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承受高温、高压静联合载荷作用的TPS在服役过程中受到高速飞行的微小粒子的冲击作用,会使TPS损伤,如果撞击严重会导致TPS失去防护能力,最终导致飞行器无法正常工作。为了考虑损伤对TPS防护的影响,将损伤的TPS与无损伤的TPS温度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发现文章给出的TPS的损伤尺寸不会引起TPS的防护功能失效。静联合载荷作用下对TPS进行应力分析,发现当TPS出现损伤后在损伤部位Mises应力增大。增大的应力会导致TPS失效加速。

  • 标签: 损伤TPS 静热联合载荷 热防护 应力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大鼠皮肤损伤模型,并探究损伤对大鼠皮肤choke血管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1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应用100 ℃沸水对位于大鼠背部的三血管体穿支区皮肤按实验分组接受10、15或20 s烫伤,每组38只。烫后应用激光散斑灌注成像技术监测皮肤血液灌注变化,采用明胶-氧化铅灌注观察皮肤血管网的密度变化,通过组织学验证各组的损伤深度并观察其对皮肤choke血管的影响和血管再生情况。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组织学染色验证了100 ℃沸水接触皮肤10、15、20 s分别对大鼠背部皮肤造成了浅Ⅱ度、深Ⅱ度和Ⅲ度的损伤。激光散斑灌注成像显示,在烫后第7天,损伤10 s组的血流灌注量恢复至烫前水平[皮肤血流散斑流速指数(SFI):143.25±30.40 vs. 140.28±26.35,P=0.828],损伤15 s组SFI较烫前略有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6.20±10.30 vs. 119.31±9.66, P=0.072),而损伤20 s组SFI较烫前明显减低(67.49±19.93 vs. 136.37±18.96, P=0.001)。明胶-氧化铅灌注显示,在烫后第14天,损伤10 s组血管密度恢复至烫前;损伤15 s组血管密度略高于烫前水平;损伤20 s组血管密度明显低于烫前水平。组织学染色显示,在烫后第7天,损伤10 s组微血管密度[(29.16±2.38) 条/mm2 vs. (27.74±3.66) 条/mm2, P=0.696]和管径[(35.61±2.49) μm vs. (41.74±3.31) μm, P=0.938]较烫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损伤15 s组微血管密度高于烫前[(36.68±4.65) 条/mm2 vs. (27.74±3.66) 条/mm2, P=0.027],而管径较烫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88±4.97) μm vs. (41.74±3.31) μm, P=0.058];损伤20 s组与烫前相比微血管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80±2.27) 条/mm2 vs. (27.74±3.66) 条/mm2, P=0.407],管径小于烫前[(37.57±5.33) μm vs. (41.74±3.31) μm, P=0.001]。结论浅Ⅱ度损伤对choke区血管无明显影响;深Ⅱ度损伤刺激choke区血管新生,三血管体穿支区皮肤的血液灌注可恢复至近似正常水平;Ⅲ度损伤严重损伤choke区血管,三血管体穿支区皮肤血液灌注无法恢复。

  • 标签: 瘢痕 热损伤 choke血管 三血管体穿支皮瓣 皮肤血液灌注 瘢痕瓣
  • 简介: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碳纤维构件的涡流成像损伤检测方法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研究的内容、特色与创新之处等,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意义。

  • 标签: 无损检测 碳纤维 构件 涡流热成像
  • 简介:摘要: 由于汽车车身结构多为薄壁构件,加上零件刚度的限制,除通过集成设计使部件零件化外,仅通过零件的结构优化难以取得明显的轻量化效果,而采用高强重比的轻质材料则展示了轻量化的良好发展前景。铝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抗冲击性能好和耐蚀性高等优点,且有合适的性价比,因此,铝合金已成为车身轻量化的重要材料,并且铝合金还能回收再利用,降低了成本。

  • 标签: 热冲压成形过程 细观损伤演化机理
  • 简介:摘要: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 ,汽车车身轻量化和 碰撞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 ,由此应运而生的高强度 钢板冲压成形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基于 GTN 细观损伤理论,扩展了其在壳、平面应力单元应用中的本构积分算法。结合响应曲面中心复合试验设计和遗传算法,系统地阐述了金属板材冲压高温损伤参数识别方法,获取了高强度硼钢在 600 ℃、 700 ℃和 800 ℃的损伤参数,采用 GTN 损伤模型模拟高温板料的 NAKAJIMA 冲压胀形过程,实现对板料在冲压过程开裂行为的准确预测。

