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本文对国内大风灾害区划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对区划指标、方法和模型进行了归纳,最后进行了讨论。基于灾害学理论,学者对大风灾害风险区划指标的构建主要围绕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和防灾减灾能力等四个方面,常用的风险区划技术和模型有专家打分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综合风险指数、信息扩散理论模型、灰色理论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等。

  • 标签: 风灾,风险区划,进展
  • 简介:[ 摘要 ] 利用 泰州 市 20 17 —20 19 年闪电定位系统资料,选取雷击密度、雷电流幅值作为雷电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估指标,选取生命易损模数、经济易损模数作为雷电灾害承灾体易损性评估指标,采用 4 级分区法对上述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指标进行分级,将 泰州市 7 个区(县)按照 4 个雷电灾害评估指标的所属等级获取相应等级值,最后根据适当的权重对评价指数归一化处理,形成 泰州 市雷电灾害综合风险区划。结果表明: 兴化市 为 低风险 区域, 姜堰区、泰兴市 为 中风险 区域, 高港区、医药高新区、靖江市 为 高风险 区域, 海陵 区为极 高风险 区域。

  • 标签: 雷电灾害 评估指标 风险区划
  • 简介:气象灾害是制约茶叶生产并影响其品质的主要因素。为提升江南地区茶叶生产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基于1961~2011年江南茶区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分析江南茶叶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发生频率的年际及年代际分布,采用层次分析和加权综合评价方法,对茶区农业气象灾害进行综合风险区划。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江南茶区早春霜冻和冬季冻害发生频率均呈北多南少的纬向地带性分布,且呈逐年代减小趋势;夏季热害年代际发生频率表现为先降后猛增的特征,2000年代发生频率最高,以湖南、江西和浙江省变化最显著。江南茶叶农业气象灾害综合高风险区主要位于江苏北部和安徽北部,中风险区主要位于浙江中北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和湖北北部,而江西、湖南及福建大部、浙江南部和湖北南部属低风险区,适宜茶叶种植生产。

  • 标签: 早春霜冻 夏季热害 冬季冻害 年代际变化 茶叶 灾害综合风险区划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云浮市2001-2019年的雷电灾害事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云浮市雷电灾害事件年分布呈下降趋势,雷电灾害事件月分布呈单峰分布,峰值出现在6月,人员伤亡事件峰值出现在7月。本文利用雷电灾害频数、地闪密度、人口密度、单位面积的工农业生产总值4个指标对云浮市雷电灾害风险进行区划,得出大部分地区处于极低风险区,云城区处于极高风险区。

  • 标签: 雷电灾害事件 特征分析 雷电风险区划
  • 简介:在回顾总结了国外火山碎屑流灾害分析模型研究历史的基础上,本文选取了Flow3D模型对我国东北地区长白山天池火山未来大喷发可能产生的火山碎屑流进行了灾害区域划分.以长白山天池火山现代地形为依据,设定了11条未来爆炸式火山喷发时产生的火山碎屑流的可能流动线路.模拟结果表明,在喷发柱高度为10km的情况下,灾害区划最大半径为13.7km;在喷发柱高度为20kin的情况下,灾害区划最大半径为35.4km;在喷发柱高度为30km的情况下,灾害区划最大半径为57.8km.在此基础上,得出了长白山天池火山未来发生中规模、大规模和超大规模火山喷发时火山碎屑流的覆盖范围,完成了我国第一幅长白山天池火山碎屑流灾害区划图.

  • 标签: 长白山天池火山 火山碎屑流 灾害区划
  • 简介:通过对杭州市7个地面气象观测站及200多个自动气象站的观测资料进行筛选,得到杭州地区2004—2010年雷雨大风序列,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环境、防灾能力角度对杭州地区雷雨大风灾害进行风险区划。结果表明,雷雨大风多发生在春、夏季节;午后及傍晚,地势较低的平原、河谷、峡谷地带。杭州地区雷雨大风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城区、富阳、余杭、萧山、临安东北部及千岛湖富春江流域一带;低风险区域主要分布于淳安、建德北部以及杭州中部部分地区。

  • 标签: 杭州 雷雨大风 灾害风险 区划
  • 简介:摘要: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动我县大风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强化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结合我县实际,在新疆农业气象台的指导下,编制完成叶城县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

  • 标签: 叶城县 大风灾害 风险区划
  • 简介:摘要:通过统计大通县近43年的气象观测数据以及灾害大典和地方灾害年鉴的记录资料,对大通县冰雹的气候特征进行研究,并做出危险性区划,以期为冰雹灾害的防御和评估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大通县冰雹具有一定的年代际变化规律,冰雹灾害次数和出现冰雹的日数均呈现振荡减少的趋势,冰雹最大直径有明显减少的趋势,但冰雹最大持续时间随年份增加而增加;6-9月冰雹出现频率较高,13-20时是冰雹灾害的高发时段;大通的冰雹灾害事件危险性等级划分显示大通的冰雹灾害危险性等级呈现自西北向东南减小的趋势,全县大部分农业、城镇地区为较低风险区和低风险区。

  • 标签: 冰雹灾害 风险分析 危险性区划
  • 简介:摘要我国幅员辽阔,地质灾害十分普遍。地质灾害不仅仅是威胁着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对于经济发展的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地域性的特点,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在灾害的防治上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但是鉴于的特殊国情,灾害从根本上杜绝几乎是不可能的。其中,作为防治手段的一种,对地质灾害危险性和风险进行区划,开展预防性的研究,对于我国的地质灾害防治大有裨益。

