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借用组织研究中的种群生态学与制度理论可以较好解释独立学院这一中国特有的高等教育组织形式的制度起源。中国高等教育的供需失衡、公共经费不足和经济持续增长构成了独立学院得以产生的基本生态环境,源于经济领域市场机制的扩散提供了观念与方式的认知启迪,而教育领域的公益性观念对市场化的反向作用制约其彻底走向民营化,它的产生还得益于高等教育体制的分权改革以及民办高等教育创办人为突破边缘地位所做的努力。中央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和私营企业的投资,以及中央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确认则促成了其广泛扩散。理论上来讲,是教育逻辑对政府逻辑和市场逻辑的双重依附,以及中国特有的规则易于变通的社会逻辑和自我主义倾向的社会逻辑,最终形塑了独立学院“公私混合”的组织特征。
简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地方和高校在高等教育办学机制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涌现了一大批独立学院。这些学院的产生和发展,改变了政府包揽办高等教育的单一体制和模式,缓解了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供需紧张的矛盾和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独立学院的发展在某些方面不尽人意,有的还埋下了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因此,要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保证独立学院健康有序地发展,维护我国高等教育的正常秩序。我国独立学院的发展现状独立学院是指近年来由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这类学院不同于以往普通高校按照公办机制
简介:台湾少子化现象导致私立大学院校新生注册率低,大学评鉴加剧部分私校经费困难,私立大学办学品质不断下滑,台湾教育部引进退场制度以淘汰办学绩效不佳的学校。自退场制度实施以来,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起始期确立了私立大学院校退场的法源基础;发展期发布了私立大学院校退场制度系列报告书;完善期出台了私立大学院校退场相关配套政策。台湾私立大学院校退场由教育部长指派督学召集组成的项目辅导小组以及私立高等教育咨询委员会负责组织与实施,包括合并、转制、停办、解散四条退场路径,并对学生、教职员工和校产之活化再利用做了明确的规定。台湾私立大学院校退场标准争议较大、退场制度安排动力不足、政府在私立大学院校退场中定位不明,未来台湾私立大学院校退场会朝着减少政府干预、退场与大学评鉴脱钩,协助教师安置、高级人力流向产业,探索退场诱因、引导私校主动退场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