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边疆既是一个地理实体,更是一个文化概念,是一个以"归化"程度为基准在空间上不断向外推进的活动带。对于美国来华新教女传教士研究而言,中国边疆既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机遇,也是对故土"纯正女性风范"的挑战。她们的边疆意识是由女性身份与宗教、国家、种族这三个外在强势身份共谋与反抗的结果。对其边疆意识的结构性分析有助于了解美国妇女运动和国家发展之间的复杂协商关系。
简介:近代来华传教士提倡通识教育,主张人的灵、智、体应当全面发展,其主旨在于培养教会学生的基督化人格,使学生皈依基督教.这种教育思想在当时之所以能得到部分传教士的认同,除了受国际教育大趋势的影响外,与传教士本人的神学观念以及当时中国教会学校所面临的教育环境也有一定关系.
简介:中国礼仪之争是天主教传教史上的一件大事,它牵涉到了罗马教皇和中国皇帝,给17和18世纪的中西文化交流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围绕这场争论,天主教各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遣使会士德理格从反对中国礼仪到赞同中国礼仪的转变表明中国礼仪之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场文化冲突,也说明中西文化只有经过碰撞冲突才能达到认同。
简介:西方传教士于近代来到中国传播基督教,他们面临诸多障碍,而影响中国人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是障碍之一。为了达到以基督教代替儒教的目的,他们进行了诸多改变儒教的尝试,也因此与儒家思想结下不解之缘,对耶儒关系的认知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考察这一转变及其成因不仅有助于理解近代中西文化关系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而且对当今世界的宗教对话、文化交流以及中国文化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启发性。
简介:中国学术界将国外汉学(中国学)纳入自己的学术视野,作为其研究的对象,有两种做法:一是取其知识论上的成果,促进本土学术的发展,例如,史学界在敦煌研究上对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成果的汲取;语言学界对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成果的吸收。第二种是对汉学家研究方法论的学习,以变更
简介:17世纪,葡萄牙国力日渐衰败,令其无法再从经济上支持传教士的东方拓展之旅,这不仅让罗马教廷颇为不满,而且让欧洲新崛起的法国看到了一个取而代之的机会。当时法国遇到的障碍主要有两个,一是葡萄牙所拥有的保教权;二是罗马教廷所要求的宣誓问题。但是,法国政治、科学和宗教的发展需求,加之暹罗使团的突然来访,让路易十四最终决定派遣有皇家科学院通讯院士之称的耶稣会士跟随暹罗使团前往东方。这些耶稣会士便是在中法交流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家数学家"。
简介:本文从近代来华参与办报的传教士的汉语姓名的文化现象匹入,具体考察汉语姓名的文化渊源,剖析来华参与办报的外国传教士的汉语姓名的特点,从而探讨这一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简介:在西方,不晚於十三世紀時出現了機械鐘,這項發明從意大利北方逐漸傳播到歐洲其它地區。最早進入東方諸國的傳教士為了使東方君主能夠支持基督教信仰的傳播,帶來了集中西方優秀工藝的機械鐘錶。盡管機械鐘錶的傳入原祇是外國人為了被東方君主們接受的一種極為重要的手段,但它對東方人新型計時觀念的形成也起了一定的作用。歐洲的機械鐘錶最早傳入東方的日本,是1549年。在進入日本四十二年后,第一隻機械鐘纔傳入中國。當時,意大利的傳教士們正在
简介:1840年,西方列强依靠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门户,随后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传教士受到各项条约和治外法权条款保护,形成了外国人在华的重要集团。费正清在《1970年代的任务》(Assignmentforthe1970’s)中呼吁历史学界加强对近代来华传教士的研究,随后带动了国内外的历史学者在这一领域的探索。随着对传教士复杂身份和立场的不断认知,相应的研究范式也由1980年代的殖民侵略范式过渡到1990年代的文化交流范式。
简介:2008年10月24日,萧克在风和日丽的宁静中到达了人生的终点。从枪林弹雨中走出来的萧克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是惊涛骇浪的一生。本期特发《萧克与西方传教士》、《“大树将军”萧克》,以缅怀萧克的不朽功绩。
