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双相障碍是一种常见的、致残率高的精神疾病,以早年发病、频繁发作、高自杀风险和慢性结局为显著特点,与严重的社会功能损害相关。双相障碍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昼夜节律异常,包括节律基因突变、具有多态性、激酶表达异常以及神经递质分泌、转运节律异常等。已经发现在双相障碍任何时期,无论是前驱期、发作期或者缓解期患者都会表现出昼夜节律的紊乱,包括睡眠-觉醒周期紊乱、激素分泌时相异常、社会节律不规则等。基于此研发的时间治疗,如光照治疗、黑暗疗法、睡眠剥夺、行为干预等能够快速改善双相障碍患者的昼夜节律,达到快速缓解症状的目的,并且副作用小,转躁风险低。文章就双相障碍昼夜节律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时间治疗学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简介:时间是万物存续的基本维度,对人类社会而言亦是如此。不过,与物理时间或钟表时间的线性、均质性有所不同,人类的时间观念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并反过来或显或隐地影响社会生活。不同人类群体的实践活动,所产生的时间观念亦会不同。中国乡村民众如何依据农事节律来组织与展开其年度生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服药时间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取13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服药时间进行分组,予以对照组患者晨服马来酸依那普利+非洛地平缓释片;观察组患者晨服非洛地平缓释片、夜服马来酸依那普利;对两组患者服药前后血压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并对其血压节律性的变化予以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除日间收缩压及24h动脉压治疗后差异比较不显著外,其余数据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非杓型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降低,昼夜节律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服药时间可有效纠正老年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改善其血压节律性,降低晨峰现象出现,对患者靶器官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简介:目的:研究正常大鼠及糖尿病大鼠血糖变化的昼夜节律;对格列吡嗪治疗糖尿病大鼠的药效进行时间治疗学研究,以探索合适的用药时间.方法:测定正常大鼠及糖尿病大鼠6:00、12:00、18:00、0:00的血糖,分析其昼夜节律性;分别于9:00或21:00用格列吡嗪灌胃糖尿病大鼠,比较不同时间点治疗后各组的平均血糖及血糖波动情况.结果:正常大鼠血糖变化呈明显昼夜节律性,糖尿病大鼠血糖变化无明显昼夜节律;9:00用格列吡嗪治疗糖尿病大鼠时,其平均血糖及血糖波动值均小于21:00用药组.结论:正常大鼠血糖变化有昼夜节律性;用格列吡嗪治疗糖尿病大鼠,早晨用药疗效优于晚上用药.
简介:摘要昼夜节律由视交叉上核生物钟驱动,许多生命活动与生理功能均受昼夜节律的调节,如中枢神经系统活动、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内分泌功能、代谢与免疫功能等。在分子水平上,昼夜节律由生物钟基因震荡产生的分子机制调控。内源性的昼夜节律是控制睡眠的主要过程之一。昼夜节律紊乱可引起多种生理功能异常,最常导致睡眠-觉醒周期异常,也可导致其他睡眠障碍、认知功能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及肿瘤等一系列疾病及不良后果。近期,昼夜节律与睡眠觉醒之间的联系日益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文中综述了昼夜节律及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