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初步探索沙培林膀胱灌注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收集膀胱肿瘤术后行沙培林膀胱灌注治疗的患者40例,检测灌注前后尿液中细胞因子IL-2、TNF-α、INF-γ的含量,术后6个月复查膀胱镜。(2)动物实验:取雌性大鼠75只,分为空白对照组(15只)、生理盐水灌注组(15只)、沙培林灌注组(15只)、BCG灌注组(15只)和大肠杆菌灌注组(15只),每周灌注治疗一次,6周后停止灌注。从每组中随机选取10只大鼠,处死后取其膀胱三角区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并比较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同时行免疫组化分析,检测IL-2、TNF-α、INF-γ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剩余25只大鼠不做任何处理,饲养2个月后全部处死,取其膀胱三角区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停止灌注后膀胱组织是否出现慢性炎性改变。结果(1)临床研究: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沙培林,尿中细胞因子IL-2、TNF-α、INF-γ均显著升高。6个月后复查膀胱镜见炎性改变且均未见肿瘤复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2)动物实验:膀胱灌注6周后大鼠膀胱免疫细胞浸润情况与细胞因子IL-2、TNF-α、INF-γ的表达相似:大肠杆菌组〉沙培林组≈BCG组〉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组;停止膀胱灌注2个月后,大肠杆菌组表现为膀胱炎性改变,其余各组几乎均表现为正常尿路上皮。结论沙培林与BCG等免疫调节剂作用机制相似,通过引起膀胱上皮炎性反应,增强病变部位的免疫功能,从而识别并清除变异细胞,且在一段时间后能自行恢复为正常尿路上皮,不引起慢性炎性改变,沙培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免疫调节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运用新式中心负压吸引并联合使用沙培林局部用药对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的防治效果观察。方法将20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术后回病房立即将胸壁及腋下引流管接新式中心负压吸引装置,持续吸引72小时后通过引流管注入沙培林,每日一次,96小时后引流液≤15ml时拔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手雷式负压吸引球至引流液≤15ml时拔管,观察两组病人术后引流量、疼痛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天数、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引流量、疼痛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运用新式中心负压吸引并配合使用沙培林局部用药可减少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发生率,有效减少创面引流量,使切口愈合快,缩短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适合在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通过对樟子松沙培施肥的试验,正交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苗木各指标影响大多不显著,并由此建立起樟子松S1-1苗木施肥函数方程。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在进展期老年胃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10月到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进展期老年胃癌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入两组并为其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分别为采用“奥沙利铂+卡培他滨(LELOX)”的4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奥沙利铂+替吉奥(SOX)”的40例对照组患者。为两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及其他观察指标的对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7.50%(35/40),不良反应率为27.50%(11/4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2.50%(25/40),不良反应率为60.00%(24/40)。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奥沙利铂+替吉奥”治疗方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治疗方案在进展期老年胃癌患者中具有更显著的治疗效果与更高的安全性,其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尿道电切术联合沙培林膀胱关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腺性膀胱炎患者,均已接受经尿道电切术联合沙培林膀胱灌注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情况。结果:72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40.32±2.51)min,平均住院时间为(19.33±3.04)d。72例患者中,术后出现尿道狭窄情况4例,占5.56%,经定期扩张治疗后痊愈。其余68例患者并未出现并发症。5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占69.44%;18例患者偶尔出现尿路刺激症状,占25.00%;4例患者出现复发情况,占5.56%。后对患者进行1-2年随访,未出现复发情况。结论:使用经尿道电切术联合沙培林膀胱灌注方式进行线性膀胱炎治疗,具有理想临床效果,值得推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