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新时期文学创作与批评最为活跃的上世纪80年代,浙江文坛的人物也头角峥嵘地出现在当时重要的作家和批评家谱系当中。李庆西先生即以其敏锐独到的见地、颇为宽博的学养背景、自觉的评论文体意识,在那一代文学批评家中堪据实力派的一席,他亲历了1984年寻根派的“杭州会议”,参与策划出版了十数位当年一线青年评论家的批评丛书“新人文论”,参与了“新笔记小说”的写作实践……他以及当时诸如李杭育等的存在,还有当年浙江作家组织、文学期刊、文学出版的积极参与精神,证明了浙江文学力量汇入中国文学总体构架的途径与可能性——这对当下仍不乏启迪。2005年岁末,我们做了关于“新时期文学”的专题访谈。由于版面篇幅所限,将分作两期刊载。感谢浙江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王稷频小姐的参与,稿子由她最终整理成文。本文整理后未经庆西先生审阅,特此说明。
简介:包天仁教授(以下简称包):李老师您好!很久没有见面了,所以专程来看望您。另外也有项任务,就是为《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杂志热点访谈栏目对您进行专访。专访话题是英语教学资源和教材。您在大学执教英语多年,又是有经验的编写者,《大学英语》这套教材也是您参与编写的。您还担任数年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也参与制定了一系列英语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在教材政策和编写理念方面经验很多。我们今天访谈的就是与英语教材相关的话题,主要针对基础教育阶段。虽然您主要参与大学英语阶段教材的编辑,但在教材编写理念方面无论哪一阶段都是相通的,那么您怎么看待现在我们大学和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材的现状?
简介:整理书架,翻出一本书,是北京三联版姜德明先生编的《书衣百影》。这本书是一位前辈朋友的赠与,一直珍藏。书中选了1906至1949年期间的一百张书影,从《孽海花》至《莫里哀戏剧集》。对于书籍,我是个不打折扣的封面控。这一点体现在对版本的热衷。一本书的成败,作者与出版人只是一端,设计师才是最后那个与读者“狭路相逢”的人。在这方面,鲁迅算是一个先知,他作为不错的装帧家的身份,大概并不广为人知。因为一贯的导师范儿,他周围聚集了一批年轻的设计师,数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