  • 标签: 地质灾害 风险区划 综合防治
  • 简介:摘要在本文中,笔者从地质灾害评估工作开展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主要评估工作内容对当前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灾变区划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最后就现阶段如何加强区域性地质灾害的综合防治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能够为地质灾害相关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地质灾害 危险性分析 灾变区划 治理对策
  • 简介:利用1961—2009年苏浙沪地区144个气象站的观测数据和2008—2010年苏浙沪地区社会经济资料,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度、承灾体易损性及抗灾能力4个方面综合评估和分析了苏浙沪地区高温灾害风险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961—2009年苏浙沪地区高温致灾因子呈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浙江地区高温致灾因子危险性明显大于上海和江苏地区;孕灾环境敏感度指数呈北部和中部地区高、南部地区低的分布,高温灾害高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江苏、上海及浙北的平原和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和规模较大的苏浙沪核心城市多为高温灾害承灾体高易损性区,苏北和浙南相对欠发达地区多为高温灾害承灾体低易损性区、次低易损性区或中等易损性区;沪宁杭地区高温灾害的抗灾能力最强,对应的抗灾能力风险较低,而苏北地区和浙南山区高温灾害的的抗灾能力风险较高。综合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度、承灾体易损性和抗灾能力4个方面,苏浙沪地区高温灾害综合风险总体呈中南部地区风险高、北部地区风险低的分布,高温灾害高风险区和次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浙江大部及上海、苏南部分地区,高温灾害低风险区或次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和浙江沿海地区。

  • 标签: 高温 致灾因子危险性 孕灾环境敏感度 承灾体易损性 抗灾能力 风险区划
  • 简介:根据研究区的地质环境特点及野外地质勘察资料,选取滑坡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生成相应图层并量化评价指标。基于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结合由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的权重值对各影响因素图层进行合并计算,生成滑坡危险性区划图。研究结果与实际能较好吻合,为铜仁市国土资源规划与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滑坡 影响因素 ARCGIS 层次分析法 区划
  • 简介:摘要所谓灾害,通常是指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危及人类生存条件,给人类社会造成灾难性后果的事件。人们把以自然变异为主因产生的并表现为自然态的灾害称为自然灾害,同时也把由人为因素导致的表现为自然资源与环境成灾的灾害归为自然灾害。地震灾害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常常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城市地震灾害应急管理区划构想进行分析探讨。

  • 标签: 城市地震灾害 应急管理 区划构想
  • 简介:根据杭州市1959-2010年降水资料、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要素,综合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环境及防灾减灾能力,构建区域干旱灾害风险评价模型。通过ArcGIS空间分析技术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编制以100m×100m栅格为基本评价单元的杭州市伏、秋旱灾害风险区划图。区划结果表明,淳安西北部、建德中南部、桐庐中部、富阳南部、临安东部以及余杭、主城区,伏旱、秋旱灾害风险均较高。

  • 标签: 干旱 风险 模糊综合评价 空间分析
  • 简介:摘要地质灾害虽然具有一定的偶发性等特性,但仍有规律可循,给人民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也不可估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的进步,人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有了比较及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机制。本文主要就地质灾害风险区划进行具体分析,探究其针对性和综合性兼具的防治措施。

  • 标签: 地质灾害 风险区划 综合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种地质灾害也呈现出频发的态势,为了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的防治水平,相关部门必须要对地质灾害进行综合防治。文章分析了地质灾害风险区划与综合防治对策,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地质灾害 风险区划 综合防治 对策
  • 简介:摘要:近年来,汕头市潮阳区地质灾害呈易发多发态势。通过收集以往地质灾害研究成果,整理野外调查数据,分析潮阳区地质灾害发育的影响因素,根据各区域实际影响要素,按从主到次的顺序进行分析,运用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易发)指数法,计算出各评价单元的易发程度指数。最终利用MAPGIS的软件功能得到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成果,划分出地质灾害高、中、和低易发区,为潮阳区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潮阳区 地质灾害综合指数法 地质灾害易发区
  • 简介:摘要我国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时间突发性以及空间规律性的特点,已经成为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调查统计,在近20年的时间内,我国几乎每年都有发生死亡百人以上的重大地质灾害。本文就我国的地质环境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

  • 标签: 地质灾害 风险区划 综合防治 对策
  • 简介:利用内蒙古73个旗县气象站点1979—2013年的观测资料、历史干旱灾害资料、马铃薯产量数据和社会属性数据等,通过内蒙古马铃薯花期的降水距平干旱指标,确定了干旱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分布,结合承灾体的脆弱性、孕灾环境的暴露性和防灾减灾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内蒙古马铃薯花期干旱灾害的风险性进行评估与区划。结果表明:干旱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市东北部、呼和浩特市部分地区、乌兰察布市大部、锡林郭勒盟南部和赤峰市部分地区,所占面积比例为15.0%;干旱中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呼和浩特市南部和北部、赤峰市大部、通辽市西部和兴安盟大部地区,所占面积比例为33.4%;干旱较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通辽市东部和呼伦贝尔市东南部,所占比例为31.8%;干旱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具有灌溉能力的河套灌区和辽河流域,所占面积比例为19.8%。

  • 标签: 马铃薯 花期 干旱 风险区划 内蒙古
  • 简介:摘要:本研究通过对温州市已发生的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资料的收集整理,运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借助于ArcGIS 10.5以栅格图像和灾害点数据作为输入源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因子进行筛选,研究影响地质灾害的各种因子的分级和评价。通过分析各类评价模型,最终采用选取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法;提出了适用于温州市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动态模型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

  • 标签: 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价 GIS 层次分析法 神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