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许志英、邹恬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以下简称)不同于一般的思潮史著作,它侧重于"对现代文学创作思潮的一些主要方面进行比较系统的考察与研究"①.这是因为,作者认为"一个时代的思潮也易更生动更丰富地体现在作家的创作中"②.
简介:解放前的长春以《满鲜日报》为中心,从东北各地和韩国吸引了很多韩国文人。这些文人在长春进行了比较活跃的文学创作活动。同时,长春当时是“伪满洲国”的“首都”,所以去东北旅游观光或视察的韩国文人大多也经过长春,并将经历体验作为素材进行了创作。韩国现代文人以长春体验为素材的作品大致可分为短期停留人员创作的作品和长期定居人员的作品。短期停留人员极力称赞“伪满洲国”建立以来长春的变化,同时注意到长春的变化受到日本的影响,慢慢地向着日本化发展。短期停留人员也试图想描写当时在长春的韩国人的各种状况,但是因没有深入了解韩国人生活,因此也仅限于道听途说。相反,长期定居人员描述了在华丽外观背面隐藏着的阴暗一面,同时也具体描述在长春生活着的韩国人的历史、现状以及不足之处。比纪实类作品,小说数量很少,也没有特别优秀的作品出现。但是,相比纪实类作品只作的简述,小说则更具体而形象地描写了东北韩国人的身份认同和消极一面。同时也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所宣传的“五族协和”与“王道乐土”的虚伪性。
简介:沈阳是连接东北各大城市与关内的交通要道,因此沈阳成为了到中国观光的韩国文人的必经之地。他们把在沈阳的经历以及所见所闻作为素材进行了文学创作。乘坐火车来中国的多数韩国文人到了沈阳才认为从真正意义上进到了中国境内。沈阳站作为通往中国各地的中间站,可以说是观察在海外流浪韩人的一个重要窗口。到沈阳观光的韩国文人了解、观察当地韩人的生活,发现沈阳城内的韩人大多聚集在“西塔”与“十间房”一带,并且多数人无正当职业,生活窘迫。而当地韩人则认为前来沈阳观光、视察的韩国文人缺乏对当地韩人的关心。韩国文人到沈阳观光大多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宣传国策而组织安排的,所以具体观光地点的选择与对这些观光点的讲解说明一定都从有利于日本帝国主义的视角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