  • 标签: 热冲压 成形 细观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姜黄素对干环境射病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5组(n=10):常温对照组(NC),干对照组(DHC),3个不同剂量姜黄素预处理的干组(50 mg/kg、100 mg/kg、200 mg/kg )。NC、DHC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姜黄素预处理组给予不同剂量的姜黄素每天1次灌胃,连续7 d。第8天除NC组外,其余4组大鼠转移至西北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内进行实验,环境温度(41±0.5 )℃,湿度(10±1)%。实验的第150分钟达到射病状态,麻醉后取材。肺组织进行HE染色并进行肺损伤病理学评分,观察肺湿干质量比(W/D),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蛋白、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数等肺损伤指标。结果肺损伤病理学评分、W/D、BALF中总蛋白、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在NC组最低,DHC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姜黄素剂量的增加,肺损伤病理学评分、W/D、BALF中总蛋白、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均呈下降趋势。姜黄素不同剂量组之间及其与NC组、DHC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相关性分析提示,肺病理损伤评分与肺组织W/D比值、肺泡BALF中总蛋白含量、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879,r=0.935,r=0.916,r=0.880,P<0.01)。结论不同剂量的姜黄素可对干环境射病大鼠的肺损伤发挥保护作用,姜黄素在干环境射病肺损伤的防治方面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姜黄素 干热环境 热射病 大鼠 肺损伤 保护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干环境射病大鼠肾脏损伤的病理变化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SPF级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在SPF级环境适应性饲养1周,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常温对照组、干对照组、姜黄素低浓度处理组(50 mg/kg)、姜黄素中浓度处理组(100 mg/kg)、姜黄素高浓度处理组(200 mg/kg),每组10只。常温及干对照组给予0.9%生理盐水灌胃,姜黄素组大鼠给予不同浓度姜黄素溶液灌胃,连续7 d。第8天除常温对照组外,其余4组大鼠均转移到模拟干环境实验舱中。入舱实验的第150 min达到射病状态,麻醉处死大鼠后留取尿液、肾组织进行分析,肾损伤分子-1(KIM-1)试剂盒检测尿液KIM-1水平变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形态变化,进行肾损伤病理学评分,细胞凋亡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率。结果常温对照组尿液KIM-1水平、肾损伤病理学评分、肾组织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00.36±5.54)ng/L]、[(35.50±9.52)分]、[(0.55±0.04)%];干对照组大鼠各指标分别为[(1 060.57±75.50)ng/L]、[(710.67±74.60)分]、[(5.53±0.48)%];姜黄素低浓度处理组各指标分别为[(945.73±48.07)ng/L]、[(701.67±64.84)分]、[(5.10±0.37)%];姜黄素中浓度处理组各指标分别为[(639.17±44.71)ng/L]、[(365.00±34.06)分]、[(2.05±0.35)%];姜黄素高浓度处理组各指标分别为[(592.67±34.29)ng/L]、[(289.00±35.08)分]、[(1.33±0.20)%]。各项指标水平在各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3.70,203.16,289.81;均P<0.01),干对照组KIM-1水平和肾损伤病理学评分均明显高于常温对照组(t=31.04,21.99;均P<0.01)。肾损伤病理学评分和肾组织细胞凋亡率在姜黄素低浓度组和干对照组之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1.74;均P>0.05),姜黄素中浓度处理组(t=10.33,14.43)、高浓度处理组(t=12.53,19.82)与干对照组之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姜黄素预处理对干环境射病大鼠肾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通过阻断肾细胞凋亡通路发挥对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姜黄素 干热环境 热射病 肾损伤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总结损伤后手部皮肤瘢痕挛缩的特点及矫形治疗。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我们共收治手部皮肤损伤后指掌侧瘢痕挛缩畸形患者21例(24指)。所有患者掌指关节或指间关节屈曲畸形,患指无法完全伸直,关节总活动度为(152.71±17.41)°。根据手部瘢痕挛缩畸形程度以及皮片(瓣)供区情况,采用瘢痕切除松解、"Z"字改形或瘢痕切除后植皮、皮瓣移植修复,术后进行系统康复治疗。结果术后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平均8个月,皮片、皮瓣均成活,受累关节得到完全或基本矫正。矫正患指时无需松解神经血管束,其中1例机器热压伤病例合并关节附属结构挛缩。术后关节总活动度为(227.83±28.09)°。术后各患指指端指腹痛温觉、两点分辨觉与术前无明显差异,亦无血运障碍,基本恢复患手形态及功能。结论明确患指挛缩及受损程度,术前评估时可不必重点考虑指血管神经束挛缩和关节退化问题,与屈曲挛缩角度、范围无明显相关,患指屈曲挛缩矫正后无感觉及血运障碍。

