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血清蛋白是指人血浆中的蛋白质,在血浆中其浓度为42g/L,约占血浆总蛋白的60%。在体液中人血清蛋白可以运输脂肪酸、氨基酸、类固醇激素、金属离子和许多治疗分子等,同时维持血液正常的渗透压。在临床上人血清蛋白可用于治疗休克与烧伤,用于补充因手术、意外事故或大出血所致的血液丢失,也可以作为血浆增容剂。

  • 标签: 人血清白蛋白 稻米生产 技术 类固醇激素 人血浆 金属离子
  • 简介:本文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乙烷硒啉与血清蛋白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并采用Atodock软件分析了乙烷硒啉和人血清蛋白分子对接的作用方式。计算得出乙烷硒啉与BSA形成复合物的结合常数K为3.5×10^4L/mol,结合位点数n=0.9。从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可计算出热力学常数△H〉0,△S〉0,因此乙烷硒啉与BSA作用力主要应为疏水作用力。结合在人血清蛋白的高亲和位点上的乙烷硒啉与人血清蛋白分子中的Cys34未达到能产生相互作用的有效距离,因此乙烷硒啉与人血清蛋白分子相互作用主要为疏水作用力。

  • 标签: 牛血清白蛋白 乙烷硒啉 结合
  • 简介:目的以血清蛋白为模型蛋白,以乳酸-羟乙酸共聚物(PLGA)为包裹材料,探索粒径小于10μm的微球的制备方法并优化工艺.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蛋白质微球,以BCA法及微量BCA法测定微球的蛋白含量及蛋白从微球的释放.考察BSA浓度、内外相体积比、PLGA浓度、超声功率、匀浆转速、PVA浓度、PVA体积、PLGA分子量等因素对微球包封率、粒径、载药量及突释量的影响.结果通过控制不同的因素,可以得到较高的载药量及包封率、粒径在5μm左右的微球.结论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通过控制不同的因素,可得到粒径5μm左右不同载药量及突释量的具有较高包封率的微球.

  • 标签: 牛血清白蛋白 乳酸-羟乙酸共聚物(PLGA) 溶剂挥发法 BCA法 蛋白质微球 包封率
  • 简介:运用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探讨了Co2+对槲皮素(Quercetin,Que)与血清蛋白(BovineSerumAlbumin,BSA)结合作用的影响,初步分析了影响二者结合作用减弱的因素.Co2+的存在使Que与BSA作用的猝灭常数、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均减小,但Co2+没有改变二者的猝灭机制,仍为静态猝灭.Co2+与Que的竞争作用及BSA-Co和Que-Co复合物的形成,抑制了Que与BSA的结合.

  • 标签: 槲皮素 牛血清白蛋白 Co2+ 结合作用
  • 简介: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圆二色谱和荧光光谱等方法对一系列阳离子卟啉与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阳离子卟啉通过静电引力与血清蛋白(BSA)作用,作用位点位于BSA表面.较高的正电荷有利于增强卟啉与BSA的作用力.

  • 标签: 阳离子卟啉 BSA 静电引力
  • 简介:在钛表面涂覆溶胶-凝胶TiO2薄膜,再利用聚多巴胺薄膜结合血清蛋白(BSA)分子,以改善血液相容性。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TiO2薄膜表面形成了聚多巴胺薄膜和BSA分子层。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聚多巴胺薄膜和BSA分子层使试样的接触角升高,但表面能和界面张力下降。血液相容性实验表明,与TiO2涂层试样相比,结合BSA分子的试样具有更好的抗凝血性能和抗血小板聚集性能。

  • 标签: TIO2 溶胶-凝胶 多巴胺 牛血清白蛋白 血液相容性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酸度条件下,加替沙星与血清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法进行研究.结果运用荧光猝灭双倒数图计算了在不同条件下二者的结合常数K,根据Foster非辐射理论计算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二者的结合距离r,并通过热力学参数确定了二者的作用力类型.结论加替沙星与血清蛋白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以电荷作用力为主.

