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危险因素之一,其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等。颈动脉再通手术可降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但术后存在再狭窄的风险。CEA术后第1年的再狭窄发生率为10%,第2年为3%,第3年为2%,这提示再狭窄的发生率并不是一个线性进展过程。同样在CAS术后的再狭窄第1年和第2年的发生率分别为6.0%和7.5%。目前颈动脉再通术后再狭窄的治疗方式的选择存在较多争议,治疗后第3次狭窄的发病率也不容忽视。本文对其发病机制、危险因素、治疗与预防现状作一综述。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自溶再通的关系.方法选取上游使用替罗非班的STEMI患者88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自溶再通组43例和未自溶再通组45例(对照组).收集其外周静脉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ANGPTL2浓度,同时提取患者血小板蛋白,利用WesternBlot检测ANGPTL2在血小板上的表达情况.结果STEMI自溶再通组患者外周血血浆中ANGPTL2浓度显著高于未自溶再通组[(37.13±19.49)ng/ml比(26.97±16.91)ng/ml,P=0.011],ANGPTL2在STEMI自溶再通组患者血小板上的表达显著高于未自溶再通组(P<0.05).结论ANGPTL2与STEMI梗死相关动脉自溶再通呈正相关.
简介:摘要: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在临床上的病情危急,并且变化多端,因此临床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关注。临床上对于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多以血管再疏通为主要治疗方式,是能缓解患者病情和临床表现的主要方式,但是在实施的过程当中,需要给予患者护理干预作为辅助。常规的护理干预无法从多个维度、多个层面对患者进行照顾和照护,使患者的舒适度不高,满意度不高,临床局限性较大。该文从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再通治疗的绿色通道管理、围术期管理、康复护理、二级预防、对我国开展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再通患者护理的启示5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再通患者护理提供参考。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对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AMI患者的溶栓疗效,根据发病后时间溶栓分为0~3h,〉3-6h,〉6~12h三组。结果:三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6.96%、74.51%、61.91%。早期治疗(0-6h)组血管再通率(78.38%)与延迟治疗(〉6~12h)组的61.91%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五周病死率、反复心绞痛和反复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AVB)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AMI发病后6h内溶栓治疗,血管再通效果最好,住院病死率最低,但发病时间〉6-12h的溶栓治疗仍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简介:[摘要] 急性心梗是心脏的肌肉发生了坏死,而且还是速度特别快的急性期,它是因为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造成的。临床上的表现有胸痛,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还有急性循环的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伴随发热;尽早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溶栓可最大限度地缩小梗死范围,抢救濒死的心肌,改善心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存活率;冠脉的再通对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有显著影响。溶栓治疗是使冠脉再通、恢复冠脉灌注、缩小梗死面积和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方法。基层医院因设备及技术的限制,不能开展介入治疗,所以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为一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简介:摘要: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疾病,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危重、病情变化较快,因此在患者的治疗中要给予高度关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治疗中,以血管在疏通为治疗手段,是改善患者病情的主要手段,并且在治疗的同时也要开展有效的护理。常规护理干预无法为患者开展全面、多层次的护理干预,因此患者的护理舒适度较差,无法提高对护理的满意度。在临床治疗中,为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开放绿色通道、开展康复护理以及二级防护的同时,要针对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再通患者的护理进展给予不断的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溶栓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症状发生率、血管再通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有患者血管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预后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比对照组高,血管未通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症状发生率以及预后情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2h。应用QT离散度(QTd)的减少评价闭塞冠状动脉再通的价值。方法对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尿激酶溶栓前及后2h做心电图并计算QTd、QTcd的值,根据溶栓后QTd值变化分为QTd未减少仍>70ms组,QTd减少但在60-70ms之间,QTd减少至<60ms组,并于溶栓后2h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闭塞动脉再通情况。结果溶栓后2h随QTd的减少值的增加,冠状动脉血管的开通有增加趋势(P<0.05),QTd减少至<60ms组,冠状动脉血流达TIMI2—3级的可能性高于其它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2hQTd减少至<60ms可作为判定冠脉再通的间接指标。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Solitaire支架动脉取栓术联合多模式血管再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取Solitaire支架动脉取栓术联合多模式血管再通术,为研究组。同期选取60例采用动脉取栓术联合多模式血管再通术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研究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發病至置鞘成功时间及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残疾及死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Solitaire支架动脉取栓术联合多模式血管再通术能够显著降低NIHSS评分,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简介:目的探讨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的股动脉及桡动脉双入路介入再通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股动脉及桡动脉双入路进行血管腔内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共入选10例患者,双入路介入再通均获得成功,未出现近期手术并发症,随访15d至6个月,经血管彩超及颅外血管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CTA)检查均显示血流通畅良好。未发现病变部位再狭窄。结论对于股动脉及桡动脉双入路再通锁骨下动脉闭塞,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徽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操作简单,患者症状改善快且明显,可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合并治疗对患者血管再通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管在通率。结果经治疗后3h、6h后,研究组冠脉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2.22%),组间差异具体统计学表格(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合并治疗,有助于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