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杜甫的诗歌,自宋至清,家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推仇兆鳌的《诗详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此书:“援据繁富,而无千家诸伪撰故实之陋习,核其大要,可资考证者为多。”然洋洋巨著,疏漏之处,实亦难免。后出的本如杨伦的《诗镜铨》、浦起龙的《读心解》,对仇均作过补充和纠正。清人施洪保所著《读诗说》驳难仇,不遗余力,其中不乏精辟的见解。今人傅庚生、徐仁甫、邓绍基诸先生亦对仇匡正补苴,发表过很多宝贵的意见。尽管如此,仇中的问题还时有发现。今不揣浅陋,献疑数则,以求正于方家。若偶有失检,所论已为前人或时贤道及者,敬祈指示。

  • 标签: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献疑 淮南 旧唐书 节度使 注家
  • 简介:夏力恕《诗增》于清代诗注释评点著作中,深具独特的学术价值。夏于评注中自觉贯穿一核心线索,注重揭示此条核心线索中诗所蕴涵之微旨,表现出对《钱诗》学术创见核心内容的深刻认同,并作出重要发展。本文通过夏与钱之比照考察,阐明夏对钱吸纳与发展之具体内涵。

  • 标签: 夏力恕 《杜诗增注》 《钱注杜诗》
  • 简介:黄生对能持较为客观的态度.其在史实考订、典故及地名注释与版本校勘等方面,对多有借鉴,或引述,或申发,或辩误.对此作全面梳理论述,既能体现的价值,又有助于认识的得失.

  • 标签: 黄生 《杜诗说》 《钱注杜诗》
  • 简介:结合古今人对伪《律虞》的考证,将前人已见和未见的明人材料冶于一炉,按时间先后顺序分别说明各自在证伪上的作用。指出古今人多有误读杨士奇《律虞序》者,以致相沿成讹,以为杨士奇就怀疑《虞》。另对《虞》的作伪者、版本变化和注释风格等历史遗留问题,也做了探讨。

  • 标签: 《杜律虞注》 虞集 张性 杨士奇 注释风格
  • 简介:杜甫被誉为“诗圣”,从宋代以来的诸种诗全集本,都过于专门化、专业化,对广大诗爱好者来说,并不十分适宜。而历代对于杜甫及其诗歌的研究和笺释,又颇有一种囿限于少数专家学者范围内的格局。建国五十年来,诗的选本出版了许多种,但

  • 标签: 杜诗 杜甫 注本 选本 诗歌 诗圣
  • 简介:“立言”向为儒家认为是“三不朽”的末位,但是在“立言”中,中国却有一位“圣人”,这就是被誉为“集大成者”的唐代诗人杜甫。杜甫的“诗圣”地位自中唐元稹之后,尤其到宋代被最终确定下来。由于诗的崇高地位,宋代对诗的接受就形成了第一个高潮,诗者号称“千家”。元明而下,踵武者不绝。逮至清代,形成了的总结期。认真清理清人诗注释的诠释学观念,这无论是对继承

  • 标签: 杜诗 杜甫 立言 中唐 元稹 诗圣
  • 简介:本文宏观略述《钱诗》版本源流,微观细索其“隐形”的写本、批校本系统,重点考察傅斯年图书馆藏“钱牧斋写本”。此写本作为前刊本形态的文本,其学术价值,一是反映了钱谦益诗笺注相对原始之面貌;二是在写本与季振宜静思堂刻本的对比中,我们可以考见钱由未定稿本,经由增补删校,向最终勘定刻本流变之轨迹;三是此写本对刻本具有一定校勘价值。写本《少陵先生年谱》后附录宋高宗授杜甫裔孙杜邦杰承节郎敕。

  • 标签: 《钱注杜诗》 钱牧斋杜注写本 杜氏遗敕
  • 简介:(接上期《诗仇表微(上)》)页736,杜甫《蜀相》诗:“三顾频繁天下计。”《人衡州》诗:“频繁命屡及。”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七《子美诗》引《蜀志·费秫传》:“以奉使称旨,频繁至吴。”《晋书·刑法志》:“诏旨使问频繁。”《山涛传》:“手诏频繁。”《文选》庚亮《让中书令表》:“频繁省闼,出总六军。”潘尼《赠张正治诗》:“张生拔幽华,频繁登二宫。”陆云《夏府君诔》:“频繁帏幄。”《答兄平原书》:“锡命频繁。”

  • 标签: 杜诗 《日知录》 《蜀相》 《文选》 顾炎武 刑法志
  • 简介:钱谦益在耄耋之年撰就的《钱诗》,吸纳了他在数十年前所撰之《诗小笺》的主要内容。在具体采录过程中,或作体例上的调整,或作内容上的增补,或作文字上的删改,体现了他严谨的治学态度,也从一个侧面表明《钱诗》的完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 标签: 钱谦益 钱注杜诗 杜诗小笺 吸纳
  • 简介:晋代预所作的(后人简称之为"解"或""),是现存唯一完整的古.清代学者们从义理和考证两个方面对进行了减否,其作品数量之多、涉及方面之广与考语分量之重,都超过了前代.清儒对于既有所舍又有所取,在取舍中把注释的水平提高了一大步,尽管他们对的某些批评今天已经被证伪.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清儒不仅是的批评者,而且是的继承者与发扬者.总之,在清儒的臧否中,经受住了最严峻的考验,显示了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和不可动摇的学术地位.