简介:《万国公报》是近代来华传教士创办的一份重要期刊。该刊存续期间,林乐知、慕维廉、威廉臣、李提摩太等传教士在上面发表了许多论述中国儒释道的文章。从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到传教士对耶儒关系的态度呈现出耶儒相通、以耶补儒与以耶代儒的演变;对于佛教和道教大多持批评立场,但也有吸取合理因素的观点。在一些传教士的心目中,儒佛道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可取之处,但基督教始终处于万流归宗的地位。所有传教士对于儒释道的态度无论是褒是贬,无论如何演变,其实目的都是为了有利于在中国传播基督教。
简介:在充分利用中文、法文档案的基础上,考证出共有15位巴黎外方传教士赴盐井传教。全面考察传教士活动不应仅限于教案事件。圣伯尔纳铎会取代巴黎外方传教会在盐井的传教工作并非是该地天主教本土化和去殖民化的开端。
简介:洪仁Gan与西方传教士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太平天国的文化取向,作为拜上帝教的最初信徒和作为太平天国后期第二号领袖人物的洪仁Gan对西方传教士的关系是不大相同的。洪仁Gan与西方传教士的关系是太平天国外交关系的晴雨表。拜上帝教与正统基督教的争论和矛盾既是文化方面的冲突,更是政治方面的抗衡。
简介:1988年7月,中国军事科学院院长原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负责人肖克致函盘县特区党史办,查询一个曾在长征中与红六军团生活了18个月的外国传教士勃沙特离开红军后回到盘县的情况。据国民党盘县政府民国廿六年(1937年)档案记载:阿尔弗雷德·勃沙特(RUdoIfAIfredBOSShardtPiaget)又名簿已复礼,男48岁,瑞士国籍,英国传教士。其妻簿羡万美,46岁,双方持国际教会护照来中国传教而进入盘县。他们的传教地区还包括东南亚等国家。
简介:中国近代,西方传教士把办学作为其贯穿始终的传教士方式,而这种传教士方式也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梳理了近代西方传教士在华办学历程,据其发展程度和特点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进而分析了其对近代中国社会深远影响,首先是冲击了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和制度,其次加快了中国教育现代化地进程,并且对中国产生了一定的宗教导向。认为其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简介:本论文旨在介绍和评价晚清法国来华传教士樊国梁的名著《北京:历史和描述》。评介从三个角度展开:褒贬皆有的百科书、虚实兼顾的信息库、教士眼中的社会图。结尾部分,试图探讨该书呈现出的这三个特点所传达的信息。
简介:苏格兰人顾福安(RobertCunningham)是内地会派遣到华西边疆的基督教传教士,他20世纪初长期活动在打箭炉及周边地区。顾福安在传教的同时,积极投身到对康藏文明的考察和研究之中,在《华西边疆研究学会杂志》、《华西教会新闻》这两份英文杂志上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顾福安的研究从多个角度展示了康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面貌,为当时的西方世界了解康藏社会起到了桥梁和媒介的作用,迄今仍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简介:19世纪40年代曾有两个传教士到过西藏,但坐席未暖即被逐出。此事,教会中文史书上鲜有提及,有的外文史书则言之甚详。
简介:
简介:<正>抗日战争时期,有相当一批传教士活跃在敌占区和后方。据统计,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之前,在华的天主教传教士总数大约是600人,基督教传教士大约1000人。还有一批主要以华北和东北为活动据点的东正教传教士。在中华民族为生存而斗争的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传教士从事了一些什么活动,有什么影响?国内学术界对此还没有认真地加以研究。本文拟就此作一考察。
美国新教来华女传教士“边疆意识”结构分析
论近代来华传教士的通识教育思想
清初来华传教士德理格与中国礼仪之争
近代来华传教士对耶儒关系的认知转变
传教士汉学平议
路易十四派遣“皇家数学家”传教士来华的背景
浅析近代来华参与办报的外国传教士的汉语姓名
鐘錶与传教士
多维视野中的传教士汉学研究——评刘丽霞《近现代来华传教士与中国文学研究》
萧克与西方传教士
从《万国公报》看来华传教士对儒释道的态度
盐井巴黎外方传教士及其传教考辨
洪仁Gan与西方传教士
英国传教士勃沙特在盘县
论近代西方传教士在华办学
法兰西教士看中国——评介晚清法国来华传教士攀国梁名著《北京:历史和描述》
传教士顾福安康藏研究综述
19世纪传教士到过西藏
晚清传教士与科举制度
抗日战争时期传教士活动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