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项目利用荒漠草原地区现有林片网,采用平行对比观测法,应用实测资料计算分析了荒漠草原地区不同结构的片状防护林对造林区内草地小气候以及牧草的群落结构、生长发育状况,水分利用状况,载畜量和土壤肥力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明显地改善了造林区域内的小气候条件,引起了群落优势种的更替,即由以小叶锦鸡儿、冷蒿、针茅、隐子草为主要优势种变为以羊草为主要优势种的群落,草群高度和盖度显著增大。主要牧草种的出苗或返青期提早1-2天,生长速率增大53-250%。水分利用率提高100-150%,鲜草增产100-200%,载畜量增加100-200%。造林区域为0-10cm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4-88.9%,0-30cm土壤全氮量降低1.1-36.3%。造林结构以密度为1.5×1.5m或2×3m郁闭度为0.3-0.65的片林,其气候生态效应最佳。

  • 标签: 荒漠草原 造林气候生态效应 防护林 草地小气候 牧草 载畜量
  • 简介: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乞今为止仍有争议,缺乏一个普遍接受的定义。但人和环境总是地理学家所关注的对象。人和环境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所以甚至有人主张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生态系统(Ecosystem),如西德的地理学家W、沃尔克(Woehlke)就持这种观

  • 标签: 气候模型 沃尔克 农业气候 气候资源潜力 生态气候 适宜度
  • 简介:摘要本文基于名山30年整编气候资料和区域站资料,采用目前运用较广泛和成熟的人体舒适度指数、温湿指数和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以期为开发当地旅游气候资源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名山区气候清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夏季年平均气温为23.8℃,同人体最舒适气温较为接近,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4.5℃,气温相对不高,出现高温酷暑天气的概率较低,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5.6℃,虽有凉意,但并不严寒,气温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温度气候资源较为适宜。夏季舒适日数较多,降水量充沛,气象景观丰富,独特的气候优势对夏季避暑纳凉提供了有利条件;结合人体舒适度和温湿指数,名山区春季和秋季适宜旅游,夏季较适宜旅游,冬季不适宜旅游。

  • 标签: 生态特征 旅游 气候资源 名山区
  • 简介:本文对迟栽大苗不同栽期的热量分配、冠层内部光强分布、通风状况以及产量结构因素和最终产量进行较全面的考察分析,从而确定营口地区适用于迟栽的水稻品种和迟栽晚限。采用品种:辽粳5号、D56;本田移栽

  • 标签: 迟栽 气候生态 最终产量 产量结构 光强分布 通风状况
  • 简介:通过分析1978—2013年三北(东北、西北、华北)防护林建设区降水、气温等气象要素变化与植被生态质量的相互关系,以及1961—2013年我国主要草原区气象要素变化与草原生产力的相互关系,指出2000年以来北方降水增多导致三北防护林地区植被生态质量持续好转,且2000年以来在降水增加、生态工程实施的情况下,北方草原生态恶化的局面有所改变。进一步根据RCPs排放情景和预估的我国未来气候变化,指出未来30~60年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呈现暖湿化趋势,利于巩固和扩大三北防护林和草原生态建设成果,缩短生态恢复的时间;但气候增暖会增加森林和草原火灾及病虫害的发生范围和频率。在对策上,指出应充分利用北方气候暖湿化的正效应,加快三北防护林建设和北方草原生态恢复;同时加强防护林和草原适应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的科学研究。

