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瞿秋白的"一次革命论",在不同维度上都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性,但这并不能够排除两者有相同的要素。根据两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文本以及当时的革命斗争环境将两种理论作对比分析,能够较全面地揭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严肃谨慎的对比分析,不但能够使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一次革命论"的继承与超越得以充分展现,更全面地认识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也更能体现出毛泽东思想的优越性,凸显出这一思想体系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和推动力。

  • 标签: 毛泽东 瞿秋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次革命论”
  • 简介:1935年6月18日,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英勇就义的忌日。这一天,在福建长汀的中山公园,他高唱着《国际歌》和《红军之歌》,留下了“为中国革命而牺牲,是人生最大的光荣”的崇高珍言,高呼“共产主义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从容饮弹身亡,年仅36岁。时隔15年,毛泽东为出版《瞿秋白文集》作出版题词时写到:瞿秋白同志死去15年了。在他生前,许多人不了解他,或者反对他,但他为人民工作的勇气并没有挫下来。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瞿秋白同志是肯用脑子想问题的,他是有思想的。他的遗集的出版,将有益于青年们,有益于人民的事业,特别是在文化事业方面。毛泽东的题辞,高度评价了瞿秋白短暂而不朽的一生。瞿秋白的思想与实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学习的生动教材。○不屈的精神——毛泽东为《瞿秋白文集》题辞@肖木实

  • 标签: 不屈精神 文集题辞 毛泽东瞿秋白
  • 简介:李大钊提出与大同团结相统一的、知情意全面发展的个性解放思想,体现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个性理论的早熟性和思辨性。瞿秋白提出个性是历史的工具、个性与阶级的统一等观点,表明马克思主义个性理论在前进中得到曲折发展。毛泽东区分个性与个人主义,肯定个性发展与集体意志的统一,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个性理论在现代中国的发展所作的阶段性历史总结。

  • 标签: 李大钊 瞿秋白 毛泽东 大同团结 教条主义 个人主义
  • 简介: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新现实主义文论在中国的创构离不开两个重要人物——瞿秋白毛泽东,他们在开拓、继承与发展中推进了新现实主义文论的形成,但因其所处时代背景不同,对真实性、浪漫主义有着不同的理解,文论内容呈现明显差异。

  • 标签: 新现实主义 真实性 浪漫主义
  • 简介:瞿秋白夫妇中共上海中央女人鲁迅,瞿秋白在鲁迅家住了一个多月,瞿秋白曾四次避难于鲁迅家中

  • 标签:
  • 简介:虹口是位于上海市东北角的一个行政区。鸦片战争后,虹口一方面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另一方面又成为输入西方先进文化的先导,形成虹口文化具有又土又洋、亦中亦西、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体。其特殊的地位决定了它善于接受和融合新思想、新文化,具有兼容性、开放性和多元性,成为上海文化近现代起步最早的地区之一。

  • 标签: 半殖民地 鸦片战争 瞿秋白 新文化 东北 先导
  • 简介: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有威信的领导者之一”,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文艺批评家和翻译家。尽管他在一九二七年冬至一九二八年春主持中央工作时,曾犯过“左”倾盲动主义的错误;尽管他对“五四”文学革命的成绩和意义的评价,有些过低的倾向,但他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所建立的功绩,却是不可磨灭的。

  • 标签: 瞿秋白鲁迅
  • 简介:文章系统阐述了瞿秋白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扛鼎之作《子夜》在结构情节、主题思想、人物刻划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在《子夜》出版后所给予的历史性评价。对瞿秋白与茅盾及其《子夜》的关系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 标签: 主题思想 人物刻划 小说 茅盾 左翼文学 结构情节
  • 简介:胜迹标青史,丰碑立古丘。举旗传马列,走笔写春秋。沪上两知己,江头一重囚。我来追往事,汀水静悠悠。

