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臭氧技术在给水处理工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当水中存在Br-时,采用臭氧深度处理技术会产生2B级致癌物BrO3-。我国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饮用水中BrO3-的限值为10µg/L。BrO3-的控制方法有三大类,前体物控制、生成控制和末端控制。直接去除前体物Br-的成本较高,而生成控制只能去除一部分BrO3-。因此BrO3-的末端控制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阐述一种新型的末端控制技术—高级还原技术对水中溴酸盐的去除,探讨了在光催化高级还原技术中各个因素对BrO3-去除的影响,最后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简介:摘要 目的:建立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氢溴酸右美沙芬残留溶剂检测方法。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FID检测器;载气为氮气;采用DB-624色谱柱(30m×0.32mm×1.8μm),固定液为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聚硅氧烷(DB-624);程序升温。结果:甲醇、乙醇、丙酮、异丙醇、甲苯均能有效分离,各残留溶剂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RSD=5.0%),97%(RSD=4.8%),99%(RSD=2.2%),100%(RSD=4.8%),99%(RSD=4.4%)。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氢溴酸右美沙芬残留溶剂的检测。
简介:目的:研究氢溴酸高乌甲素(QingxiusuanGaowujiasuQG)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采用静脉推注乌头碱(AconitiACO)诱发大鼠心律失常及结扎犬冠状动脉造成缺血性心律失常模型.结果:氢溴酸高乌甲素口服6.0mg/kg、3.0mg/kg、1.5mg/kg,静脉注射0.9nmg/kg、0.45mg/kg、0.3mg/kg能有效提高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阈值,口服6.0mg/kg、1.5mg/kg,静脉注射0.9mg/kg、0.3mg/kg,能显著改善犬心肌缺血性心律失常,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氢溴酸高乌甲素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简介:摘要溴酸盐在国际上被认定为2B级潜在致癌物,目前传统水工艺使用臭氧氧化中含溴水源水会产生溴酸盐。研究表明通过降低pH值,加氨、加H2O2、使用催化剂氧化等方法对减少溴酸盐的产生有着明显的效果。吸附法、混凝法、离子交换法、电化学法等可去除水中溴酸盐,本文主要通过对去除水中溴离子研究,并对此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及应解决的一些问题。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5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治疗组39例与对照组35例,2组均给与脑梗死常规治疗。在脑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谷维素;治疗组予氢溴酸西酞普兰口服。连续治疗3个月。2组治疗前后分别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HAMD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溴酸西酞普兰对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疗效理想,值得推广应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腹针联合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康复科及针灸科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卒中后抑郁患者 6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治疗组采用腹针联合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 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评价抑郁程度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MBI(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 HAMD 减分率评估治疗效果。 结果 两组治疗2周、4周、8周后,HAMD 评分均逐渐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2周、4周、8周后的HAMD 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周、8周后,MBI评分均逐渐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4周、8周后的MBI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腹针联合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优于单用氢溴酸西酞普兰,可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增强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使患者尽快回归社会。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及依从性,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