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现如今,我国科技水平不断发展,临床检验技术有了很大进步。本文介绍了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化学药品、中药与保健品中药物分析等质量与安全方面的应用。通过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具有可深入探测物质内部结构而不破坏样品,并具有准确、快速和对复杂样品不需要预处理就能进行分析等特点建立药品中的检测方法。为解决药品质量监管中出现的化学药品药效不足、中药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现象、非法添加未知药物等问题提供必要的分析技术储备。

  • 标签: 核磁共振波谱技术 临床检验 应用前景
  • 简介:从中医证候、中药药效及毒性机制三方面探讨中医药应用核磁共振波谱研究代谢组的现状。研究发现,肝郁证可能与肝脏的能量代谢障碍有关;脾虚证可能与机体的氨基酸代谢异常有关;肾虚证可能与整体的支链氨基酸代谢分解代谢过度有关。中药雷公藤、黄芩、复方半夏厚朴汤、逍遥散、四逆汤等在治疗不同疾病时分别通过调节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等多条代谢途径发挥药效作用。多种分析技术的联合使用,可以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为发现更多的代谢物及代谢途径,更加全面地揭示中医证候本质、中药药效及毒性机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 标签: 核磁共振波谱 中医证候 中药药效 代谢组学 综述
  • 简介:摘要药物研发是当前我国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这种药物研发工作来说,必须要重点针对药物分子的具体化学组成进行深入的剖析,尤其是对于分子结构以及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来说,更是需要进行详细的探究,这也就需要借助于各类先进的技术手段,核磁共振波谱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类技术手段,本文就重点针对核磁共振波谱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 标签: 核磁共振波谱 药物研发 应用进展
  • 简介:目的建立安全、特异的^13碳核磁共振(^13CNMR)波谱方法,观察严重烧伤大鼠肝脏细胞糖原异生和回补反应等合成代谢功能的变化。方法成年SD大鼠在吸入麻醉下行左颈动脉和右颈外静脉插管后,随机分成40%TBSAⅢ度烫伤组(B组)和假烫伤对照组(C组)。B组伤后20min开始液体复苏,伤后72h静脉持续滴注示踪剂[1、2、3-^13C]-丙酸钠(SP),并于滴注45和60min时分别检测血浆和肝脏^13CNMR波谱、动脉血压、心率、血糖和血钠水平,运用输入-输出三羧酸循环的数学模型计算代谢参数。结果烧伤后72hB组动脉血压仍低于C组,血糖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SP对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血钠均无影响;血糖^13C同位素标记形式与肝糖一致;持续滴注SP45min时SP即可达到代谢稳定状态;B组肝脏细胞糖原异生、回补反应和丙酮酸循环的碳流量均较C组明显增强,而三羧酸循环碳流量相对减少;肝脏丙氨酸、谷氨酸和谷氨酰胺池也明显扩大。结论静脉注射SP不改变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血钠,静脉滴注示踪剂45min即能达到代谢稳态,血糖^13C标记形式可代表肝糖的^13C标记形式;大面积烧伤后72h,肝脏回补反应、糖原异生和丙酮酸循环均增强,但外周组织血糖的利用率也相应提高。

  • 标签: ^13碳 核磁共振波谱学 检测 烧伤 大鼠 肝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内肿瘤应用核磁共振波谱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脑内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基本诊断结果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对比发现NMR和病理结果比较可知,NMR检测的结果和患者的病理诊断吻合度为97.9%,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结论核磁共振波谱诊断在实际的脑内肿瘤的诊断中具有准确度高的优势,对于脑内肿瘤诊断的诊疗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 标签: 脑内肿瘤 核磁共振波谱 临床价值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波谱在脑内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脑内肿瘤患者,按诊断方式不同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40例。对照组采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PET)进行诊断,观察组以核磁共振波谱(NMR)实施诊断,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且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样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内肿瘤诊断中应用NMR早期诊断准确性高,利于早期制定治疗措施,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有很大帮助。

  • 标签: 核磁共振波谱 脑内肿瘤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波谱应用于肿瘤诊断与治疗的价值分析。方法:选择我院近一年来收治的肿瘤患者3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的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波谱检查,将病理诊断的结果作为判定标准,对核磁共振对肿瘤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进行判断。结果:本组30例患者核磁共振波破诊断的准确率为96.67%,同病理诊断100.0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核磁共振波谱可以清楚看到患者的肿瘤发展情况,为肿瘤的诊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率。

  • 标签: 核磁共振波谱 肿瘤 准确率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在采用核磁共振波普技术介绍肿瘤样品代谢物的基础上,从离体组织和活体组织两个方面分析核磁共振波普技术在治疗肿瘤中的应用并进行研究,对未来的肿瘤治疗的应用前景进行预测分析。同时发现在肿瘤的诊疗过程中,高分辨魔角旋转在癌症的早期确诊中有很好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而通过对离体组织和活体磁共振波普的治疗方法中得出,MRI 与 MRS 技术的结合使用可以有效扩大更多的医学应用空间。

