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开设版画这门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的艺术课程,不仅让学生了解其历史、感受其艺术的独特魅力,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笔者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版画课程进行了多次实践与探索,对其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针对版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开展了KT板版画教学的改革实践与探究。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原点,革新创作材料工具,掌握方法流程,强化作品艺术效果,从技能、技巧层面上升到美术文化学习等方面做了尝试。从KT板版画教学的实践和效果来看,也与新课标总目标相吻合: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KT板版画呈现的多元化绘画语言、强烈的画面视觉效果和美术文化学习层面,并兼备安全、操作简易、形式多样、独特的审美感受等优势,适合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堂教学和兴趣小组活动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正常睑板腺口及睑板腺口阻塞的构结特征。方法以上海兰荷视光眼科门诊部2016年8月至2019年2月正常睑板腺口10例(20眼)和睑板腺功能障碍睑板腺口阻塞104例(208眼)作为观察对象。使用数码显微镜对正常及阻塞的睑板腺口进行拍照,再以眼前段OCT对正常睑板腺口、阻塞睑板腺口及终末导管扫描成像,并与显微镜照片进行对比。睑板腺口巨大的囊泡状阻塞,采用囊壁截除术;帽状阻塞或腺口标志不清及瘢痕化选择睑板腺针刺术或睑板腺口探通扩张术,以使其再通。结果通过显微镜和眼前段OCT扫描观察到睑板腺管开口并非直接敞开的分泌口,分泌管口前有透光的圆盘状盖膜,中央有凸出的排放嘴及排放孔,排放孔细小,容易因细胞角化等原因发生狭窄或黏连闭锁而形成泡状阻塞。疏通手术可以使其再通。结论睑板腺口具有特殊盖膜状结构、排放嘴及排放孔。排放孔细小,各种病理因素易引起膜闭形成大小颜色不同的睑板腺口囊泡状阻塞。
简介:摘要: 七巧板除“七巧板”名称外,还有不少名称:“益智图”、“智慧版”、“唐图”等都是它的名称。七巧板由五块等腰直角三角形(两块小形三角形,一块中形三角形和两块大三角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组成。七巧板有依图成形、见影排形、自创图形等四种玩法,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通过《认识七巧板》的课认识了七巧板并借助七巧板认识平行四边形又学会用七巧板拼摆各种图形了,本课的目标是四年级进一步巩固七巧板的认识,在从七巧板中获取图形、线段、角、面积等等数学知识、再利用七巧板来求解或证明数学问题。难点是学生独立思考并探究数学问题及学会拓展思考。
简介:摘要:常见的太阳翼板主体由碳纤维网格面板和铝蜂窝芯胶结而成,结构较为复杂,通过理论公式很难获得其频率特性。因此本文介绍了基于有限元方式的太阳翼板振动频率的分析方法,并针对某太阳翼板进行案例分析,得到了其频率特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咬板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治疗效果、疼痛指数、张口度及关节弹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许昌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收治的87例TMD患者,男57例,女30例,年龄(31.75±6.16)岁,年龄范围为18~45岁。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松弛型组(n=43)与稳定型组(n=44),松弛型组行松弛型咬板治疗,稳定型组行稳定型咬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疼痛指数、张口度及关节弹响发生率。结果稳定型组治疗有效率[90.9%(40/44)]高于松弛型组[69.8%(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稳定型组VAS[(2.15±0.23)分]低于松弛型组[(3.79±0.17)分],稳定型组张口度[(39.63±4.72)mm]高于松弛型组[(37.05±4.01)mm],稳定型组关节弹响发生率[4.5%(2/44)]低于松弛型组[20.9%(9/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定型咬板治疗效果较好,可改善TMD患者的疼痛指数、增加张口度、减少关节弹响的发生。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对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采用睑板腺按摩方案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收治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计 114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 n=57)与采用睑板腺按摩干预实验组( n=57),评价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 BUT、睑缘积分大于对照组,症状积分小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护理依从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睑板腺按摩能够有效改善干眼症状,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度,值得推广。
简介:
简介:摘要生长板是软骨内成骨的发育中心,在形态和功能上可分为静息带、增殖带、前肥大带与肥大带。生长板损伤常导致儿童肢体长度差异和成角畸形等骨骼生长缺陷。目前的矫形手术损伤较大且效果有限,尚缺乏有效的生物疗法。动物模型的生长板损伤后修复的细胞与分子事件可分为4个阶段:炎症期、成纤维期、成骨期与重塑期。现有研究表明,参与上述过程调控的相关分子,如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促有丝分裂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以及调节成骨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形态蛋白均参与生长板损伤修复的调节。对生长板损伤修复机制的探究可能为生物疗法的研发提供新的靶标。此外,软骨组织工程的发展,尤其是间充质细胞的应用也为生长板损伤修复提供潜在的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