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利用腹腔联合结肠结肠癌根治手术中的有效性。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45例分成两组,针对参照组22例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治疗,针对治疗组23例患者实施腹腔联合结肠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结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肿瘤坏死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结肠癌根治手术治疗中开展腹腔联合结肠治疗的有效性较为显著,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患者免疫功能改善程度更高,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腹腔镜 结肠镜 结肠癌根治手术 治疗有效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在结肠下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在本院收治的1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59,采用高频电切术进行治疗)和实验组(n=59,实施氩离子凝固术进行治疗),对比两小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最终数据表明,实验组的临床效果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率也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间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结肠息肉 黏膜切除术 高频电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国内结肠开展情况和肠医师对相关问题的认知情况。方法2019年11月—2020年1月,采用网络调查的方式,对全国范围内各级医院的消化内科医师及肠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结肠开展基本情况,肠道准备方案及宣教情况,结肠质量控制措施实施情况,以及肠医师对息肉切除方式及息肉切除术后随访间隔的认知情况。结果共收集到有效问卷236份,涉及全国187家医院,其中143家(76.5%)年肠操作量>5 000例。肠道准备方面:采取分次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方案的最多,为113家(60.4%);聚乙二醇电解质使用剂量为3 L的方案被采用得最多,有126家(67.4%);肠道准备宣教方式以医护口头宣教(90.9%)和书面宣教(79.7%)为主;常规使用祛泡剂的有124家(66.3%)。质量控制方面,实施全部4项措施的医院比例仅11.5%(20/174)。息肉切除方式的选择上,对于直径>1 cm的息肉,肠医师的选择相对统一,采用内黏膜切除术和热圈套的占到了98.1%(203/207);而对于直径<1 cm的息肉,选择则差异较大。肠医师建议的息肉切除术后随访间隔与指南相比相对更短。结论国内结肠开展存在一些问题:肠道准备宣教方式单一;肠质量控制仍需加强;息肉切除技术和切除后随访需进一步规范及统一。

  • 标签: 结肠镜检查 肠镜医师 问卷调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结肠作为早期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主要手段,在结直肠癌的筛查和预防中起着关键作用。有效和全面的结肠培训是实现高质量结肠检查、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的重要因素。结肠医师的培训已不再局限于学徒模式,内仿真模拟器以及内技能评估工具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培训质量。内带教医师再培训以及内教学培训新模式的建立同样为培养合格的内医师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与促进作用。本文总结了目前国内外结肠教学培训模式及方法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 标签: 结肠镜检查 在职培训 模拟训练 技术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结肠检查病人的健康教育思考。方法:现随机选取我院住院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结肠检查患者共100例作为此次调研研究的样本,依据数字随机表法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之上使用健康教育,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SDS评分及SAS评分均较低,对照组与之相比均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肠道清洁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实验组检查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结肠检查的患者实行针对性健康宣教,可明显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提升就诊积极性,使患者更好的配合完成各项准确,有效提高肠道清洁度,缩短检查时间,值得被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结肠镜 健康教育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结肠息肉应用结肠下电凝切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我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120例结肠息肉患者均使用结肠下电凝切除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肠息肉应用结肠下电凝切除术,患者的有效率92.50%(111/120),息肉消失,症状得到改善,定期复查结肠显示黏膜恢复情况良好。结论:将结肠下电凝切除术应用于结肠息肉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痛苦,且术后创伤小、恢复快,方法值得推荐。

  • 标签: 结肠镜下电凝切除术 结肠息肉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腹腔结肠结合治疗结直肠息肉的疗效。方法 根据数字分表法将本院于2019年12月-2021年06月纳入的72例结直肠息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行结肠切除术治疗和腹腔联合结肠治疗,比较治疗成效。结果 对比参照组,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差异明显(P