  • 标签: 核磁共振波普 肿瘤诊疗 代谢物
  • 简介:1.核磁共振驰豫时间(T1,T2)当氢原子核被置于固定的强磁场中时,会分成顺磁场和逆磁场两种方向排列,而形成两种能级状态。这时若用无线电波来照射这些氢原子核,各氢原子核会因周围环境的差异而吸收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的能量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这种现象称核磁共振(NMR)。使氢原子核发生核磁共振的条件是:ω=26753H0式中H0表示氢原子核周围磁场的强度,ω表示使该氢原子核产生共振跃迁的无线电波的频率,比例常数26753,是氢原子核的旋磁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氢原子 纵向弛豫时间 横向弛豫时间 无线电波 驰豫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H-核磁共振波谱(1H-MRS)诊断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内脂肪含量(IHTC)与糖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前期研究招募的239例受试者,进行1H-MRS检测且均无糖尿病,获取其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胰岛素、C肽、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血脂谱等资料。根据1H-MRS测定的IHTC将受试者分为3组:无NAFLD组(IHTC<5.56%)、轻度NAFLD组(IHTC 5.56%~<33%)、中重度NAFLD组(IHTC ≥ 33%),分析各组临床特征,并探讨IHTC与糖代谢的相关性。结果NAFLD组中男性比例、腰围、糖负荷后120 min 血糖(PG120)、C肽、ALT、AST、总胆固醇(TC)水平高于无NAFLD组,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Cederholm)、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无NAFLD组(P值均<0.05)。相比于轻度NAFLD组,中重度NAFLD组的糖负荷后120 min胰岛素(INS120)[80.37(57.68,112.70)mU/L比110.50(71.78,172.80)mU/L]、一相及二相胰岛素分泌指数(Stumvoll 1st、Stumvoll 2nd指数)[1 453(1 178,1 798)比1 737(1 325,2 380)、358(297,446)比441(318,594)]更高,而ISI-Cederholm较低[2.27(2.01,2.53)比2.06(1.81,2.39)],P值均<0.05。关联分析结果显示,IHTC与腰臀围比、PG120、INS120、稳态模型法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Stumvoll 1st及Stumvoll 2nd指数、ALT、AST、GGT、TC等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197、0.274、0.334、0.162、0.199、0.211、0.406、0.361、0.215、0.196,P值均<0.05),与ISI-Cederholm、HDL-C负相关(r值分别为-0.334、-0.237,P值均<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进一步证实ISI-Cederholm(Standardized β=-0.298,P<0.001)和Stumvoll 1st(Standardized β = 0.164,P = 0.024)是IHTC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NAFLD早期以外周胰岛素抵抗为主,随病程进展加重,并且出现一相、二相胰岛素分泌增加。IHTC与胰岛素敏感性及一相胰岛素分泌独立相关。

  • 标签: 脂肪肝,非酒精性 胰岛素抗药性 高胰岛素血症 肝内脂肪含量 糖代谢
  • 简介:摘要:近年来,磁共振波普诊断技术的使用率逐渐上升,磁共振波普技术作为一种逐渐发展的无创影视学检验方法,相比传统的临床活检,更准确且无创,是一种正确评估肝硬化水平的可用方法。本文将对磁共振波谱技术诊断肝硬化的方法和价值进行综述。

  • 标签: 磁共振波普技术 肝硬化 弥漫性肝部疾病 医学影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核磁共振检查护理在老年患者核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4月—2020年10月来我院进行核磁共振检查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着实验组,每组5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检查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检查过程配合度、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在本次实验中,对照组50例患者中,检查过程配合度为36(72.00%),患者焦虑评分为47.32±1.67,患者抑郁评分为48.33±1.87,患者护理满意度为34(68.00%)。实验组50例患者中,检查过程配合度为48(96.00%),患者焦虑评分为30.26±0.87,患者抑郁评分为30.11±0.76,患者护理满意度为49(98.00%)。实验组患者检查过程配合度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核磁共振检查护理在老年患者核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患者的护理配合度,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实现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有效提升,具有较为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核磁共振检查护理 老年患者 核磁共振检查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老年患者核磁共振检查中使用核磁共振检查护理的效果。方法:本文纳入44例老年核磁共振检查患者,分组后,每组22例。研究组使用核磁共振检查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比较差异。结果:对比对照组得出,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更高,护理后不良情绪分值明显更低,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核磁共振检查中使用核磁共振检查护理的效果理想。

  • 标签: 核磁共振检查护理 老年 核磁共振检查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