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8 个结果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1月-2011年5月经胃镜榆查病理确诊为进展期胃腺癌患者23例.其中男17例.女5例;年龄53-82岁.平均71岁。23例中贲门癌6例.胃底癌4例.胃体癌6例.胃实癌7例。临床表现为胃脘部疼痛。部分患者吃饭有哽咽感。同期收集64例正常胃壁表脱弥敞系数(ADC)值。

  • 标签: 胃肿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
  • 简介:新生儿脑损伤是严重危及新生儿生命并易造成各种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最常见原因。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是强调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治疗与干预,因此,探索一种适于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和评价的方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观地反映新生儿脑损伤的部位、程度及其演变过程,这无疑对早期诊断新生儿脑损伤、预后评价有重要的意义。一、DWI的基本原理DWI是利用活体组织中水分子的扩散运动特性进行成像,可以通过在常规MR序列上加入自旋回波强磁场梯度即扩散敏感梯度获取扩散加权图像,从而来反映组织中细胞外液水分子扩散的微小差别,通过组织中不同性质的水来提供图像的对比[1]。

  • 标签: 扩散加权成像 新生儿脑损伤 扩散敏感梯度 水分子扩散 自旋回波 活体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脑肿瘤与肿瘤样变的鉴别价值。方法将我院从2010年2月~2012年2月所收治的脑肿瘤和脑肿瘤样变患者6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其中观察组使用DWI进行鉴别诊断,对照组使用MRI进行鉴别诊断,对两组鉴别方法对脑肿瘤与肿瘤样变的鉴别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34例患者经过手术病理证实,使用DWI进行鉴别时,总确诊率为94.1%,对照组34例患者经过手术病理证实,使用MRI进行鉴别时,总确诊率为70.6%,两组鉴别方法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脑肿瘤与肿瘤样变具有较高的正确诊断率,能够有效的对脑肿瘤与肿瘤样变作出正确的鉴别诊断。