  • 标签: 手损伤 治疗结果 瘢痕挛缩 畸形矫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模拟微重力环境下人HaCaT细胞的损伤效应。方法取人HaCaT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拟微重力损伤(SMGTI)组、正常重力损伤(NGTI)组和正常重力假伤(NGFI)组。NGFI组和NGTI组细胞于培养瓶中常规培养,SMGTI组细胞应用旋转细胞培养系统模拟微重力培养。将SMGTI组和NGTI组细胞置于45 ℃热水中10 min制作损伤模型,NGFI组细胞置于37 ℃温水中10 min致假伤。伤后12 h,倒置相差电子显微镜下观察3组细胞形态。伤后2、6、12 h,取3组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检测热休克蛋白70(HSP70)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mRNA表达量,实验重复3次。伤后2、6、12 h,取3组细胞培养上清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浓度,实验重复3次。各组各时间点样本数均为3。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1)伤后12 h,NGFI组细胞形态规则,细胞间排列规则,未见细胞碎片。NGTI组细胞形态较规则,细胞碎片较少,细胞间排列较NGFI组紧密。SMGTI组不规则形态细胞较多,大小不一,可见死亡细胞碎片。(2)NGTI组伤后2 h G1期细胞百分比较NGFI组和SMGTI组明显升高(P<0.05),伤后6、12 h较NGFI组和SMGTI组明显降低(P<0.05)。NGTI组伤后2 h的G2/M期细胞百分比较SMGTI组明显降低(P<0.05),NGTI组伤后6、12 h G2/M期细胞百分比较NGFI组和SMGTI组明显升高(P<0.05)。NGTI组伤后2、6、12 h S期细胞百分比较SMGTI组明显升高(P<0.05),NGTI组伤后2、6 h S期细胞百分比较NGFI组明显降低(P<0.05)。(3)伤后2、6 h,NGTI组细胞HSP70 mRNA表达量为2.50±0.30、3.99±0.35,较NGFI组明显升高(1.14±0.15、0.82±0.27,P<0.05),较SMGTI组明显升高(1.17±0.53、1.65±0.59,P<0.05)。伤后2、6、12 h,SMGTI组细胞MMP-9 mRNA表达量较NGTI组明显升高(Z=-2.319、-2.882、-2.908,P<0.05)。伤后各时间点,NGTI组细胞caspase-3 mRNA表达量与NGFI组、SMGTI组相近(P>0.05)。(4)伤后2、6、12 h,NGTI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EGF浓度较NGFI组明显降低(P<0.01)。伤后2、6 h,SMGTI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EGF浓度较NGTI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模拟微重力条件下损伤人HaCaT细胞的增殖、分泌功能以及创伤修复相关蛋白表达呈现复杂、多元的变化,这为进一步研究失重条件下损伤修复提供了理论基础。

  • 标签: 失重模拟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热休克蛋白70 HaCaT细胞 热损伤
  • 简介:摘要红外图技术是利用人体组织代谢功能的变化,形成的人体无创性的影像图。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辅助诊断及疗效评价,且在中医辨证论治、脏腑经络理论探索、体质等方面有了较大突破。本研究主要介绍红外图技术的特点、红外图技术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及在脊髓损伤(痿证)方面中的应用。

  • 标签: 红外热图 脊髓损伤 综述
  • 简介:摘要:飞机起落架的结构主要是由高强度合金钢材料构成,是飞机重要的承受载荷部件。起落架的使用环境是比较复杂的,处于高温,高震动区域的零件较多。高温,高振动会使起落架零件比较容易产生磨损,腐蚀,损伤等缺陷,而这些缺陷如果放任不管会进一步产生裂纹并会造成起落架零件断裂,对飞机的安全造成严重后果。所以,目前的民用客机的起落架都会根据设计要求设置使用寿命和检修周期,通常来说是10年为一个检修周期。在检修过程中维修人员需要将起落架完全分解并进行目视检查,NDT检查等一系列的检查来判断起落架零件是否有缺陷。这其中损伤就是一种常见又十分难以发现的缺陷类型。而本篇文章主要介绍损伤的产生原因以及损伤对零件的影响。

