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选择闭塞试验(BOT)在颅内复杂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及影像学评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9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15例)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介入科(1例)应用超选择BOT评估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为大脑中动脉动脉瘤,3例为大脑后动脉动脉瘤,1例为大脑前动脉动脉瘤。闭塞前后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检查,BOT后出现神经功能减退认定为阳性结果。依据造影结果计算闭塞动脉远端供血区皮质动脉显影的延迟时间;采用美国介入与治疗神经放射学会/介入放射学会(ASITN/SIR)血流分级系统对侧支血流代偿情况进行评估,依据试验结果选择手术方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预后。结果16例患者均无试验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3例试验结果为阳性,余13例为阴性。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后,供血区皮质动脉显影的延迟时间为0.5~2.5(1.4±0.7)s。试验中侧支血流代偿ASITN/SIR分级不良4例(1级或2级,包括2例试验结果阳性的患者),良好12例(3级或4级)。3例阳性患者采用动脉瘤孤立+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术后1例出现左上肢肌力下降;13例阴性患者采用血管内栓塞或开颅夹闭载瘤动脉,术后3例出现轻微神经功能障碍。16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3.0~6.0(4.6±1.2)个月,末次随访16例患者的mRS均为0分。结论超选择BOT是预测闭塞载瘤动脉耐受性的有效方式,初步应用安全可靠,可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但其客观评估价值仍需更多病例的积累。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大脑动脉环 远端 球囊闭塞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割治疗高压扩张失败的狭窄闭塞人工血管内瘘(AV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高压扩张狭窄闭塞AVG病变失败(残留狭窄>50%)后续采用切割治疗的3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分析狭窄闭塞位置,术后即时、3、6、12个月通畅率及技术并发症情况。结果共32例患者,其中主要狭窄病变位于人工血管静脉吻合口27例(84.38%),静脉吻合口合并人工血管穿刺点2例(6.25%),静脉吻合口合并动脉吻合口2例(6.25%),头静脉弓1例(3.13%)。切割联合高压治疗成功30例,技术成功率93.75%(30/32),另2例(6.25%,静脉吻合口端闭塞)经切割、高压扩张后使用覆膜支架。切割破裂发生2例(6.25%),无切割相关性血肿或动脉瘤发生。随访(9.4±0.8)个月,治疗后3、6、12个月初始通畅率分别为90.63%(29/32)、59.38%(19/32)、28.13%(9/32),辅助通畅率分别为100.00%(32/32)、84.38%(27/32)、65.63%(21/32)。结论高压开通AVG狭窄闭塞病变失败可采用切割提高内瘘寿命,其3、6个月通畅率、安全性较高,但中长期通畅率的进一步提高有赖于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 标签: 切割球囊 高压球囊 人工血管内瘘 狭窄 闭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常规扩张与切割相结合的“复合扩张”在股浅动脉长段闭塞治疗中的扩张效果和中期疗效。方法在导丝通过闭塞段后,首先应用常规进行预扩张,然后行动脉造影,对预扩张后仍有重度狭窄的部位进行切割扩张,扩张后再次造影评价疗效。术后一年随访,通过下肢CTA检查结果与单纯常规扩张和血管内支架相比较,评价复合扩张的中期治疗效果。结果在常规长扩张后,长段闭塞的股浅动脉显露出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狭窄,最严重狭窄处多位于闭塞段的近端,远端和内收肌管的一处严重狭窄处平均长度为1.5-3cm,狭窄段程度为83%,这一段狭窄应用常规扩张效果不明显,在严重狭窄处经切割扩张后狭窄程度明显减轻狭窄度为30%,切割扩张后再次应用常规长扩张后动脉造影显示闭塞段较为均匀,一致得到扩张,但严重狭窄段扩张程度仍较差。严重狭窄处由于完全闭塞到首次扩张后平均为狭窄83%。切割扩张后平均为狭窄37%,再次常规扩张(后扩张)后平均狭窄为0。本组治疗没有发生动脉壁撕裂,穿孔出血合并症。一年后下肢动脉CTA显示复合扩张效果明显好于单纯常规扩张,与血管内支架比较扩张效果相似。结论常规长与切割相配合的“复合扩张”可以有效地治疗股浅动脉长段闭塞,中期效果明显好于常规扩张,血管内支架效果相似,但长期疗效及闭塞后再次介入成功率和再次中长期通畅率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药物涂层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分析的方法,收集自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于血管外就诊中重度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将采用药物涂层治疗ASO的46例患者为实验组,采用支架治疗ASO的46例做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踝肱指数(ABI)、血管管腔狭窄率以及术后5P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症状、踝肱指数和血管管腔狭窄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紫杉醇)涂层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临床治疗有效率,可为临床患者提供一种优选治疗方案。