  • 标签: 腹腔镜 结肠镜双 结直肠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的结肠下表现,分析UC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河南宏力医院收治的178例经结肠诊断的UC患者的病历资料,查阅并记录UC患者在结肠检查下的表现及临床特征,记录并比较不同病情程度UC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进一步分析临床特征与UC患者病情程度的关系。结果经结肠检查发现,178例患者病变均呈连续性分布,其中黏膜充血、水肿、有颗粒状改变145例;有浅表、多发密集糜烂及溃疡形成124例;伴假性息肉形成35例。178例UC患者常见临床表现为腹泻伴黏液脓血便,其次是腹痛、食欲减退,共10例发生肠外表现。重度组结肠型占比、黏膜活检病变分级为Ⅲ级占比、血清白蛋白(ALB)下降率均高于轻度组(P均<0.05);而轻度组与中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情程度UC患者年龄、病程等其他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UC患者病变范围、黏膜活检病变分级、ALB下降均与病情程度存在一定联系(P<0.05)。结论UC结肠下以黏膜充血、水肿、有颗粒状改变等表现为主,常见临床表现为腹泻伴黏液脓血便,其次是腹痛,病情以轻中度多见,轻度以直肠型为主,重度以结肠型为主,且UC患者病变范围、黏膜活检病变分级、ALB下降均与病情程度存在一定联系。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镜 病情程度 黏膜活检病变分级 白蛋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智能消化内质控系统在结肠检查中的质量监控作用。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将来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内镜中心的9名内医师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配到质控组和对照组。质控前阶段(2019年4月20日—2019年5月31日)收集入组内医师进行的结肠检查资料。质控培训阶段(2019年6月1—30日)质控组内医师培训质控相关知识和智能消化内质控系统的使用说明;对照组内医师仅培训质控相关知识。质控后阶段(2019年7月1日—2019年8月20日)每周给质控组内医师反馈质控报告,而对照组内医师无质控报告。收集两组内医师结肠检查资料。主要终点为腺瘤检出率,次要终点为退时间、息肉检出率、达盲率。结果9名内医师中,质控组4名,对照组5名。质控前阶段和质控后阶段共纳入结肠检查1 471例。质控组的腺瘤检出率及息肉检出率在质控后提高[13.7%(45/329)比7.1%(24/338), χ2=55.796,P<0.001;48.9%(161/329)比40.2%(136/338),χ2=4.071,P=0.044],退时间较质控前增加[5.9(3.9,7.3)min比4.1(2.8,6.1)min,Z=6.965,P<0.001]。而对照组质控后阶段与质控前阶段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3%(37/398)比9.1%(37/406), χ2=0.329,P=0.566;33.9%(135/398)比33.0%(134/496), χ2=3.616,P=0.057;3.9(2.7,6.1)min比3.6(2.6,5.8)min,Z=1.355,P=0.175]。结论智能消化内质控系统结合审查和反馈模式可以实现对内医师结肠检查的质控作用,并提高内医师的结肠检查质量。

  • 标签: 结肠镜检查 质量控制 审查和反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倒观察在结肠检查中减少漏诊的临床价值,并总结直肠息肉漏诊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800例肠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400例)和对照组(400例),然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病灶发现情况及漏诊情况,最后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漏诊的因素。结果:试验组的病灶发现率高于对照组,漏诊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漏诊的危险因素为单个息肉、扁平息肉、体积小、撤时间短、不同操作人员在结肠检查前后的差异(P