  • 标签: 起落架零件 热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1例发热伴肝损伤患者的诊治经过,提高对Q的认识,为类似患者的诊治思路提供借鉴。方法报道1例经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诊断的急性Q。以"Q"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间从1950年1月到2021年10月。结果共检索到133篇文献,筛选其中具有比较完整的临床资料的国内个案22例,加上本文报道1例,共23例,23例均为散发病例。男19例(82.6%)、女4例(17.4%),男女比例约为4.8∶1,年龄范围为12~73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头疼、肌肉酸痛、黄疸、乏力等。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漏诊率极高,确诊需要依据血清学抗体,目前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能提高确诊率。多西环素治疗有效。确诊后23例Q患者经针对性治疗后均治愈。结论在我国,Q仍是一类被忽视的烈性传染病,临床中针对发热待查伴肝损伤患者,需警惕Q的可能,减少因漏诊导致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

  • 标签: Q热 肝功能损伤 Q热疲劳综合征 发热待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劳力性射病(EHS)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于2019年11月,回顾2015年7月至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69例EHS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入院时的格拉斯哥评分(GCS)、24小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 Ⅱ)、接触时间率和体力劳动强度。患者按照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31人)和非AKI组(38人)。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别,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例和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χ2检验;多样本间的比较用多重检验。相关性用线性回归分析。危险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以出院为观察终点,69例EHS患者中发生AKI共31例。与非AKI组比较,AKI组的心率、白细胞计数、乳酸、D-二聚体、肌红蛋白均较高,MAP、血小板计数、PH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APACHEⅡ评分、核心温度、核心温度降至38.5 ℃所需时间(T降至38.5℃)、接触时间率、血小板计数、PH值、酸碱值、乳酸、D-二聚体、肌红蛋白与肌酐均相关(r=0.57、0.42、0.80、0.78、0.57、0.43、0.51、0.55、0.79)。APACHEⅡ评分、T降至38.5℃、Lac、MYO是劳力性射病患者发生AKI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降至38.5℃是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KI是EHS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应早期识别EHS并发AKI,并进行有效的干预措施。

  • 标签: 热射病 劳力性热射病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 简介:第一幕世界杯真精彩,我也要当足球小将!今天我不午休了,到操场踢球去。拜托,刚吃完饭不能剧烈运动。而且,中午一两点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

  • 标签: 热晕 剧烈运动 世界杯
  • 简介:在建立高斯型重复脉冲激光辐照InSb(PV)型探测器物理模型的基础上,采用近似解析解的形式计算了圆柱形InSb靶板的二维温度场.通过数值分析得出了在激光辐照时,InSb(PV)型探测器的温升与时间的关系,并计算出相应的损伤阈值.研究表明:在高斯型重复脉冲激光辐照下,损伤阈值受到脉冲数目、宽度、重复频率以及脉冲激光光斑半径的影响,InSb(PV)型探测器会发生熔融损伤,发生于迎光面的光斑中心.对于一定厚度胶层的InSb(PV)型探测器,只有强度大于一定阈值时重复脉冲激光的辐照才可能发生熔融损伤,越薄的胶层对应的损伤阈值越大.为了增加InSb(PV)型探测器的激光对抗能力,应该减小胶层厚度.

  • 标签: 激光物理 脉冲激光 InSb(PV)型探测器 高斯光束 损伤阈值
  • 简介:摘要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超乳能量的使用会产生热能,可能导致角膜的损伤。对角膜切口的损伤可能导致切口闭合困难,从而导致切口渗漏,邻近角膜基质和内皮的损伤。此外,超乳尖端周围的热量不仅会引起角膜切口损伤,也会引起前房温度升高及角膜内皮损伤。不同超乳持续时间、超乳模式、超乳能量以及不同超乳仪对前房温度均有一定影响,医生应尽量在脉冲模式下选用较低超声能量进行手术,同时应减少超乳持续时间。此外,黏弹剂及其类型以及灌注液持续灌注均是超乳过程中前房温度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38-41)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前房温度 角膜热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