  • 标签: 荧光猝灭 牛血清 血清白蛋白 加替沙星 紫外光谱法
  • 简介: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中四溴荧光素、四氯四溴荧光素、二碘荧光素、乙基罗丹明B、健那绿B等5种荧光染料探针与血清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这5种染料探针同血清蛋白结合时,疏水作用力起决定性作用,静电力起次要作用,相比之下血清蛋白(BSA)结合阴离子的能力最强,其次为中性分子,最后为阳离子.通过疏水作用力,5种染料均是以非极性苯基进入BSA疏水性腔体中同色氨酸残基发生作用,弱氢键的形成加强了这种作用力,且使得光谱间能量转移效率明显提高.5种染料探针的极性部位由于极性和空间效应的原因难以进入腔体内部,致使反应均按接近1∶1的方式进行.

  • 标签: 荧光染料探针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 反应机理
  • 简介: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甘氨酸与镧(Ⅲ)作用形成配合物.利用同步荧光光谱和荧光光谱探究了血清蛋白(BSA)和甘氨酸镧(Ⅲ)配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可知甘氨酸镧(Ⅲ)配合物与血清蛋白的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根据双对数方程处理荧光猝灭数据得到了甘氨酸镧(Ⅲ)配合物与血清蛋白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b和结合位点数n.热力学数据表明配合物与BSA作用主要是疏水作用力.利用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甘氨酸镧(Ⅲ)配合物对于血清蛋白的构象影响.

  • 标签: 甘氨酸镧(Ⅲ)配合物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猝灭 相互作用
  • 简介:在离子液体四氟硼酸1-丁基-3-甲基咪唑([Bmim]BF4)和NaH2PO4形成的双水相体系中,研究了离子液相中食用色素苋菜红(AT)与血清蛋白(BSA)复合物的光谱行为。实验了离子液体用量、盐的浓度、溶液酸度、反应时间及共存物质对体系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6.0的条件下,苋菜红牛血清蛋白(BSA)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在540nm处,比单纯AT红移15nm,复合物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81x10^4L·mol^-1·cm^-1,用摩尔比法求得最大结合数为150。应用加入无机离子及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方法,初步探讨了食用色素苋菜红与血清蛋白之间的作用机理。

  • 标签: 离子液体 苋菜红 牛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茶多酚对家兔阳离子化血清蛋白模型(C-BSA)肾炎的治疗作用.方法:按文献方法复制家兔C-BSA肾小球肾炎模型,并用3种不同剂量的茶多酚(30,100和300mg*kg-1)给C-BSA肾小球肾炎模型兔灌胃,每日1次,连续14d.结果:茶多酚不仅可以显著减少模型兔24h尿蛋白分泌,降低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而且可以减轻肾小球病理损害,并且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茶多酚对家兔C-BSA模型肾炎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 标签: 茶多酚 治疗 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肾小球肾炎 动物模型 C-BSA
  • 简介:用紫外、荧光、圆二色光谱法研究了氨基黑10B与血清蛋白(BSA)结合反应的光谱特性.结果表明氨基黑10B对血清蛋白的荧光有猝灭作用,其猝灭类型属于静态猝灭;得到了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利用Gibbs-Helmholtz方程计算得到该猝灭反应的热力学参数,表明氨基黑10B主要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与BSA相互作用;圆二色和同步荧光光谱显示氨基黑10B对BSA构象产生了影响.