  • 标签: 直肠息肉 结肠镜检 顺境检查 倒镜检查 漏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中心结肠检查患者肠道准备的合格率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相关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5-10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镜中心行结肠检查的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Boston肠道准备量表(BBPS)对患者肠道准备状况进行评分,并分析患者肠道准备合格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患者肠道准备的合格率为72.15%(114/158),BBPS评分为(5.86±1.17)分。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便秘史、服药后是否主动运动、运动习惯、开始服药-首次排便的时间间隔、服药后排便次数、是否完整服药、服药到检查时间间隔、最后一次粪便形状、检查前1 d饮食摄入均对患者肠道准备合格率有影响[χ2(t)=5.572、12.326、17.135、7.646、(15.107)、(6.826)、11.114、12.294、11.063、17.625,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开始服药-首次排便的时间间隔长、服药后排便次数少、未完整服药、服药到检查时间间隔长、最后一次粪便形状为残渣或黄水、检查前1 d高纤维饮食均是导致患者肠道准备合格率低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17、2.091、8.527、3.184、10.111、2.134,均P<0.05)。结论内镜中心结肠检查患者肠道准备的合格率不高,BBPS评分较低。多种独立危险因素会影响患者肠道准备质量,降低其肠道准备合格率,应对此类患者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其肠道准备质量的提高。

  • 标签: 结肠镜检查 灌肠 灌洗疗法 聚乙烯二醇类 肠道准备 合格率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子结肠检查老年大肠息肉的漏诊率。方法:本文选取我院老年大肠下息肉切除术300例,计算息肉漏诊率和漏诊率,分析临床资料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 300例患者共发现854个息肉,其中87例155个息肉漏诊。息肉误诊率为29.0%(87/300),总误诊率为18.1%(155/854)。息肉漏诊率与息肉大小(P

  • 标签: []老年 大肠息肉 电子结肠镜 漏诊率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结肠检查前,不同肠道清洁方案的临床效果展开对比分析,总结影响结肠检查前肠道清洁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1年1月,纳入60名观察对象展开研究,观察对象为结肠检查患者,采用计算机双色球分组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实施不同肠道清洁方案: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观察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肠窄带成像(Narrowband imaging,NBI)技术对直径小于2 cm结肠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萧山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结肠息肉样病变患者172例为观察对象。使用结肠不同模式进行病灶的观察,比较不同模式下清晰度评分情况。对所有病理标本进行活检,以病理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对NBI诊断效能进行判断。结果172例患者共计检出病灶数208个,病灶直径(0.73±0.29)cm,最小0.1 cm,最大2.0 cm。病理学检查结果:肿瘤性病灶132个(63.46%),非肿瘤性病灶76个(36.54%)。NBI模式下国际结直肠病变内(NBI International Colorectal Endoscopic Criteria,NICE)分型标准示:Ⅰ型78个(37.05%);Ⅱ型104个(54.81%);Ⅲ型16个(7.69%)。NBI模式和常规模式鉴别肿瘤与非肿瘤息肉样病变特异度分别为89.47%和81.57%,灵敏度92.42%和81.82%,准确率91.35%和81.73%;与金标准结果一致性系数Kappa=0.814、0.61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息肉样病变应用结肠NBI模式进行诊断时,能够显著提高图像清晰度,对直径小于2 cm的病变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该研究具有显著创新性和科学性。

  • 标签: 结肠息肉 结肠镜 早期诊断 诊断,鉴别 病理 活检 肿瘤
  • 简介:【摘要】儿童较成人耐受性差,且对结肠检查存在恐惧心理,因此服用肠道清洁剂存在排斥及不配合等情况,导致肠道清洁剂摄入量不足、肠道准备效果不理想,故本文就儿童结肠检查前肠道准备内容进行论述,旨在为同行业工作者提供参考。

  • 标签: 儿童 结肠镜检查 肠道准备 研究 进展
  • 简介:摘要结肠检查是结肠癌筛查的重要手段,而肠道准备质量是完成结肠检查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对结肠检查患者肠道准备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包括人口学因素、疾病相关因素、肠道准备方案因素、服泻药后排便情况相关因素等。建议今后侧重对肠道准备不充分预测模型和高风险人群测定量表的研究,同时,护理人员还应结合患者肠道准备不充分的影响因素,给予相应的肠道准备方案和个体化干预措施,以提高结肠检查效率。

  • 标签: 综述 结肠镜 肠道准备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