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效果及对血糖达标率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接收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当中抽取80例开展本次研究,回顾病例,以护理形式的不同之处,将其按1:1比例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40例样本。对照组取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取用循证护理,就两组血糖达标率、血糖水平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血糖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血糖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提升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特采用循证护理,既能提升血糖达标率,又能降低血糖水平,故值得临床将此模式大力推广并积极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应用非洛地平缓释片的达标率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集的7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患者入院时间在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采用随机电脑表法分组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应用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压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血压水平无差异性,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129.67±5.49)mmHg及舒张压(80.09±3.46)mmHg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洛地平缓释片用于高血压治疗中有着显著作用,有效改善患者血压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用药安全性的提高,建议推广借鉴使用。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非洛地平缓释片用于高血压治疗中的达标率及安全性分析。方法:纳入88例高血压患者行对比分析,(时间:2020年01月~2021年7月),治疗对比分析,随机排列数组电脑分组,对照组/44(尼群地平片治疗),实验组/44(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心悸、头晕、头痛、面部潮红、水肿)。结果:(1)血压水平:数组对比,实验组血压水平改善明显,(P<0.05);(2)不良反应发生率:数组对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显著,(P<0.05)。结论:非洛地平缓释片用于高血压治疗中,有效改善患者血压水平,以及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提升患者预后水平,有临床推广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全程教育模式在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血糖达标率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抽样选取我院2020年4-11月内全科医学科收治的64例糖尿病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糖尿病全程教育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评分(Deboarh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和血糖达标率。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的自我管理评分(28.16±2.34)明显高于对照组(20.57±2.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血糖达标率(90.2%)明显高于对照组(7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教育模式能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以及血糖达标率,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碘摄入量变化带给甲亢发病率的影响开展具体评价。方法:将碘摄入改变的客观指标定为学龄儿童的尿碘水平,针对某大型企业食盐加碘前2年以及后3年共5年间的甲亢发病率进行有效对比。结果:在食盐中加入碘后,发现经过检测的尿碘中位数从64.5μg/ L变为231.0μg/ L。在食盐中加碘之前的2年中,对甲亢的发病率进行调查发现数值分别为11.8以及8.2/10万人年,而在加碘之后的3年中,对总体甲亢的发病率进行分析,数值分别为22.2、34.2以及31.4/万人年,发现在食盐加碘之后,甲亢发病对应的相对危险度有所增加。结论:食盐中碘的含量增多,甲亢的实际发病率有一定升高。虽然在多数食盐加碘的应用地区中,碘的整体摄入状况均处于安全范围内,没有超出国家的规定标准,但是需要针对一些特殊个体对碘的摄入量加强控制,避免产生负面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茶每日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率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搜集有关茶摄入量与CVD死亡率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0年6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提取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进行剂量-反应荟萃分析,对研究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并对结局指标进行证据体的GRADE分级。结果共纳入21篇队列或病例对照研究,包括1 304 978名受试者,其中CVD死亡人数为38 222例,纳入研究质量评分均≥6分。剂量-反应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茶摄入量每天每增加1杯CVD死亡率下降约3%(95%CI 0.95~0.98,P<0.05),且存在一种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0.05);与不喝茶的人群相比较,每天喝1~8杯茶的人群的CVD死亡率分别降低8%(RR=0.92,95%CI 0.89~0.95),13%(RR=0.87,95%CI 0.84~0.91),15%(RR=0.85,95%CI 0.82~0.89),15%(RR=0.85,95%CI 0.81~0.89),16%(RR=0.84,95%CI 0.80~0.89),16%(RR=0.84,95%CI 0.81~0.88),16%(RR=0.84,95%CI 0.81~0.87),16%(RR=0.84,95%CI 0.80~0.88)。传统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不喝茶的人群相比,每天喝茶大于1杯的人群CVD死亡率可以降低14%(RR=0.86,95%CI 0.81~0.91,I2=73.2%,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与相对应的不喝茶的人群相比,每天喝茶大于1杯的男性CVD死亡率降低24%,女性降低14%,欧美人群降低12%,亚洲人群降低15%,饮用绿茶的人群降低15%,不吸烟人群降低2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饮用红茶的人群降低8%,吸烟人群降低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偏倚分析结果显示Begg=0.42,Egger=0.62,表明漏斗图两侧分布对称,提示不存在发表偏倚。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排除任何一篇文献结局指标效应量未发生明显变化,表明结果稳健可信。GRADE评价显示结局指标的证据分级均为低等级别。结论每日饮用茶水能够降低CVD死亡率,推荐每天饮用适量茶水。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延续护理模式结合专科医生主导的治疗对提高痛风患者依从性及血尿酸达标控制率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风湿免疫科2019年1月1日至6月30日门诊与住院的确诊痛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延续护理组92例与常规管理组86例,延续护理组采用电话随访、微信追踪与定期面对面交流。常规管理组告知患者门诊定期随访;离开医院后,护士不跟踪随访。在干预前以及干预12个月后对患者进行评估。观察患者血尿酸达标控制率、痛风发作频率等指标。结果在干预12个月后,延续护理组中92.39%(85/92)的参与者的血清尿酸浓度低于360 μmol/L,而常规管理组为26.74%(23/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80.282,P<0.001)。干预12个月后延续护理组患者血清尿酸浓度为(301.6 ± 61.4)μmol/L,常规管理组为(419.0 ± 98.0)μmol/L,均明显低于干预前的延续护理组(466.1 ± 119.7)μmol/L,常规管理组(477.8 ± 113.1)μmol/L,但延续护理组的血清尿酸浓度较常规管理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96.678,P<0.001)。第12个月末时,降尿酸的治疗在2组中的使用都有所增加。延续护理组中接受降尿酸治疗患者比例为94.56%(87/92),明显高于常规管理组的58.14%(5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33.260, P<0.001)。结论延续护理模式结合专科医生主导的治疗可显著提高痛风患者依从性及血尿酸达标控制率,并且这种治疗方法简单易行,为临床治疗痛风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理念。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延续护理模式结合专科医生主导的治疗对提高痛风患者依从性及血尿酸达标控制率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风湿免疫科2019年1月1日至6月30日门诊与住院的确诊痛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延续护理组92例与常规管理组86例,延续护理组采用电话随访、微信追踪与定期面对面交流。常规管理组告知患者门诊定期随访;离开医院后,护士不跟踪随访。在干预前以及干预12个月后对患者进行评估。观察患者血尿酸达标控制率、痛风发作频率等指标。结果在干预12个月后,延续护理组中92.39%(85/92)的参与者的血清尿酸浓度低于360 μmol/L,而常规管理组为26.74%(23/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80.282,P<0.001)。干预12个月后延续护理组患者血清尿酸浓度为(301.6 ± 61.4)μmol/L,常规管理组为(419.0 ± 98.0)μmol/L,均明显低于干预前的延续护理组(466.1 ± 119.7)μmol/L,常规管理组(477.8 ± 113.1)μmol/L,但延续护理组的血清尿酸浓度较常规管理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96.678,P<0.001)。第12个月末时,降尿酸的治疗在2组中的使用都有所增加。延续护理组中接受降尿酸治疗患者比例为94.56%(87/92),明显高于常规管理组的58.14%(5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33.260, P<0.001)。结论延续护理模式结合专科医生主导的治疗可显著提高痛风患者依从性及血尿酸达标控制率,并且这种治疗方法简单易行,为临床治疗痛风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