  • 标签: 《左传》 《春秋经传集解》杜解 杜注 杜预 注释 清代
  • 简介:孔颖达等《春秋左传正义》以训释经文本义为出发点,旁采旧,对所据预《春秋经传集解》详加考辨,纠谬补阙,申明发挥,体现出诠释理念的多元性,对于正确解读经义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此外,孔疏从现实政治需要出发,故意曲解中有关叙事考史的评价观点,体现出经学作为政治附庸的鲜明特征。此类实际做法说明,孔疏并非一味“曲徇注文”,后人用“疏不破”概括唐初义疏原则失之偏颇。

  • 标签: 疏不破注 征引别注 纠正谬误 弥补阙略 政治需要
  • 简介:清初朱鹤龄和钱谦益在诗过程中的离合关系以及两家的异同,堪称诗学中的一大公案。当时除了朱、钱两人互相辩难之外,双方的亲友门生也多有上阵助战者。双方各执一词,难有公允之论。到了现代,洪业先生在《诗引得序》中首次对此重公案作了相当详细的论析,但由於洪序细述钱、朱之争的始末後即转而论析两种本的版本源

  • 标签: 朱鹤龄 杜甫 诗歌研究 中国 钱谦益
  • 简介:杜甫的游历行踪研究向来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诗所涉及的地名名胜是我们考索杜甫游历的一个直接而有效的途径,诗的旧或者杂考中,在诗地名名胜方面都有很多错谬之处,本文就辨正了旧及旧考中被错误注释的“鱼龙川”、“龙门镇”、“牛头寺”、“翠微寺”、“真谛寺”、“东山”、“玄都”、“李监宅”、“松门峡”等九个地名。

  • 标签: 杜诗 地名 注释 辨正
  • 简介:宋有“千家”,但宋人本,完整流传至今者无多。我们以宋代集注本诗为底本,参考元、明、清历代本,同时辅以笔记、类书、别集、总集等诸书,广搜辑录,可最大限度地还原宋人本。

  • 标签: 杜诗旧注 辑录整理 问题
  • 简介:陈醇儒所著《书巢》一书,是巩存清代最早的本之一。该本参考了前代众多诗学文献,继承了清初钱谦益、金圣叹等人的方法和成果,在注释中反对穿凿附会,力求简明通达,取得了一定成就,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 标签: 陈醇儒 《书巢杜律注》 杜诗学 注本
  • 简介:关于,自有宋以来曲折发展。宋之“千家”多为考证、考释,少有发明;元明多承刘辰翁批点之法,而往往流于粗疏;有清一代,则趋向于辨本清源,广深精细,其中清初文坛盟主钱谦益首开清代之先河,在诗史互证下渐成“以为著”之学术创见体系。如此而言,其先导性、独特性、创见性非别家所及,故多有学者以此为突破来进行清代诗学之研究。

  • 标签: 钱注杜诗 杜诗学 互证 文坛盟主 创见性 元明
  • 简介:宋人赵彦材《诗赵次公先后解》有两大特点:一、对诗系年编次的认定与调整;二、在对更早集异文及旧辨正的基础上,对诗义旨的独到理解。其中透露出来赵次公“以史证诗”的外证法与“以”(行实)、“以”(诗义)的内证法,在早期中堪称典型。尤其是赵次公以“诗家之心”解诗,超越了通常注重事典出处的“学术性”注释范畴,具备了“同行评议”的意味,成为诗宋中独一无二的亮点。尽管赵次公还存在某些缺陷,但作为现存最早诗编年本,其特点与价值在历史中具有“导夫先路”的开创性。

  • 标签: 赵次公注 旧次 以史证诗 以杜证杜 以杜解杜 诗家之心
  • 简介:傅干《坡词》是苏轼词的第一个本,注文中援引诗颇多。苏轼尊崇李,非李并重,而是更推崇杜甫,追求创作新变。苏轼对杜甫的尊崇,对宋诗、宋词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化用诗入词时,苏轼尊重词的艺术特征,重视词的音乐性和抒情性,其化用不是引用成句,而是“自有境界”,将诗“融化如自己者”。其“以诗为词”并非词的诗化、诗词合流、诗词一体、诗词融合。

  • 标签: 注坡词 杜诗
  • 简介:文学史上有“千家”的说法,“千家”的热潮始於末代,而现存的各种本和选本则有二百多种。其中,杜甫诗集或全集的本以宋、清两代为多。而清代似以钱谦益的《诗笺注》、仇兆鳌的《诗详注》以及杨伦的《诗镜诠》流传最广。但後两种的流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乾隆以後钱著被列为禁毁书,直至清代末年才得以再度传播。万曼的《唐集叙录》认为,清人诗注释本中比较通行的,首先是康熙三十二年(1693)雕版的仇兆鳌的(诗详注》,其次是雍正二年(1724)印行的浦起龙的《读心解》,而後便是乾隆末年(1795)杨伦的《诗镜诠》。

  • 标签: 《钱注杜诗》 批评方法 杜甫 诗歌研究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