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新刑诉法实施以来,新设立的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立法存在缺陷和运行中存在障碍所致。立法缺陷如适用范围和财产没收范围不明、证明责任分配不合理、证明标准过高等;运行中存在的障碍如涉案财产查询困难、检察机关动力不足等。对此,可以从明确案件适用范围和财产没收范围、合理分配证明责任、采用"二元化"的证明标准、激发检察机关的追赃意识等方面加以完善,以期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得到充分适用。

  • 标签: 违法所得 没收程序 没收范围 证明
  • 简介:修改后的我国刑事诉讼法增设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鉴于现实中此项制度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有必要结合工作实际,分析在检察环节更规范有效地开展违法所得没收工作,提出制定该程序的证据标准和诉讼细则,细化特别没收程序,从而促进追赃追逃工作。

  • 标签: 违法所得 没收程序 检察机关
  • 简介:新刑事诉讼法增设了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该程序较好地回应了社会打击贪污贿赂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等重大犯罪的现实需要,但在证明标准等方面的缺失可能会导致该程序在司法实践中的混乱。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在性质上应属于民事诉讼程序,主要法治国家的立法或相关国际公约也称之为“民事没收”。制度的生命在于实施,为摆脱“程序失灵”的命运,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应适用优势证据的证明标准。

  • 标签: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 证明标准 排除合理怀疑 优势证据
  • 简介:违法所得没收之特别程序,是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新增的特别程序之一。虽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与该程序的启动、裁定结果密切相关,但该程序并不解决罪否与刑罚的问题,在性质上与传统的刑事程序有较大差别,且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缺席审判程序,无法进行有效的抗辩。因此在司法实践不足、法律规定较为原则的情况下,需依照"正当法律程序"的要求,一方面严格限定侦查机关在判前对犯罪所得等财物的处置,将财产的最终处置权交给法院;另一方面在公告、庭审等程序设计时,注重对被告人、利害关系人的权益保护,正确适用比例原则,准确界定"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之范围,以保障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正当化运行。

  • 标签: 违法所得 没收 刑事诉讼特别程序 正当程序 利害关系人
  • 简介: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相关证据制度散见于相关法律或司法解释。在实务中,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证据标准要求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要求.笔者认为,对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进行证据法考量,应充分考虑该程序的财产处分属性,吸收民事诉讼中的“优势证据”证明标准,以最终有利于发挥该特别程序的功效为导向,对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证明对象、证明标;隹和举证责任作出细化.

  • 标签: 违法所得 没收程序 “优势证据”标准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八章'法律责任'中明确规定六个条款'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查阅我市95-99年食品卫生行政处罚档案,发现对违法相对人实施'没收违法所得'这一罚种仅占17.65%(3/17),结合上述案例的违法事实描述,笔者对基层食品卫生行政处罚案例中影响'没收违法所得'这一罚种应用的因素作一分析,以期提高执法水平和监督效果。1.材料及方法1.1材料来源于龙岩市95-99年行政处罚报表及处罚档案。

  • 标签: "没收违法所得"罚种 应用 影响因素 食品卫生法
  • 简介: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历史担当、腐败资产外流的现实注定了没收裁定的涉外性品质。在日趋复杂化、精密化的国际法律合作中,裁定与执行标的的不同身处意味着没收裁定在域外可能遭受冷遇。国际条约为没收裁定的域外执行奠定了法律框架,但其模糊性和原则性迫使国际法律合作必须转向国与国之间的协议和安排。我国法律体制的正当性整体不足,相关支撑制度缺失的现实在削弱司法体制总体竞争力的同时,也限制了我国参与资产没收与返还的国际司法合作能力。只有引入普适性的司法理念,将其内化为制度构建,多管齐下,才能实现没收裁定域外执行率的最大化。

  • 标签: 没收裁定 执行 机遇 挑战 进路
  • 简介: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属于刑事诉讼特别程序,同刑事普通程序相比在司法证明方面具有特殊性。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立法模式决定了司法证明的不同特点。我国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中证明主体具有开放性、证明对象具有特定性、证明标准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证明制度的有效运作受诉讼结构、正当程序、诉讼效率等因素的影响。

  • 标签: 违法所得 特别程序 司法证明
  • 简介:《食品卫生法》较试行法变化最大的是法律责任一章,其行政处罚形式由试行法的6种增加到10种,加大了处罚力度,为保证食品卫生质量,打击食品卫生违法行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没收违法所得”即是增加的一种处罚形式,但该处罚形式在执法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拟对这一处罚形式作一探讨。“没收违法所得”是指因行政管理相对人构成行政违法,行政主体对其违法所得予以没收的一种处罚形式。从理论上讲,“没收违法所得”包含三个相互联系的层次:一是“没收”的特定含义及适用程序;二是构成行政违法;三是对“违法所得”的确认。对于这三个方面的问题,《食品卫生法》缺乏应有的规定,以至于在执法实践中各行其是,严重影响了卫生行政执

  • 标签: 没收违法所得 违法所得数额 《食品卫生法》 行政处罚法 违法行为 执法实践
  • 简介:新修改的刑诉法确定了申请方在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中的证明责任主要是犯罪事实与违法所得。申请方对犯罪事实的证明责任集中于犯罪构成要件中的客体和客观方面,对违法所得的证明则有犯罪直接所得和间接所得之分。在美国民事没收制度中,法律将无辜物主利益区分为表面的和法律的利益,并对无辜物主的法律利益进一步细分为先存利益和后得利益,在不同的利益主张中,无辜物主的证明责任不尽相同。美国民事没收中关于无辜物主的证明责任为我国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中利害关系人之证明责任构建提供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经验。

