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我国≥40岁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病率高达13.7%,估算总患病人数过亿,已成为我国第三大常见慢性病。相比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已经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慢性病,慢阻肺的基层防治严重滞后。开展基层慢阻肺的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意味着将慢阻肺防控重点转向疾病上游或早期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基层医护人员、患者和居民对慢阻肺的知晓率低,基层医疗机构缺少肺功能检查设备和基层医生肺功能知识储备不足等多方面原因,使得肺功能检查尚未在基层普及;即使已经开展肺功能检查的,质控合格率低、报告欠准确的现象较为普遍。应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呼吁和支持将慢阻肺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公众对慢阻肺的认知,提倡“像测血压一样测肺功能”,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在慢阻肺和肺功能知识的培训,培育更多有呼吸专长的全科医生,并通过医防融合和呼吸专科医联体全面提升基层呼吸系统疾病诊疗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后早期感染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随机入选我院收治于2020年8月10日/2022年6月30日(开始/结束)90例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患者行菌培养,根据菌培养结果分早期感染组、对照组,比对两组血清学检查结果差异。针对早期感染组予以抗感染治疗后观察血清学检查结果变化情况。结果 (1)早期感染组、对照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差异明显(P<0.05)。(2)早期感染组治疗后CRP、WBC、NEUT水平较之治疗前更低,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诊治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后早期感染上,可以通过分析患者CRP、WBC、NEUT实现,可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胰腺炎的CT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判断其临床诊断与预测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1月在本院进行临床检查并确诊为急性胰腺炎的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与BalthagerCT评级结果进行对比。结果:4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A级5例、B级9例、C级5例、D级7例、E级20例,对应急性间质性胰腺炎19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27例。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急性间质性胰腺炎17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29例。通过CT检查确诊急性胰腺炎准确41例,漏诊5例,准确率89.13%(41/46)。通过CT检查对急性间质性胰腺炎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分型诊断准确率为82.35%、93.10%。结论:综上所述,CT检查准确性较高,对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能相对准确的判断急性胰腺炎的病理分型,为临床评估病情、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在临床上对肺磨玻璃样结节的早期诊断价值和鉴别诊断。方法:试验时间段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选取我院确诊为肺磨玻璃样结节(GGN)患者200例,对其采取64排螺旋CT检查方法,根据肺部结节检出率、患者满意度以及分叶、毛刺、胸膜尾征检出比例进行分析。结果:肺部结节检出例数共为194例(97.50%),检出良性结节100例,恶性肿瘤95例,未检查出结节5例(2.50%)。良性GGN患者分叶、毛刺征象比例高于恶性GGN患者,胸膜尾征低于恶性GGN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诊断满意度也很高(95.50%)。结论:64排螺旋CT检查方法可以有效检出GGN,并且患者对此检查方法满意度较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为早期肺部肿瘤的判断打下了基础,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幼儿急疹的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7月到2021年7月收治的42例幼儿急疹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观察、治疗方法以及随访等,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患儿治疗后均痊愈,复诊后均未出现并发症。讨论 儿科医生应加强对幼儿急疹认识,争取早 诊断、合理治疗,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减轻患儿家属焦虑,合理使用卫生资源。
简介:目的:分析和比较在急性脑梗死临床早期诊断中MRI诊断和CT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对象选择于2021.7~2022.7在我院实施诊疗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接受MRI和CT诊断,对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CT诊断比较,诊断准确率MRI诊断明显较高(P<0.05);与CT诊断比较,额叶、枕叶、脑干、基底节区、颞叶、小脑部位急性脑梗死检出率MRI诊断明显较高(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临床早期诊断中MRI诊断比CT诊断价值较高,不但可提升诊断准确率,同时可有效判断病灶部位,建议推广。
简介:摘要吻合口漏是直肠癌保肛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会显著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导致功能障碍,甚至增加患者的围手术期病死率,缩短患者总生存期和局部无复发生存期。若要避免吻合口漏造成的严重后果,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术前和术中的预测至关重要。而新辅助放化疗、保护性造口和腹腔镜手术等常见操作,对发生吻合口漏的影响尚存争议。通过术中对吻合口血供的辅助判断,如吲哚氰绿成像或血流动力学超声等,有望实现吻合口漏的源头控制。根据术后患者临床表现、引流液性状以及外周血、引流液和肠道菌群的检测,识别其中高危因素如发热、腹泻和感染指标增高等,及时完善CT联合造影剂灌肠,能够实现吻合口漏的早期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选择一定数量样本展开分组对比实验以验证手外伤术后早期介入康复治疗与护理工作的有效性。方法:随机地选取我院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之间接诊治疗的手外伤手术患者4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地分为两组,每组24名患者,对于其中的24例患者仅进行了临床中的早期介入康复客户,而另外24名患者则接受了术后3--6个月的中期康复护理。护理一段时间后对比两组患者手外伤术后治疗的具体疗效。结果:在治疗前后,48名患者的治疗疗效有了明显的差异,治疗后的效果明显由于治疗前,从组间的对比情况来看,采用早期介入康复治疗组的患者在各方面指标的变现更为良好。结论:对于手外伤术后患者来说,采用早期介入康复治疗与护理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在以后的治疗与护理工作中可以将该早期护理方式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