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更进一步对氯代水杨胺缓释颗粒剂对于钉螺的灭杀效果进行观察及评价,以达到防治血吸虫病的目的。方法选择氯代水杨胺缓释颗粒剂5%和10%两种药剂,以1.6g/m2的浓度喷洒于钉螺中,5%和10%每组中放置大约100只钉螺,并使用50%的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1.0g/m2作为对照组来和实验的氯代水杨胺缓释颗粒剂杀灭效果进行对比,分别在3d、7d、14d时对钉螺的死亡率进行检测并对比。将对比实验分为两种情况,于室内进行喷洒观察以及在现场进行喷洒观察,对两种环境下的灭杀钉螺效果及氯代水杨胺缓释颗粒剂和对照组的不同灭杀效果进行检测对比。结果在室内对钉螺进行喷洒实验发现,使得钉螺的灭杀率>95%的现象有5%氯代水杨胺缓释颗粒剂1.6g/m2喷洒后7d;10%氯代水杨胺缓释颗粒剂1.6g/m2喷洒后14d。且各时间取出的观察结果表明,使用氯代水杨胺缓释颗粒剂的钉螺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数值,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氯代水杨胺缓释颗粒剂对钉螺进行喷洒杀灭处理,其钉螺死亡率较高,完全符合了农药登记用对于灭杀钉螺药物效果的评价标准,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在实验室开展复方烟酰苯胺杀螺试验与对鱼毒性试验,初步检测其杀螺效果和对鱼毒性作用.方法将药物分别配成0、0.35、0.75、1、1.6、2ppm浓度组,每组各投入银鲫10尾,然后连续观察银鲫的活动及死亡情况.在不同药物浓度下,每只水槽中投入3袋钉螺,每袋30颗.每24h取出1袋,观察钉螺活动情况,并用针刺结合敲碎法在实验螺脱离药液的24h内完成死活鉴定.不同浓度组分别投入20只钉螺,使均匀撒在槽底中部,观察24内钉螺爬出液面的累计数量,计算药物抑制钉螺上爬的百分率,同时观察钉螺的死亡情况并计数.结果在室温25±1℃,水温22±1℃,药物浓度为0.75ppm时,24h钉螺死亡率为30%,48h、72h分别为60%和75%,而96h钉螺死亡率可达100%.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进行对鱼急性毒性试验,24h、48h、72h、96h均未见鱼死亡.钉螺上爬试验情况为,在1ppm浓度中24h钉螺上爬率为100%,在2ppm浓度中,24h钉螺上爬率为40%.结论复方烟酰苯胺具有较好的杀灭钉螺效果,高浓度(1.6ppm、2ppm)时,有抑制钉螺上爬的作用,该药对试验用银鲫毒性低.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碳酸氢铵撒干粉与氯硝柳胺兑水喷洒加黑色塑料地膜覆盖杀灭钉螺效果的对比。方法选择在同一自然环境中的一条有钉螺排灌沟,从上游至下游,分别设空白对照不覆盖,碳酸氢铵300g/ml2,350g/ml2,400g/ml2不除杂草直接撒干粉加地膜覆盖和除杂草氯硝柳胺6g/ml2加水1000ml喷洒后地膜覆盖组。各组试前作钉螺基线调查,按系统抽样法每组调查10框,捕获全部土表钉螺。试后5d、10d、20d、30d同试前调查方法各调查一次,20d同时淘洗一次土内钉螺观察死亡率。结果碳酸氢铵加黑色塑料地膜覆盖300g、350g、400g/ml2组5d、10d、20d、30d土表钉螺死亡率和活钉螺密度下降率均为100%,20d土层内0-15cm深钉螺死亡率均为100%。氯硝柳胺地膜覆盖土表钉螺死亡率76.4%-94.6%,活钉螺密度下降70%-92.9%,土层内钉螺死亡率98.13%。不覆盖空白对照土表钉螺死亡率2.51%-4.08%,活钉螺密度无下降,土层内钉螺死亡率5.5%。结论碳酸氢铵300g/ml2及以上剂量加黑色塑料地膜覆盖杀灭钉螺死亡率高,覆盖时间短,更优胜氯硝柳胺喷洒加黑色塑料地膜覆盖杀灭钉螺方法的效果。
简介:目的了解安徽省钉螺和阳性钉螺分布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收集全省近年来钉螺调查的数据,绘制阳性钉螺分布的电子地图,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安徽省现有钉螺面积27890hm2,阳性钉螺面积544hm2.湖沼型流行区钉螺呈片状分布在长江的江、洲滩及其支流水系、湖泊,有螺面积和阳性螺面积分别占全省的89%和81%.钉螺孳生和感染严重;江滩是该类流行区中阳性钉螺分布最多的环境;山丘型流行区钉螺呈点状分布在较大的河流、灌区或多种特殊环境,钉螺和阳性螺环境数多,分布广.距居民点较近,对居民威胁较大;沟渠是该类流行区中阳性钉螺分布最多的环境,钉螺复现与新发现主要分布局部湖滩地区与少数山丘内陆地区.结论总体上全省阳性钉螺分布呈下降趋势,钉螺分布呈徘徊之势.形势不容乐观.为压缩钉螺与阳性钉螺分布.有必要提高查灭螺质量与加大螺情监测,加大对阳性螺点和重点易感环境打击力度,并采取环境改造和控制传染源等综合治理措施.
简介:木马也能乱叫?原来,这个木马的名字叫“嘶嘶声”(I—Worm/Fizzer)。下面就来看看这个木马究竟有多讨厌。
简介:目的了解和分析全县钉螺分布情况,为血吸虫病控制策略和“十三五”防治规划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组织村级查螺队经查螺技术培训,采用环境抽样法调查全部历史有螺环境和可疑环境,采集图片资料和地理信息(GPS定位)。发现钉螺的环境再采用系统抽样法调查。结果2016年查螺面积3144.0909hm^2,共调查98511框,发现有螺环境1376处,未查出活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历史有螺环境中未得到彻底改造且适宜钉螺孳生环境占90.26%,主要在桂林、郑村、富竭、溪头等5个镇,沿扬之河、丰乐水、富资水、布射水、双竦河等5条水系呈树枝型分布。结论歙县大部分历史有螺环境均有钉螺孳生可能性,2016年未查出钉螺,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依然存在,因而,在制订规划时应以传染源控制及病情监测为主,螺情监测为辅的防治策略。
简介:目的探索洞庭湖区湖北钉螺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为钉螺生态学及螺口动力学研究提供基础信息。方法选择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洞庭湖的一块草滩为现场,在2007年10月~2008年5月洞庭湖未涨水期间进行系统抽样查螺;分框计数,压螺鉴定死活。对部分汇总数据进行对数转换,计算扩散系数C、众生指标I、平均拥挤度M^*、La指标等聚集度指标;拟合Taylor模型LgS^2-Lgm,Iwao模型M^*-m、兰星平的La-m模型,C-S2模型等对空间格局的分布进行检验。结果不不同时间点扩散系数C、众生指数I、平均拥挤度M^*、La指标都有统计学意义,取值与界限值相比均使得S2-M〉0及S2/M〉1;Taylor对数线性模型,M*-m、La-m、C-S2等线性模型均有统计学意义,参数取值组合也均使得S2-M〉0及S2/M〉1;聚集度指标随均值同方向变化。结论钉螺空间分布格局动态成聚集分布,聚集度指标随均值同方向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