  • 标签: 药物涂层球囊 动脉硬化闭塞症 紫杉醇 支架
  • 简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obliteransoflowerextremity,ASO)是外周血管疾病(peripheralarterialdisease,PAD)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其严重程度往往与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以及死亡的发生率相关联~[1]。许多ASO患者常伴有不良的心脑血管情况而无法耐受传统的开放性手术,在此条件下,腔内介入技术得到了发展。经皮血管腔内成形

  • 标签: 切割球囊 开放性手术 缺血性脑卒中 腔内介入技术 腘动脉 外周血管疾病
  • 简介:中文摘要 目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药物涂层(DCB)与普通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支架术后再狭窄(ISR)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本院血管外科收治的下肢ASO支架术后ISR患者43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2组:行DCB血管成形术18例为DCB组,行普通血管成形术(SAB)25例为SAB组,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及主要不良事件(MAE)发生情况、靶病变血管通畅率、临床驱动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CD-TLR)率以及Rutherford分级,测定踝肱指数(ABI)、血浆P选择素、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结果DCB组与SA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DCB组的Rutherford 分级≥2级率均低于SAB组(P<0.05)。术后6、24 h和2周,DCB组的血浆ET-1低于SAB组,高于SAB组(P<0.05),但P选择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6和12个月,2组的ABI值均升高,且术后6、12个月时DCB组高于SAB组(P<0.05)。术后6、12个月,DCB组的管腔丢失明显低于SAB组(P<0.05)。术后6、12个月,DCB组的靶血管通畅率为100.00%、88.89%,高于SAB组的72.00%、52.00%(P<0.05);DCB组的CD-TLR率为11.11%,低于SAB组的48.00%(P<0.05)。结论DCB治疗下肢ASO支架术后IRS疗效优于SAB。

  • 标签: 动脉闭塞性疾病 支架 药物涂层球囊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内安置支架+主动脉反搏术(IABP)目前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IABP是治疗心功不全的有效手段,疗效优于目前应用的任何药物,但可能发生并发症,最多见为下肢动脉缺血闭塞,现将我院一例冠脉支架+主动脉反搏术后并发股动脉闭塞护理总结如下,并从中体会到介入术后护理中频繁细致的观察和监测,能及早发现并发症,并使之在发生严重后果前得到及时救治,术后良好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又一重点。

  • 标签: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 急性 股动脉闭塞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扩张支架植入术治疗时的护理方法,并评价护理效果。方法 共选取我院在2020年5月~2021年6月收治的5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扩张支架植入术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护理方法分别是常规护理、综合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在治疗的同时予以综合护理既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又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故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机械血栓去除术中使用导引导管(balloon guide catheter,BGC)能显著降低远端血管栓塞的发生率,改善临床疗效。本课题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了解使用BGC的血栓去除术的疗效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招募首次接受Solitaire支架开通治疗的急性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采用导引导管和采用普通导引导管的患者分为组和对照组。比较分析被试术前状况、术中情况和术后90 d内临床结局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术中使用导引导管的取栓术的取栓次数显著少于使用普通导引导管的取栓次数。组被试的术后90 d m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证明了机械取栓手术使用导引导管相比于使用普通的导引导管具有优势,能改善急性脑梗塞患者的长期预后情况。

  • 标签: 球囊导引导管 急性前循环闭塞 机械血栓去除术
  • 简介:摘要周围动脉疾病腔内治疗技术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单纯扩张到支架置入和药物涂层的出现,为周围动脉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近年来,国际上开展了诸多关于药物涂层的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治疗股腘病变方面,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但其在治疗膝下动脉病变的临床研究相对较少,且效果有较大争议,有待更多的临床试验予以验证。本文将对目前药物涂层治疗膝下动脉病变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简述。

