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独生子女的不断增加,幼儿的孤独性行为也急剧增长。《新纲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如何关爱这些不善交往、性格孤僻的孩子,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困扰,走向阳光,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发展,十分值得我们关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成都市MSM涉药性行为(SDU)特征及应用二阶聚类算法对其行为模式进行分类,并探索SDU与HIV高危性行为的关联,为制定预防艾滋病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依托成都市MSM社会组织开展横断面调查,通过现场调查和同伴推荐招募MSM,收集社会人口学、SDU特征、性行为情况、STD诊断史和HIV感染等信息。对7项SDU特征进行二阶聚类分析,进一步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DU聚类模式与高危性行为的关联。结果共调查MSM 727人,近6个月SDU报告率为39.8%(289/727)。二阶聚类将报告SDU的MSM(SDU-MSM)聚成三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三类MSM在月均收入、SDU所使用毒品类型、毒品使用方式、SDU频率、多种毒品或与药品混用、不坚持使用安全套和群交等变量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第三类报告SDU-MSM不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可能性是第一类的2.22(95%CI:1.06~4.66)倍;第三类和第二类报告SDU-MSM发生群交的可能性分别是第一类的2.82(95%CI:1.18~6.77)倍和8.78(95%CI:3.42~22.42)倍。结论成都市MSM中SDU报告率超过1/3,不同SDU-MSM聚类模式与高危性行为相关,SDU频率较高、毒品用量较大和有多种毒品或与药品混用的MSM更容易发生群交和不坚持使用安全套的高危性行为,增加HIV/STD感染风险,需加强SDU监测和干预力度。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性角色类型现状,分析均可型的相关特征,为HIV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2—10月采用雪球抽样,对四川省绵阳市MSM的性角色、性行为等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性角色均可型相关特征的多因素分析。结果合格问卷回收1 125份,性角色被动型35.8%,主动型25.4%,均可型38.8%。不同性角色HIV、梅毒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2和2.181,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婚/离异/丧偶(OR=6.095)、县城及其他地区居住(OR=2.284)、茶室/公园/公厕/草地寻找性伴(OR=2.469)、近6个月商业性行为(OR=6.095)、近6个月多性伴(OR=1.522)者的性角色均可型的可能大,年龄35岁以上(OR=0.386、0.446)、近1年参加社区活动(OR=0.583)者的均可型可能较小。结论当地MSM性角色以均可型占比较高,茶室/公园/公厕/草地寻找性伴大部分是均可型,更可能发生多性伴和商业性行为,此人群HIV感染风险大,应针对性加强行为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