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水利工程作为国家基础工程之一,主要是为了起到防洪治涝、预防灾害的实际作用。为了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则需通过科学设计制定切合实际的防洪治涝计划,将其贯彻落实到现实中,发挥其效果。现阶段,洪涝灾害的影响力度日益加大,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农业产业、人民群众等产生极大威胁。为此从多方面考虑,加以贯彻落实水利工程规划河道防洪治涝设计,以实际情况作为依据,掌握河道水流形势,紧抓其特点,制定相应的优化方案,进一步突出其有效性。基于此,本文对规划阶段水利工程河道防洪治涝设计进行深入探究,以供参考。
简介:[摘要]旱喷,作为现代城市景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设计不仅要考虑美学效果,还需兼顾节水环保、安全耐用等实用功能。旱地喷泉是一种在干燥的地面上设计建造的喷泉,它通过技术手段和设计巧思,让水在空气中漂浮、跳跃和流动,形成美妙的水景,同时旱喷还可以结合灯光及音响设备,让行人达到更好的体验效果。旱地喷泉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能为周围的环境带来舒适和降温效果。本文将以成都某大型园林景观项目中所涉及的入口广场大型弧线形旱喷为例,详细介绍旱地喷泉的施工步骤。
简介:摘要:陕西的三北防护林工程中,渭北旱塬的黄土高原沟壑区域一直是水土流失防治的关键领域,同时也是该省绿化与生态环境提升的重要关注点。因此,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并广泛传播针对此区的抗旱种植技巧,以应对造林场地的水分储存、保持土壤湿度及多项复合抗旱措施的使用问题。这有助于高效处理造林场地的“水分”难题,从而增强树木存活率和保护率,加速这个区域的森林覆盖度的回升,其重要性和战略意义不容忽视。
简介:摘要:目前城市发展忽略了部分老城区排水系统不够完善、积涝监测能力滞后以及空间布局不够完善等问题,极易造成城市内涝,因此亟需优化调整城市积涝监测布局。本文以L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1个监测点2010年—2020年期间监测统计数据,分析历史积涝分布及空间相关性,基于空间聚集情况和地形特征提出存量监测点优化以及新增监测点位的优化措施,并以2021年至2023年期间监测运行状况为依据开展验证,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2010年至2020年期间单个监测点对于区域内的积涝现象平均覆盖率仅为53.31%,其中超过覆盖率均值的监测点位仅4个,平均覆盖率为85.58 %,其余7个监测点对于监测区域内积涝现象的监测覆盖率仅为25.52 %。(2)历史积涝点空间分布上呈现显著空间正相关性,这与老城区内基建存在历史滞后性有密切关系,并伴随交通路网和排水设施的连续分布存在空间关联。(3)自2020年调整优化后共计18处监测点,总监测面积相较于优化前提升45.90 %,平均覆盖率从53.31%提升至80.88%,优化成效显著。研究成果可为L市排水系统空间格局优化和积涝应急处置提供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建筑隔震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监理工作涉及各类隔震设备的使用以及施工工艺的把控,直接关系到建筑的抗震性能和安全。本研究针对建筑隔震工程监理的关键环节进行了深入剖析,包括对隔震器的选型、安装、调试、验收等环节的监督工作,以及对施工现场隔震装置的质量把控和随时发现问题处理等。研究结果显示,监理工作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实时性对于提升建筑隔震性能和安全性具有关键作用。同时,也提出了有效的监理策略,如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并进行严格的现场监控,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价,并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以期在施工过程中,确保隔震装置和结构的安全有效性,以便达到最优的抗震效果。此次研究结果为建筑隔震工程的监理工程师提供了理论与实践验证,可作为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参考,为建筑抗震工程的管理和再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