  • 标签: 肿瘤脑肿瘤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鉴别价值
  • 简介:目的运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定量分析椎间盘退变,以期对椎间盘早期退变进行定量诊断。方法88例对象430个椎间盘纳入研究(排除磁敏感性伪影较重的10个椎间盘),行PM分级后经GE1.5T超导MRI对腰椎行常规(矢状面T1加权、12加权和横断面T2加权)和矢状面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其中脊柱常规扫描采用快速自旋回波(fastspinecho,FSE)脉冲序列,弥散成像采用平面回波成像(echo—planarimaging,EPI)脉冲序列。根据正中矢状面他加权像椎间盘形态及信号变化,在ADW4.2后处理工作站使用Functiontool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在DWI矢状面上分别对腰椎椎间盘手动画出感兴趣区并测量其信号强度与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值。结果430个椎间盘纳入DWI研究,PM分级Ⅰ级0个,Ⅱ级166个;Ⅲ级146个;Ⅳ级69个;Ⅴ级49个。经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ADC值与PM分级有相关性(P〈0.05)。以ADC=1.05×10-3mm2/s作为评价椎间盘状态定量指标,其灵敏度为73.48%,特异度为75.30%。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可定量评价椎间盘退变程度。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 磁共振成像 弥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62例,脑血管正常者62例,利用核磁共振扫描机进行检查。结果124例MRA检查均成功,62例正常者,脑部动脉显示清晰,62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可显示疾病的影像学特征。总的合格率为94%,定位诊断为100%。结论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有效的改善了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对于心脑血管疾病能够早期的诊断、早期的治疗,并且能够取得较好的预后,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核磁共振 血管成像 脑血管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基于油水分离的核磁共振温度成像能够有效减少常规水质子共振频率测温法的各种误差,但成像速度受到多梯度回波序列TR时间的限制。本文使用SENSE并行成像技术对成像过程进行加速,并建立相应的噪声分析模型。同时提出逐通道重建方法解决自标定SENSE技术中的相位缺失问题,并采用CORNOL正则化方法降低高加速倍数时的温度图噪声。定性和定量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并行温度成像方法和噪声分析模型的有效性。体模实验结果表明,若采用正则化SC-SENSE重建技术,使用4通道头部线圈时净加速倍数可达2.7倍。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温度成像 油水分离 并行成像 SENSE 正则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2012年13例临床拟诊早期脑梗死患者的T1WI、T2WI、FLAIRT2WI、DWI图像和ADC值。结果通过DWI诊断急性和超急性脑梗死11例,病灶在DWI图像上表现为强度不同的高信号,ADC值也相应降低。结论低场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早期脑梗死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由于形态学成像评价和诊断的局限性,功能成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中变得日益重要,因弥散加权像(DWI)能反映组织细胞,细胞膜的完整性、细胞外的灌注情况、流体的粘度等。故DWI逐渐被应用到肝脏的各种占位性病变的检查和评价中,并且它不对患者有任何侵袭性的损伤,无电离辐射,不需注射造影剂,从而使其可以使用在有肾功能衰竭的患者的检查中。现代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对疾病的诊断不再局限于形态学层面上,而是向功能、代谢、灌注水平发展。但肿瘤的类型有不同的组织形态,细胞间隙有着明显的差异,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也不同本,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ADC值的改变,本文着重阐述DWI在肝脏病灶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探讨弥散加权成像在判断肝脏局灶性占位性病变及周围平均弥散系数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诊断 弥散加权成像 肝脏局灶性病变 核磁共振成像
  • 简介:近年来高场强磁共振(MRI)的出现和多通道乳腺专用线圈的使用,使MRI成为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乳腺MRI检查已经逐渐发展成型,对病变的大小、性状及其与周围组织间关系的显示更加清晰,对一些多中心、多灶性病变显示更加敏感[1]。根据近年的临床实践,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乳腺磁共振成像 增强扫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6例弥漫性肝癌的磁共振成像表现,探讨磁共振成像对弥漫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6例弥漫性肝癌中5例男性,一例女性;年龄40~58岁,平均48岁。磁共振成像应用日立MRD—7000AD0.3TMR系统和体部线圈,均有自旋回波序列(SE)T1WI、T2WI和脂肪抑制序列(STIR)。结果SE序列T1WI呈略低或等信号,T2WI呈略高或等信号,STRI呈明显高信号。结论SE序列和STIR磁共振成像是诊断弥漫性肝癌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弥漫性肝癌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在小脑细胞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4年5月至2011年1月行核磁共振诊断小脑血管母细胞瘤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中病灶位右侧小脑半球9例,左侧小脑半球6例,小脑蚯蚓部2例,1例累及小脑两侧半球。核磁共振影像上以囊性为主,囊性13例,实质性5例。大部分肿瘤有增强特点,极少数有瘤周边水肿以及占位效应。结论用核磁共振诊断小脑细胞瘤影像具有特征性,在定位以及定性方面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核磁共振 细胞瘤 小脑 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脑干梗塞的临床特征,对48例脑干梗塞的磁共振改变进行了系统分析。方法所有病例均行头MRI检查,少数行MRA检查。结果脑干梗塞具备典型交叉性麻痹者少。脑桥梗塞则有不同的临床征象,其中交叉性麻痹12例;四肢瘫3例;纯偏身感觉障碍4例,其中2例伴肢体共济失调;偏瘫并偏身感觉障碍而无明确脑神经麻痹2例。脑桥梗塞肢体共济失调可为同侧,亦可表现为对侧。结论MRI是诊断脑干梗塞最有意义的检查,阳性率95.8%,阴性结查与扫描时间过早过晚有关。怀疑脑干梗塞,尽可能做MRI检查。

  • 标签: 脑干 磁共振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对于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评估核磁共振对于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并回顾性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核磁共振诊断其中半月板损伤85例,韧带损伤52例,关节腔积液76例。均经关节镜及手术、临床检查证实,核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准确度很高。结论核磁共振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最佳检查方法之一,操作方便,可以比较有效的显示膝关节组织及病理变化,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核磁共振 膝关节损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5T超导核磁共振(MRI)增强扫描心理护理体会。方法对122例MRI动态增强扫描的患者检查前注意事项、静脉及穿刺的选择、安全检查等各个环节给予心理护理。结果122例MRI增强扫描患者中全部顺利完成检查,12例屏气不完全,但不影响图像质量。结论加强MRI增强扫描的心理护理是检查顺利完成及获得较好诊断效果的必要条件。

  • 标签: 核磁共振 心理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成像技术对鼻咽癌(NPC)放疗后颞叶放射性脑病(RE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0例鼻咽癌放疗后诊断为颞叶放射性脑病(REP)病人低场强磁共振(MR)水成像表现和临床资料及随诊观察。结果30例REP中累及单侧颞叶12例,累及双侧颞叶18例。表现为局限性脑水肿并局灶性坏死,病灶为斑片状或不规则形,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T1WI+Gd-DTPA增强扫描可见脑回状或不规则环形强化。7例经治疗后行MR复查,1例症状改善,MR异常信号消失,5例病灶无变化,其中2例症状有改善,3例症状体征无变化,1例病灶增大。结论低场强磁共振(MR)水成像可有效的显示不同部位正常及异常,对诊断NPC放射治疗后颞叶放射性脑病(REP)有一定临床意义。

  • 标签: 低场强磁共振 水成像 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