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祭泰伯祠是《儒林外史》中最重要的事件,作者笔饱墨酣地叙述了这一事件的来因去迹。从第三十一回开始,大祭的主角先后登场,各方士子也陆续汇集南京。第三十七回更是全书的“大总汇处”(卧闲草堂本第三十三回总评)。形成了“八音繁会”的高潮。祭祀结束后,参与其事者逐渐风流云散,小说又不断通过他人的缅怀回顾和瞻拜遗址屡屡将此事提起。就艺术水平而言,写泰伯祠大祭的第三十七回在全书中非属上乘,然而其中包蕴的思想文化内涵却极为丰厚。这里既有对程朱理学的尖锐批判,又有封建社会末期知识分子探寻精神出路的上下求索,具有明显的文化批判态势和文化建设热情。
简介:一百年前,美国宪法史名家、彼时刚晋升普林斯顿大学麦考密克讲座教授不久的爱德华·考文(EdwardS.Corwin)在《密歇根法律评论》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与司法审查原则》(下简称《马伯里案与司法审查》)。④这篇论文在英美学界注重考据、写作战线往往拉得过长以至一文成书之风甚浓的学术氛围下,算不得大论文。论文讨论的议题也只有一个,非常集中,即违宪审查的法律基础。考文发表此文时,正值其学术上升期。“司法审查之确立及基础”这一问题,对这位宪法及政治学家来说,是他观察、理解并阐释其对美国宪法和宪制认识的必须迈过的一级台阶,同时,也是他早期宪法研究着力甚深的关键性问题。
简介:伯里在1903年就任剑桥大学近代史钦定教授的演讲中,提出了"历史是一门科学,不多也不少"的著名论断。另一方面,伯里也清醒地意识到,历史学应有自己的独立性。他以历史偶然性为切入点,探讨历史偶然事件与因果规律之间的关系,以揭示历史思想与自然科学思想之不同。伯里认为,神学和思辨哲学逻辑演绎的路数,无法运用于史学实践。他采用"历史综合"的路数,从历史经验中提出一个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假说1(历史思想具有独立性),然后归纳大量的史事来验证。由于体现人类自由意志的极为复杂的历史现象,存在无数的偶然事件,存在无数断裂的因果链条,所以伯里没有也不可能完成对其假说的证明。伯里的历史偶然性研究,对于思考史学理论研究的不同路数及其局限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