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背景:随着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发病率逐渐增高,经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需要采取手术干预的患者越来越多,如何有效地提高手术治愈率、防范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发生是成功的关键。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以提高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9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复发患者与术后未复发的216例布氏杆菌l生脊柱炎患者的资料,采用Loo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营养状况、病灶范围、手术清除病灶是否彻底、手术前后是否接受了正规化疗、手术后病灶部位是否严格制动、合并脊柱外布病情况、术前是否患有其他内科疾病、术后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与术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复发的相关强度,推测可能导致术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自身营养不良、病灶范围广、手术前及手术后不能坚持正规化疗、手术清除病灶不彻底、手术后病灶部位未严格制动与术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复发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改善营养状况、术前及术后正规化疗、术中清除彻底病灶、术后病灶部位严格制动是预防和减少布氏杆菌陛脊柱炎术后复发的关键。
简介:【摘要】 目的 提高布鲁菌病的诊断能力,减少首诊误诊的发生。方法 对从 2015年 2月至 2017年 2月经血培养确诊 17例布鲁菌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研究。结果 该组病例中 12误诊为椎间盘突出伴有神经根病变, 2例误诊为椎间盘突出伴有神经根病变及右侧髋关节滑膜炎, 5例误诊为椎间盘感染, 1例误诊为睾丸炎, 1例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 1例误诊为腰椎结核,经血培养确诊布鲁菌病 ;加强对全员医师的培训,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对于原因不明的发热或疗效不佳时,应详细追问流行病学史,对即使无明确接触史的患者,也不应该放弃布鲁菌病的可能,高度怀疑布鲁菌病时应及时请感染性疾病科医师会诊。结论 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容易误诊。应注意询问患者有无发热,有无牛羊猪接触史,并完善影像学检查、布鲁氏菌血清凝集试验和血培养检查,避免误诊和漏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CT和MRI对脊柱布鲁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院收治的经手术及布鲁菌凝集试验证实的脊柱布鲁菌感染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探讨CT与MRI对脊柱布鲁菌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布鲁菌性脊柱炎椎体受累较为严重(39例),多累计2个椎体受累(32例),其中以L4椎体受累最为常见(27例),CT检查显示有明显骨质改变(39例),表现为骨质增生(30例),椎间盘变形(39例),脓肿形成(9例),韧带改变(20例)及小关节病变(18例)。MRI检查多数为T1WI、T1等长或长信号,受累椎间盘主要表现等长T1、长T2及混杂T2改变,脓肿者可见T1WI低信号或中等信号,韧带钙化不敏感,小关节炎性改变关节腔内表现为长T1、T2积液征象,增强扫描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结论布鲁菌性脊柱炎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但在实际诊断过程中应将2种检查方式结合并考虑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以获得更准确的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酪酸杆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科进行治疗的108例急性胃肠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取酪酸杆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治疗,观察组采取酪酸杆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服药三天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酪酸杆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对急性胃肠炎患者进行治疗,安全有效,能够改善患者的急性肠炎症状,值得在临床医学上的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使用布地奈德、孟鲁司特钠两种药物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8例慢性咳嗽患儿分为观察组(布地奈德+孟鲁司特钠治疗,n=34)、对照组(布地奈德治疗,n=34),观察2组患儿疗效。结果观察治疗总有效率(91.18%)高于对照组(70.59%)(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ECP、IgE水平及EOS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时给予小儿慢性咳嗽患儿布地奈德、孟鲁司特钠治疗,可使患儿免疫机能得到更大程度改善,总体疗效更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