  • 标签: 没收程序 证明责任 犯罪事实 违法所得 法律利益
  • 简介:为高效反腐、有力反恐,实现保护国家利益以及利害关系人权益的需要,2012年《刑事诉讼法》构建了不需经过定罪程序,便可没收违法所得的对物之诉。正是基于该程序的此特殊之处,引发了对违法所得没收程序性质的探讨。虽然通过对比,发现英美法系国家的民事没收模式以及大陆法系国家的刑事没收程序都与我国的违法所得没收程序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从我国设立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目的、与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关系以及立法技术三个角度出发,认为将其定义为刑事诉讼模式更具合理性。尽管刑事诉讼一般都需设置严格的证明标准,但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对物之诉的特性对证明标准的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应设置处于“优势证据”与“排除合理怀疑”之间的证明标准并配套完善的救济程序。

  • 标签: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 程序性质 证明标准 应然状态
  • 简介:摘 要:消防行政处罚对没收违法所得如何裁量长期以来未予明确。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法学界与行政执法实践中对违法所得理解的分歧,结合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对没收违法所得的界定,提出了在消防行政处罚中对没收违法所得处罚裁量的原则性建议。

  • 标签: 消防 行政处罚 没收违法所得
  • 简介:刑事诉讼法在"特别程序"中增设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意在回应反腐败和反恐怖斗争中的需要,解决司法实践中的突出问题。没收特别程序因此偏重效率和效果,对正当程序进行了有限减损。但作为一项司法程序,必须保证司法审查原则在其中得以贯彻。为此,特别没收程序应充分重视利害关系人在没收特别程序中的作用,合理确定利害关系人资格,保障利害关系人程序上与实体上的参与权。在证明问题方面,明确利害关系人不应承担举证责任,证明对象上应区分不同情况处理,采用"优势证据"的证明标准。

  • 标签: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 利害关系人 刑事没收
  • 简介:近年来,美国民事没收制度在打击腐败犯罪、有组织犯罪和毒品犯罪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最终成了独立没收制度的起源,许多国家也在结合本国国情的基础上确立了具有本国特色的独立没收制度。我国2012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增加了类似于独立没收制度的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基于此,通过分析美国民事没收制度,可以对完善这个新增的程序起到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民事没收 独立没收 刑事缺席审判 正当程序
  • 简介:近年来,我国反垄断执法日趋成熟且执法力度明显加大。一些反垄断执法案件的结果引起社会和理论界的关注。与欧美的'单罚制'不同,我国反垄断法对实施垄断行为的经营者财产处罚采取的是'双罚制',即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处罚方式存在行政法理论上的缺陷和具体计算方面的不确定性,导致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对于没收违法所得处罚的适用处于游移不定的状态,从我国《反垄断法》实施以来的近百起反垄断执法案件的结果来看,行政处罚畸轻的情况非常普遍,很难达到对违法行为人的威慑效果。从短期来看,我国反垄断法所规定的罚款处罚的幅度过低,难以取代没收违法所得处罚的威慑效果,因此,在不提高罚款处罚幅度的前提下,执行没收违法所得处罚对于反垄断法的正确实施有其必要性和正当性。从长期来看,我国反垄断法的行政处罚采取单一的罚款处罚方式,取消现行的没收违法所得处罚方式,无疑是一种进一步推动反垄断执法的合法、明智和科学的选择。

  • 标签: 没收违法所得 罚款 威慑理论 反垄断执法 反垄断民事诉讼
  • 简介:我国刑法第64条中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违法所得的追缴,不仅是惩治犯罪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彰显公平正义、保护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基本法律措施。追逃与追赃工作相辅相成。追逃若不彻底,就会让犯罪分子逍遥法外;追赃若不彻底,就会助长更多的犯罪分子携款携物逃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

  • 标签: 依法没收 死亡依法 没收违法
  • 简介:引言腐败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行为后,往往将贪腐所得转移境外或通过其他方式隐瞒。在其他一些严重的犯罪案件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如在恐怖案件中,如果不及时没收与犯罪相关的财物,不仅不能惩治犯罪行为,而且由于不能采取有力措施切断其经济来源,也不能有效防止有关犯罪行为继续发生。这些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长期潜逃或者死亡,如果按照以往的诉讼原则和程序就无法进行审判,也无法及时挽回国家、集体或者被害人的经济损失。

  • 标签: 强制措施 违法所得 刑事诉讼法 犯罪行为 非法证据排除 证据排除规则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以零容忍态度,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反腐成效显著。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而现实中一些职务犯罪人员逃离境外,难以归案,这对刑事追诉程序的推进造成严重阻碍。2012年,我国在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修改时增设违法所得没收特别程序,开辟处置赃款赃物的新途径,解决追逃追赃的司法困境。新时期我国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特别程序实施以来出现一些问题。以此背景对程序予以检视,在寻求其理论价值之源的同时,探究有待完善之处。

  • 标签: 新时期 违法所得没收 贪污贿赂 检视完善
  • 简介:两个星期前,我借给同学一本书,一再交代他“上课时不准看”。可是,上英语课时他看了那本书,结果书被老师没收了!我伤心极了。

  • 标签: 没收 课时 同学 英语 老师
  • 简介:《审计机关审计处理处罚的规定》将“没收违法所得”定位于处罚类(见第8条),与此不同,《国务院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却将“没收非法所得”定位于处理类(见第5条)。两种定位,谁是谁非?笔者谈谈粗浅认识。一、“没收”措施的范畴决定其特点对违反财政...

  • 标签: 处理措施 审计处理处罚 非法收入 补充措施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违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