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三踝骨折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后的恢复情况和护理满意度影响进行分析。 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本科室收治的40例三踝骨折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实验组(优质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恢复效果(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VAS指标)以及在经过护理后的满意度。 结果:在经过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恢复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三踝骨折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住院的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并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QCC)活动对提高科室住院患者满意度的效果。方法成立科室QCC活动小组,小组成员通过头脑风暴,2018年选定以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为活动主题。开展QCC活动前,收集本科2018年1月1日至2月28日167例住院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其中男95例,女72例,年龄(41.7±5.6)岁;选取2018年10月1日至11月30日通过实施措施后的172例住院患者进行效果评价,其中男82例,女90例,年龄(43.1±4.3)岁。通过把握现状、原因分析、制定计划、设定目标、对策拟定、对策实施等步骤开展活动,以找出现存急需解决和改进的问题,进行分析整改。比较活动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开展QCC的活动后,住院患者综合满意度由94.61%(158/167)提高至95.35%(164/172),其中护士主动说明药物相关知识满意度由59.88%(100/167)提高至92.44%(159/172)(χ2=49.827,P<0.001),护士主动自我介绍满意度由61.68%(103/167)提高至98.84%(170/172)(χ2=74.628,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展QCC的活动能有效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同时也能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护理团队的凝聚力,增强科室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早期主、被动活动对指屈肌腱Ⅱ区修复术后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将指屈肌腱Ⅱ区修复术后患者36例随机分组,分别采取早期主动活动(early active motion,EAM)和早期被动活动(early passive motion,EPM)方案进行干预,16周后评估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握力(比)、捏力(比)、Strickland评分和DASH评分。结果测量患指TAM,EAM组为(215.48±22.75)°,EPM组为(191.00±33.15)°,P<0.01;EAM组的握力比为(78.33±19.63)%,显著优于EPM组(60.89±24.71)%,P<0.05;EAM组Strickland评分的优良率为100%,优于EPM组的优良率76.1%,P<0.05。两组的捏力和DAS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被动运动相比,指屈肌腱Ⅱ区修复术后早期主动运动可获得更好的手指关节活动度和握力。
简介:摘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新大纲提出了“四大方式”“、四大目标”,精准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途径和目标。如何通过“考察探究、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社会服务”来达成“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活动评价起着关键性作用。现实中评价存在泛泛而谈的现象,它难以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过程进行评价。另外,多数评价重视结果、轻视过程,且评价指标也不太详细,难以完善学生的自我发展。如何做好科学评价,在评价过程中体现出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真正意义,是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现阶段存在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模式,并结合活动目标,兼顾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重视评价多元化等开展活动,从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过程中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推动主题活动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护理的方式,并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对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方法:我院于2020年7月展开研究,选择118例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研究,一直到2021年2月研究工作结束。将所有患者按照抽签分组的方式分组为AB两组,两组病患人数均为59例。其中对B组实施常规护理,而A组则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完成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后,在术后恢复效率的对比方面,A组护理后的措施相较于B组更具效果。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对比方面,A组的满意度96.61%显著高于B组的满意度83.05%,表明A组护理后的措施更具效果,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对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能够提升患者的恢复效果,对于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也有着积极的帮助,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一般护理及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外科手术患者恢复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外科手术患者,本次实验在2019年11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1年4月,实验对象人数共计100例。随机编号结果的奇偶性为本次实验的分组依据,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两组患者恢复效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在恢复效率方面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恢复较快,差异较为凸显,(p<0.05);对本次实验进行全面的分析,82.00%及100.00%分别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护理满意度,组间数据相比实验组较高,差异较为凸显,(p<0.05)。结论:在外科手术患者护理中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在加快患者康复效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方面表现优异。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皮肌炎(DM)皮肤组织免疫病理特征及与皮疹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2例我院诊治的DM患者的皮肤标本,对其皮肤病理特点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两组间比较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皮肤病理表现与皮疹活动度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血管周围炎(37例,占88%)是DM最常见的皮肤病理表现,其次是表皮萎缩(22例,占52%)和黑色素细胞脱失(20例,占48%),基底细胞空泡样变性(15例,占36%)。在不同肌炎特异性抗体患者中,基底细胞空泡样变性(χ2=9.110,P=0.022),界面性皮炎(χ2=11.672,P=0.005)和黏蛋白沉积(χ2=7.795,P=0.029)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IF1-γ抗体阳性DM患者基底细胞空泡变和界面性皮炎的比例高,而MDA5抗体阳性患者界面性皮炎的比例低。相关性分析发现表皮萎缩(r=0.371,P=0.016)和角化不全(r=0.316,P=0.041)分别与界面性皮炎呈正相关,基底细胞空泡样变性与黑色素细胞脱失正相关(r=0.384,P=0.012)。分析皮肤病理表现与皮疹活动度的相关性发现,界面性皮炎与皮损面积和严重指数(CDASI)评分呈独立正相关(β=10.295,P=0.004)。结论DM不同亚组的皮肤病理表现存在差异。界面性皮炎与血管周围炎发病机制尚可能存在不同,是DM皮疹活动度的标志。而表皮角质细胞可能参与了界面性皮炎的病理生理过程。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外科病房患者进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研究,医护人员通过对患者恢复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本文选自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外科接受护理治疗的100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医护人员将这100例外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50例。医护人员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外科常规护理方法,而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方法。医护人员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医护人员主要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排便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研究,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排便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而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明显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手外伤术后患者各关节活动范围及力量对手功能恢复的影响展开分析。方法:研究期:2018年1月-2020年12月,纳入100名手外伤患者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于研究期内接受手术治疗,采用计算机数字随机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并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关节活动及力量训练干预(观察组,n=50),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n=50),比较不同护理干预方案的临床作用差异。结果:半年期随访结果,观察组患者手部感觉功能恢复至S4、S5人数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手部运动功能恢复优良率,观察组82.00%(41/50)高于对照组52.00%(26/50),(p<0.05)。结论:针对手外伤术后患者,通过关节活动及力量训练干预,可有效消除患者的术后手部疼痛、僵硬症状,改善患者手部关节活动范围、提升局部力量,促进手功能恢复,可行性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