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心脏手术患者衰弱的现状,探寻其危险因素,建立衰弱预测模型,以便提供针对性、预见性护理方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9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05例心脏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衰弱将其分为2组:衰弱组78例和对照组127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心脏手术患者衰弱的危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模型X[由体质量指数(BMI)、简易智能状态评估量表(MMSE)评分、患病种数和用药种数构成]诊断老年心脏手术患者衰弱的效能。结果205患者中衰弱78例占38.05%。衰弱组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平衡与步态评估量表(TGA)评分≥24分和MMSE评分≥27分占比低于对照组,老年人精神抑郁量表(GDS-15)评分≥7分、患病种数≥3和用药种数≥5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9.254~26.06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MMSE评分、患病种数和用药种数是老年心脏手术患者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0.032~5.275,P<0.05)。模型X评估老年心脏手术患衰弱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13、75.61%和96.77%。结论老年心脏手术患者衰弱发生率较高。模型X可诊断老年心脏手术患者衰弱情况,有助于临床护士开展针对性护理。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心脏手术患者衰弱的现状,探寻其危险因素,建立衰弱预测模型,以便提供针对性、预见性护理方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9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05例心脏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衰弱将其分为2组:衰弱组78例和对照组127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心脏手术患者衰弱的危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模型X[由体质量指数(BMI)、简易智能状态评估量表(MMSE)评分、患病种数和用药种数构成]诊断老年心脏手术患者衰弱的效能。结果205患者中衰弱78例占38.05%。衰弱组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平衡与步态评估量表(TGA)评分≥24分和MMSE评分≥27分占比低于对照组,老年人精神抑郁量表(GDS-15)评分≥7分、患病种数≥3和用药种数≥5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9.254~26.06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MMSE评分、患病种数和用药种数是老年心脏手术患者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0.032~5.275,P<0.05)。模型X评估老年心脏手术患衰弱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13、75.61%和96.77%。结论老年心脏手术患者衰弱发生率较高。模型X可诊断老年心脏手术患者衰弱情况,有助于临床护士开展针对性护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埃德蒙顿衰弱量表(EFS)在老年手术患者术前衰弱筛查中的应用,并计算其最佳截止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5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部进行手术治疗的210例老年患者进行调查。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患者基线资料,使用EFS、衰弱表型对患者进行术前衰弱评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EFS最佳截止值,两量表之间的比较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EF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8(95%CI:0.818~0.935),最佳截止值为8分,此时约登指数最大(0.655),灵敏度为79.3%,特异度为86.2%,阳性预测值为80.2%,阴性预测值为85.5%。EFS与衰弱表型之间呈高度一致性(Kappa值为0.656,P<0.01)和中度相关(r=0.715,P<0.01)。结论EFS对老年患者术前衰弱筛查的最佳截止值为8分,灵敏度、特异度较高,可作为术前衰弱筛查工具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简介:老年衰弱也称“老年衰弱综合征”,是指老年人自身机体储备降低,加上外部多种不同刺激所致的一系列疾病和并发症,临床上多表现出疼痛、摔倒、营养不良及焦虑不安等,这些都是基于机体储备能力下降的同时,外部对机体产生刺激而呈现出不良状态。比如说:一段路程,年轻人比较轻松便走过去,而年老衰弱的老年人速度缓慢且非常吃力,甚至摔倒。年轻人机体储备能力正常,日常三餐便可维持人体基本技能,但老年人代谢功能及自身吸收能力降低,同样一日三餐,同样五谷杂粮,则可能发生营养不良,这便是老年衰弱。那么,什么原因会引起老年衰弱呢?又该怎样预防呢?希望本文的分享能够让你找到答案。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老年人群衰弱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以及衰弱恶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美兆健康体检中心的人群体检数据,纳入2008-2019年至少参加过2次体检且间隔>3年者,共13 689人。采用28个变量(包括疾病、症状、体格测量指标等)构建衰弱指数,衰弱指数≥0.25定义为衰弱,衰弱指数>0.10且<0.25为衰弱前期。按照首次体检时的衰弱状态进行分层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社会人口学因素和生活方式特征对衰弱状态恶化的影响。结果研究对象首次和末次体检时的年龄分别为(42.3±9.2)岁和(47.9±9.3)岁,首末次体检间隔时间为(5.7±1.9)年。首次体检时人群衰弱率和衰弱前期率分别为2.5%和50.3%,末次体检时分别上升至3.9%和55.4%。67.3%的研究对象在首末次体检时的衰弱状态保持不变,21.2%恶化,12.5%改善。在首次体检衰弱状态为健康的人群中,年龄大、女性、低文化程度、戒烟和每天吸烟、BMI定义的肥胖、以及腰臀比定义的中心性肥胖是衰弱状态恶化的危险因素。在首次体检为衰弱前期的人群中,年龄大、女性、BMI定义的肥胖、以及腰臀比定义的中心性肥胖是衰弱状态恶化的危险因素。结论低文化程度、吸烟和肥胖等会增加个体衰弱恶化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