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献血穿刺的预期疼痛对实际穿刺疼痛的影响情况。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7—8月北京某采血点的献血者350名,献血者在抽血化验前采用VAS评估其献血穿刺的疼痛程度,穿刺成功后采用VAS再次评估实际疼痛程度,比较预期疼痛评分与献血后感知穿刺疼痛得分,分析献血者穿刺疼痛的影响因素。结果350名献血者预期疼痛评分(3.16±2.06)分,献血后感知穿刺疼痛评分(2.99±1.89)分。不同性别、是否特意献血的献血者预期疼痛评估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献血准备、献血史和年龄与预期疼痛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献血之前,优质服务更能降低女性献血者的穿刺疼痛;献血宣传不用回避献血存在疼痛,应提高献血者对穿刺疼痛的接受程度,鼓励公众做好充分的准备再参加献血。
简介:摘要:目的: 实验将 针对无偿献血采血护理风险进行评估,进一步加强护理控制,提升采血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实验选取了 201 9 年 1 月~ 2019 年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定期无偿献血对献血者身体健康情况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某医院健康体检部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 有定期无偿献血史者(n=30例)与 无献血史(n=30例)为探究对象,将两组献血者分组,定期献血者为定期组, 无献血史者为参照组,对比分别检测两组献血者的血糖、血脂(TC、 TG、 HDL-C)、舒张压及其收缩压变化情况。 结果 定期组的高血压献血者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期组 患者的TC为( 4.44±0.84)mmol/l,显著低于参照组 [(4.99±0.6) mmol/l, P<0.05];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各项症状探究实际影响 原因并且分析 预防措施。方法:选取 201 8 .3-201 9 . 3 这一段时间内 在献血车、固定献血屋以及血站内献血的无偿献血者,共计 6510 名无偿献血者进行研究 , 研究中对所选取的人员进行身体各方面检查,基于本次实践研究的需要设定严格的选取和排除标准, 选择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 ,判定无偿献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就实际原因进行分析探究有效预防措施 。 结果:本次研究所选的无偿献血者共有 6510 例,在献血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有 26 例占所选人数的 0.4% 。设定各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献血者的年龄越小越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随着献血次数增加不良反应也会增加,献血者的心理、空腹、睡眠及采血操作都会对不良反应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经数据显示与性别差异影响不大 。 结论:无偿献血过程中可能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产生不良反应,需要基于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做好各项预防工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都市高等学校(下文简称:高校)学生无偿献血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5年4月13日至2015年4月27日,选择成都市5所高校的850例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高校学生的年龄为18~25岁;男性学生为341例,女性为509例。根据850例高校学生参加无偿献血的次数,将其分为未参加献血组(n=428)、首次献血组(n=302)和≥2次献血组(n=120)。采用本研究自行设计的《成都市高校学生无偿献血情况调查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年级、参加无偿献血的原因、不再继续参加无偿献血的原因、获知无偿献血及血液生理知识的途径、高校内无偿献血宣传方式、鼓励无偿献血措施等情况。根据问卷调查结果,采用χ2检验,对影响高校学生无偿献血次数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本研究共收集电子调查问卷872份,剔出无效问卷后,最终纳入有效问卷850份,问卷回收率为97.5%(850/872)。②本研究3组学生的性别和年级构成比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28、P<0.001,χ2=127.25、P<0.001),其中未参加献血组的大四年级学生所占比例最低,为1.2%(5/428)(χ2=45.37、P<0.001)。③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和享受用血优惠政策为高校学生献血者参加无偿献血的影响因素(χ2=4.34、P=0.037,χ2=20.70、P<0.001);献血后身体不适、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差、不愉快的献血经历为导致其不再继续参加无偿献血的影响因素(χ2=3.21、P=0.049,χ2=14.19、P<0.001,χ2=5.78、P=0.016);电视、报纸的获知无偿献血及血液生理知识途径,微博、微信的高校内无偿献血宣传方式,以及简化用血报销流程的鼓励无偿献血措施,为影响高校学生无偿献血次数的影响因素(χ2=10.11、P=0.006,χ2=12.08、P=0.003,χ2=8.65、P=0.013)。结论血液中心需要不断提升献血服务质量,改善高校学生的无偿献血体验,从而保留高校学生献血者。通过开展多种宣传方式,提高高校学生对无偿献血的认知,并且建立科学、有效的无偿献血知识宣传和心理护理模式,从而推进高校无偿献血工作,确保无偿献血事业可持续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综合护理对无偿献血人群采血护理风险的影响。方法:收集 2018年 1月 -2019年 5月期间 88例进行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单数)和观察组(双数),每组 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献血投诉率以及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投诉率以及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无偿献血人群实施综合护理,能有效减少献血风险事件的发生,降低投诉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有助于提高对无偿献血人群的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 全面探究目前在无偿献血整体过程中,经常性出现献血者血液采集不足量的具体情况与有关影响因素。方法 针对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进行无偿献血人群的具体筛选工作。并从中选出200例,曾经出现血液采集不足量现象问题的献血者,作为本次研究的重点关注对象。同时,对血液采集期间,所造成采集量不足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与对比。结果 经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无偿献血过程中,导致血液采集不足量的主要引发原因,为献血者献血过程反映以及医护工作者穿刺失败两大影响因素。结论 目前,在无偿献血整体活动开展期间,为了有效落实血液足量采集,有关医护工作者理当对其树立起足够的重视度,同时还要积极转变自身服务态度,引导献血者以平稳的情绪完成相应的献血工作,从而为维持无偿献血活动的稳定开展奠定基础保障。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献血者对本地区无偿献血现有纪念品和后期纪念品的侧重方向的意见和建议,适时掌握献血者对献血纪念品的意向,以便更好地优化无偿服务工作的方式,丰富无偿献血服务工作内涵。方法 制定统一的格式化调查问卷,选取 2019年辖区内固定采血点、县区固定采血点、县区流动采血点、高校团体、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等随机参加无偿献血的献血者作为调查对象,并对在规定时间内收回调查问卷作为统计分析源进行处置。结果 对收回的 366份有效调查问卷的统计,献血者对纪念品需求意向表现为注重实用价值、实用性和对生活用品感兴趣。结论 无偿献血纪念品是采供血机构对于感谢无偿献血者爱心奉献的小馈赠物,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发展,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纪念品的需求则有了新的要求,虽然无偿献血纪念品不应是献血服务的主流,但是对于无偿献血纪念品的意向合理化满足,以夯实无偿献血服务内涵,对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 对无偿献血人群采血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在降低风险性及改善心理状态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无偿献血者共6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不同护理干预方案均占30例献血者,依次设定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献血者的心理状况(焦虑、抑郁评分)及献血风险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心理状况方面,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32.16±0.15)分、(35.47±0.24)分,对照组分别为(45.32±0.17)分、(48.69±0.31)分,数据差异大,(P<0.05)。献血风险事件发生率方面,观察组6.66%,对照组26.66%,观察组较低,数据差异大,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无偿献血者实施心理干预、采血环境干预等综合干预模式能够有效降低献血风险事件发生率,同时对改善心理状况也有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