  • 标签: 诗词 文学 文学作品 诗集
  • 简介:1935年6月18日.曾是继陈独秀之后中共第二位领导人的瞿秋白在福建长汀从容就义。遇害后,国民党36师把他的遗骸秘密埋葬。许多年过去了,没有人知道瞿秋白究竟被安葬在了哪里?这件事成了一个谜。直到建国后,人们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瞿秋白遗骸的安葬地,烈士的英灵才得以安息。

  • 标签: 瞿秋白 遗骸 领导人 陈独秀 国民党 建国后
  • 简介:本文诠释了瞿秋白照片题词的真实内涵。题词对"灵魂"和"躯壳"的关系的高度概括,实际上表达了瞿秋白对于生与死的态度,含蓄地表明了他决心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献身的革命精神。

  • 标签: 灵魂 躯壳 生命 牺牲
  • 简介:会党问题是近现代中国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由于会党的活动既有反帝反封建的正义一面,也有充当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帮凶与工具的反动一面,其影响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成员遍布社会每个阶层。因此,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会党问题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的瞿秋白以其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不少正确的论断,为我党制定相关的政策和策略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

  • 标签: 瞿秋白 会党 宗教迷信 游民无产阶级 中国共产党
  • 简介:<正>1935年6月18日上午8时,霍秋白走上刑场前于长汀囚室写下了以下这首绝笔诗。偶成·集唐人句1935年6月17日晚,梦行山径中,夕阳明灭,寒流幽咽,如置身仙境。翌日,读唐人诗,忽见“夕阳明灭乱流中”句,因集句得

  • 标签: 瞿秋白 马克思主义 绝笔诗 共产国际 《多余的话》 中共中央
  • 简介:关于南昌起义决策的提出和确定.目前史学界没有具体提及当时虽不是中央政治局常委成员,却是中央实际负责人的瞿秋白在南昌起义中的作用.只是笼统地归于“中央”或“武汉中央”等。从笔者接触到的材料看,瞿秋白不仅积极参与了南昌起义的酝酿和决策,统筹部署了起义军南下的行动方案,而且在起义失败后,以中央临时政治局总负责人的身份对起义的得失进行了全面总结。

  • 标签: 南昌起义 瞿秋白 中央政治局常委 行动方案 负责人 史学界
  • 简介:瞿秋白是中共继陈独秀之后的第二位高层领导人,1935年6周18日。在福建长汀从容就义.时年36岁。就义前,瞿秋白挥笔写下了他曾经拥有过的浪漫、热情、执着、苦闷、困惑、坚定等等两万多字的自白《多余的话》,一度让瞿秋白长时间背负了“叛徒”的罪名。

  • 标签: 瞿秋白 评价 《多余的话》 领导人 陈独秀 中共
  • 简介:在1931年1月7日举行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和政治局进行了改组。瞿秋白被政治局除名,他在《多余的话》中回忆说:“到一九三一年一月七日我就离开了中央政治领导机关……事实上从此脱离了政治舞台。”(《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11页)这以后他是在上海从事左翼文学活动,并且同鲁迅有了交往。

  • 标签: 瞿秋白 交往 鲁迅 六届四中全会 中共中央 《多余的话》
  • 简介:瞿秋白(1899-1935)在20世纪20年代与30年代,与著名作家茅盾(沈雁冰)(1896-1981)曾有过亲密的交往,有着非凡的友谊.他俩真挚而珍贵的战斗情谊,被人们传为佳话.

  • 标签: 瞿秋白茅盾 茅盾交往
  • 简介:我今年85岁了。我是在16岁的时候,也就是1930年,在家乡江苏淮阴中学,读了瞿秋白同志的两本书,参加共青团的。一本是他同耿济之编译的《社会科学十二讲》,另一本是他担任《布尔什维克》主编期间5篇文章的汇集,是党内读物。读第一本书,我懂得了一点马列主义...

  • 标签: 瞿秋白 革命精神 文集 中央文献研究室 编辑工作 政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