  • 标签: 动脉硬化,闭塞性 下肢 药用制剂 周围动脉疾病 药物涂层球囊 膝下动脉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椎动脉预埋扩张在锁骨下动脉闭塞开通术中脑保护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 2019年 4月 ~2019年 10月期间 20例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对其进行开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中有 2例双向均未开通闭塞段, 18例获得成功治疗。在 18例手术成功的患者中,闭塞患者 8例,单纯椎动脉预埋扩张患者 3例,椎动脉预埋扩张后进行支架置入,手术过后立刻血流通畅患者 7例。完成治疗之后脑保护装置安全收回且无脑梗死再次发生患者 12例。手术结束之后随访 1~5年,在手术结束之后 1年内再闭塞患者 1例,椎动脉预埋扩张后开通;其他患者均无任何相关临床症状发生;结论:椎动脉预埋扩张在锁骨下动脉闭塞开通术可以有效解决动脉闭塞的情况。

  • 标签: 椎动脉预埋球囊扩张 锁骨下动脉闭塞开通术 脑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扩张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护理方法。 方法: 选择我院于 2017 年 9 月到 2018 年 9 月接收的 90 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45 例,使用常规护理)与观察组( 45 例,采用围术期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 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 踝肱指数( ABI )、经皮氧分压( TcPO )、跛行距离( DOC ) 指标评分与护理有效率 ,对比后结果显示观察组指标数据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在 扩张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进行合理的护理措施,可改善患者身体指标,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载药涂层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接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股浅动脉支架后再狭窄患者112例,总共112条肢体,使用区组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治疗方式为常规扩张术,观察组治疗方式为载药涂层扩张术。手术12个月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本研究中的11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后未发生相关并发症。术后12个月,观察组的晚期管腔丢失和靶病变血运重建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踝肱指数(ABI)和Rutherford分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其主要特征是下肢动脉的狭窄和闭塞。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血管成形术和血管搭桥手术,但这些方法在一些患者中存在局限性和风险。近年来,药物涂层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逐渐引起了关注。药物涂层通过在表面涂覆药物,实现药物的定向释放,从而改善动脉狭窄和闭塞的状况。本综述将探讨药物涂层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以期为临床实践和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药物涂层球囊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应用现状
  • 简介:咽鼓管扩张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类疾病手术方法。它主要针对咽鼓管软骨部进行扩张,具有创伤小,易于操作,有效率高且无严重并发症等特点,正在国内外广泛开展,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就咽鼓管扩张术的工作原理、手术方法、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 标签: 球囊 咽鼓管 手术
  • 简介:对于慢性咽鼓管功能障碍(Eustachiantubedysfunction,ETD)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经咽鼓管咽口的咽鼓管扩张术(balloondilationeustachiantuboplasty,BET)目前已成为治疗阻塞性ETD的新技术。目前的资料显示BET应用简单可行、安全,已使很多患者受益。BET的作用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今后应开展多中心的研究,统一手术适应证及疗效评估的标准,建立随机对照,并进行长期观察,才能较为全面的评价BET对ETD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咽鼓管 球囊扩张
  • 简介:摘要评价准分子激光消融术(ELA)联合药物涂层(DCB)血管成形术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血管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至12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因下肢动脉闭塞疾病接受ELA治疗的17例患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资料,包括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技术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支架置入率、靶血管再次干预率和主要不良事件。结果平均病变长度(23.3±8.9) cm。手术成功率100%,均行辅助性DCB治疗。5例行支架置入,12个月一期通畅率为82.4%。靶病变复发率为5.9%。结论ELA联合DCB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疾病安全可行。

  • 标签: 激光,准分子 闭塞性动脉硬化 斑块切除术 药物涂层球囊 血管成形术
  • 简介:颅内巨大动脉瘤(直径〉2.5cm)因其瘤体较大、瘤颈宽,并常合并钙化、血栓等治疗复杂,开颅夹闭及血管重建术为传统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死亡率及致残率居高不下,据报道未破裂巨大动脉瘤显微外科治疗死亡率达20%~45%。特别是颅内虹吸段巨大动脉瘤,无论对手术治疗还是栓塞治疗都是一个挑战,手术治疗需要去除骨性障碍,同时对颈内动脉进行重新塑形,难度较大,风险高;采用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又因该部位动脉瘤几乎都是绝对的宽颈,瘤体大,需要使用数目较多的弹簧圈及支架辅助,费用很高,患者及家属难以承受,如何安全有效的治疗颅内虹吸段巨大动脉瘤,又能为患者减少费用,成为神经外科医务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我科应用可脱闭塞颈内动脉治疗此部位巨大动脉瘤31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围绕治疗的全过程,我们从护理角度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 标签: 颅内巨大动脉瘤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