  • 标签: 氨基黑10B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法
  • 简介:目的:将黄芩苷和血清蛋白(bovineserumalbumin,BSA)载入壳聚糖温敏凝胶,构建双缓释体系,检测凝胶对药物的体外释放情况.方法:采用乳化缩聚法制备黄芩苷-明胶微球(gelatinmicrospheres,GMS);用不同配比的壳聚糖溶液和β-甘油磷酸钠(β-glycerophosphate,β-GP)溶液制备壳聚糖温敏凝胶,观察在37℃的成胶情况,选择最佳配比;在此基础上,将不同浓度的黄芩苷-GMS与BSA共混于壳聚糖凝胶溶液,测定载药后的成胶情况及黄芩苷和BSA的体外释放情况.结果:成功制备了黄芩苷-GMS,载药率5.62%,包封率72.05%;1.8%壳聚糖溶液与9%的β-GP混合10min后可获得状态良好的凝胶;加载两种药物后的凝胶溶液相转变时间未发生改变;30d时低浓度组累积释放了63.79%,两个较高浓度组分别释放了74.86%、77.63%.结论:壳聚糖温敏凝胶可以同时负载黄芩苷-GMS和BSA两种药物,在室温下呈溶液状态,37℃下经过10min可转变成半固体凝胶,在体外释药可达30d.黄芩苷和血清蛋白双缓释制剂的制备和释药性能检测为牙周组织修复再生药物的研制提供了基础.

  • 标签: 壳聚糖温敏凝胶 牛血清白蛋白 黄芩苷明胶微球 体外释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ChildPugh级别肝硬化患者血清蛋白、前白蛋白、总胆汁酸和脂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69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三级,同时选择89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空腹采集血清标本,在日立7600-01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样品Alb、PA、TBA、HDL-C和LDL-C浓度。结果肝硬化患者各功能级别的TB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C级高于B级,B级高于A级(P<0.05);而Alb、PA、HDL-C、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C级低于B级,B级低于A级(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TBA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Alb、PA、HDL-C和LDL-C均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联合检测各项指标,有利于肝硬化的诊断、治疗监测及预后判断。

  • 标签: 肝硬化 白蛋白 前白蛋白 总胆汁酸 脂蛋白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pH条件下塞曲司特与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荧光光谱法,并以Stern-Volmer方程确定药物与蛋白的作用类型。结果:根据Stern-Volmer方程求出了不同二者pH条件下塞曲司特与血清蛋白之间的猝灭常数,并依据Foster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生理条件下药物与蛋白的结合距离为2.53nm。结论:在pH5.0和人体生理pH条件下塞曲司特对血清蛋白具有荧光猝灭作用且为动态猝灭过程,在pH8.4时塞曲司特与血清蛋白之间的猝灭为静态猝灭;人体生理pH条件下塞曲司特与血清蛋白之间相互作用力主要为范德华力。

  • 标签: 塞曲司特 牛血清蛋白 荧光光谱法 结合距离 猝灭机理
  • 简介:目的采用荧光光谱技术研究柚皮苷与血清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方法根据295、303、310、315K温度下柚皮苷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利用Stern-Volmer方程及双倒数方程处理实验数据,采用同步荧光光谱探讨柚皮苷对BSA构象的影响。结果柚皮苷与BSA间的结合常数(Kb)分别为5.79×105L(295K)、2.74×108(303K)、2.48×106(310K)、1.28×108(315K),柚皮苷与BSA结合的热力学参数△rHm〉0、△rSm〉0和△rGm〈0。结论柚皮苷对BSA的荧光猝灭过程以静态猝灭为主,两者主要靠疏水作用力相结合,结合过程为自发反应过程。

  • 标签: 柚皮苷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 简介:采用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在pH7.40的Tris-HCl缓冲介质中盐酸青藤碱与血清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发现:盐酸青藤碱对BSA的荧光具有较强的猝灭作用,根据不同温度下盐酸青藤碱猝灭BSA荧光过程的Stern-Volmer方程,得到盐酸青藤碱对BSA的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过程;根据F觟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盐酸青藤碱与BSA间的结合距离r=2.22nm;根据结合过程的热力学数据表明二者主要靠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另外采用同步荧光光谱技术探讨了盐酸青藤碱对BSA构象的影响。

  • 标签: 盐酸青藤碱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