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用延展X光吸收精细结构光谱(EXAFS)研究了重金属Zn(Ⅱ)在水锰矿(Y-MnOOH)上吸附产物的微观结构及其吸附机制。结果表明,Zn(Ⅱ)-水锰矿体系中(pH7.5,0.1MNaNO3介质,25℃),Zn(Ⅱ)离子主要是通过Zn-O键结合到水锰矿固体表面上的,平均Zn-O原子间距为1.9984-0.010A(n=3)。同时,第二配位层(Zn-Mn相互作用)的EXAFS图谱解新证明存在两个典型的Zn-Mn原子间距,即R1=3.08±0.024A(n=3)和R2=3.54±0.018A(n=3)。这两个Zn-Mn原子距分别对应于水锰矿结构单元MnO6八面体与Zn水合离子ZnO多面体结合的两种方式,即边-边结合与角-角结合。边-边结合是较强的吸附位,Zn-Mn原子距较短(Rl=3.08A),吸附较不可逆。角-角结合是较弱的吸附位,Zn-Mn原子距较长(R2=3.54A),吸附较为可逆。宏观的吸附一解吸热力学实验表明Zn(Ⅱ)在水锰矿上的吸附是不可逆的,EXAFS结果指出这种不可逆性主要是由Zn水合离子中Zn0多面体与水锰矿结构单元MnO6八面体之间的边-边结合所导致的。
简介:鄂西地区锰矿含矿层包括南华系大塘坡组、南沱组以及陡山沱组,其中尤以大塘坡组中的锰矿最为重要,而长阳古城锰矿是典型矿床之一。此类锰矿与贵州、湖南以及重庆等地南华系大塘坡期锰矿基本特征相似,称之为“大塘坡式锰矿”。锰矿赋存于南华系大塘坡组黑色岩系中,矿石主要为块状菱锰矿以及少量氧化矿石。矿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高Mn低Fe;微量元素中Nb/Ta、Zr/Hf以及Y/Ho比值显示古城锰矿并非单纯的海相沉积作用成因,成矿时有较强的海底热流或热水沉积作用的参与;Fe-Mn.(Cu+Ni+Co)×10的三角图解以及logU—logTh图解均投影于热水沉积区;稀土元素显示出成矿过程中的非热水沉积与热水作用混合的特征。综合认为古城锰矿锰的富集受近岸陆棚局部海盆环境的控制,为热水沉积与海相沉积的混合作用而成。
简介:摘要:随着锰产品需求量的不断增加,高品位的锰矿资源已接近枯竭,合理开发利用贫、细、杂的锰矿石资源已迫在眉睫。锰矿石结构复杂,大多数锰矿属细粒或微细粒嵌布,还有相当一部分共生或伴生多种有价元素,给当前的选矿工作带来困难。因此,低品位难选锰矿石的资源化利用是解决锰行业资源短缺的关键,也是工业绿色化的必然趋势。目前对于锰矿资源的处理方法主要可归纳为物理选矿法、还原浸出法和焙烧联合法。本文对当前全球锰矿资源现状进行概括分析,介绍了近年来锰矿石选矿技术的研究应用及进展,并对锰矿利用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对加快促进中国锰矿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和提高锰矿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简介:摘要: 本文将采取 磁选、浮选工艺 等一系列方法 对 某地的 镒矿微细粒镒矿泥 予以想尽地 选矿回收工艺 分析 。 该地属于一座具有多年开矿经验的矿山,始终都以氧化镒作为主要的采集对象。该地的镒矿床具备“上富下贫”的主要特征,通过长期性地开采处理,现在全矿持有的氧化锭资源,不但在规模上出现了极大的改变,而且其主要的矿物质品位也在逐年降低,其整体的含粉率相当之低,原本持有的选矿技术以及设施装置已经很难契合贫氧化镒矿石的基本需求。长期以来,伴随选矿工艺技术水平地逐步提升,其设施属性也越来越优化,本文将就该地选厂进行多方面地技术优化,从而联合多项手段,科学合理地回收细粒级以上镒,总之强化对微细粒镒矿泥的回收工作力度具有很强的现实价值,值得进一步地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