  • 标签: 气候变化 生态保护工程 影响 对策建议
  • 简介:  摘要:农业生态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的影响逐渐加强。本文以乌鲁木齐地区为例,分析该地区农业生态现状,从降水、气温、农作物三个方面分析气候对农业生态的影响,提升该地区对农业生态的重视,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关键词:农业发展 ; 农业生态 ; 气候变化     随着气候变化的多样性,农业生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农业发展面临巨大困难。乌鲁木齐位于天山以北,准噶尔盆地以南,水资源丰富土壤肥力大。但是近年来全球变暖,人口数量逐渐增加,用水量变大,水资源浪费严重,农业发展缺乏优良的生态环境。     1 乌鲁木齐地区农业生态现状     乌鲁木齐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干旱半干旱是其主要气候类型,农业生产环境脆弱。近年来,随着过度放牧、垦拓荒地等现象的增多,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农业生态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具体表现为部分地区土地沙漠化严重,种植面积缩小,水循环系统破坏,水资源紧缺,降水量逐渐减少。不仅如此,农业生产中为提高农作物产量,缩短成熟期,对农作物大量施肥,土壤环境遭到破坏,土地肥力降低。为解决劳动力过剩等问题,现代化工厂数量逐渐攀升,产生大量污水等废弃物,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1] 。     2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的影响     2.1 气候变化对农业用水的影响     近年来从气象部门的数据显示中可以看出,降水量总体攀升,但由于受各地区地理环境、工业生产等因素影响,降水量出现不均匀的现象。我国南部降水量逐渐增加,北部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以乌鲁木齐地区为例,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并以每年 50mm 的速度下降。与此同时全球气温普遍升高,夏季水分蒸发速度快,降水量减少,导致土壤含水量不足,水资源出现紧缺。长此以往,地下水位下降,部分河流流量减少,塔里木河部分流域经常出现断流现象。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在不同时期对农作物进行灌溉,为农作物提供优良的生长环境,降水量逐渐降低、地下水位下降、河流断流导致乌鲁木齐地区淡水资源紧缺,农业生产中的灌溉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该地区夏季气温最高可达 40℃ ,水分蒸发速度快,土壤中的水分快速流失,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含水率。夏季是农作物快速生长的季节,水分不足会阻碍农作物的生长速度,降低农作物产量。     2.2 气候变化对天气情况的影响     气候变化会导致极端天气增多,极端天气主要包括沙尘暴、寒潮天气、干旱等。沙尘暴是北部地区常见的极端天气,沙尘暴出现空气中会悬浮大量的沙尘物质,不仅如此还会伴随大风,等级划分成弱、次强、强、超强类型,最高可达 12 级风力。沙尘暴主要集中在春季,这一时期正是农耕阶段,农作物处于幼苗期,强风对幼苗造成严重破坏,影响其正常生长。寒潮天气的危害仅次于沙尘暴,寒潮天气会带来大幅度降温,且常出现在秋收季节。此类天气会带来至少 10℃ 的降温,致使农作物冻伤,影响经济效益。干旱天气主要是由于气温过高,降水量不足等因素引起的,是危害农业生态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全球气温的持续攀升,干旱现象逐渐增多。近年来,乌鲁木齐地区干旱现象频频发生并呈上升趋势,此类天气会造成土壤含水量下降,加速水分蒸发,降低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尤其是需水量大的农作物,严重干旱会直接导致农作物枯死,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2] 。     2.3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     气温普遍攀升伴随着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这类物质会影响农作物生长速度,降低产量。主要受影响作物是花生,其果实生于土壤中,二氧化碳增多会导致果实不饱满。小麦遭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冬小麦,产量会呈波动趋势,具有不稳定性,但是一年一熟地区的小麦遭受影响不大,整体产量比较稳定。在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倡导下,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影响农作物生长及产量的主要因素,受气候变化影响,农作物种植时间被迫改变,错过了最佳生长期,成熟期缩短,严重影响了农作物质量。不仅如此,强烈的气候变化会导致气温不稳定,自然灾害频发,病虫害加剧。病虫害现象会破坏农作物生长环境,不同程度地影响农产品质量,严重降低产量,减少国内粮食供给。粮食储存量降低,进口数量增加,为经济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除上述情况,冬季气温升高引发冰雪提前融化,空气湿润程度增加,促使降雨天气来临,由于降水量有限,雨季提前会导致干旱期一同提前,农作物生长阶段会长期处于干旱期,阻碍农作物生长速度。农业生态环境存在诸多不稳定性,气候变化成为威胁农业生态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引发降雨、气温、虫害等异常现象,为农业生产带来隐患。     3 结语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的影响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关系到农作物产量是否提高。气温升高,降水不均匀成为现阶段制约乌鲁木齐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加强对农业生态的重视程度,保证农业稳步发展,从而提升农作物的經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常浩娟,刘卫国 . 气候变化背景下气象灾害影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经济的动态效应分析 [J]. 生态经济, 2019 , 35 ( 05 ): 125-129.     [2] 戴清秀,王鹏程 . 低碳背景下四位一体循环农业模式研究——以新疆南疆棉花秸秆资源循环利用为例 [J].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9 , 31 ( 01 ): 64-74. 

  • 标签:
  • 简介:摘要:统计分析近1990-2019始兴县气温、降水量、日照及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对始兴县生态旅游的资源做出评价和分析,并结合始兴县旅游气候资源实际,提出利用气候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一些思路。

  • 标签: 始兴县 气候 生态旅游
  • 简介: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四川盆地东部沿江两岸,地跨东经105°11′~110°12′,北纬28°10′~32°15′之间,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区内热量条件丰富,作物生长季长,雨量充沛,特别是水稻生长期间水热同季,气象条件优越,是我国水稻最适宜生长区之一,全市中稻产量约占全年粮食总产的50%。重庆市境内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差异明显,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有很大影响,过去,有关专家学者曾对川东南水稻的气候适应性进行过研究,笔者曾利用不同地区小麦试验资料对小麦气候生态进行了研究,但利用不同地区水稻试验资料进行研究的报道还不多见。为此,本

  • 标签: 气候生态适应性 生育期 重庆市 幼穗分化 气象条件 有效穗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适应地方生态气候的建筑设计,结合理论实践,在简要阐述适应地方生态气候建筑设计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适应地方生态气候的建筑设计的策略。得出要想设计出适应地方生态气候的建筑工程,就必须建筑设计中,融入当地生态气候、环境等因素的结论,希望对相关单位有一定的参考性建议。

  • 标签: 适应 地方生态气候 设计原理 建筑设计
  • 简介:摘要: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气候变化会导致自然灾害,进而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生产资料安全和生活质量产生消极影响,据研究,气候变化甚至会引发全人类的灭亡,所以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迫在眉睫,保护生态环境是应对气候变化的良方,所以要协同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环境两项工作。本文将阐述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分析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

  • 标签: 气候变化 生态环境 协同推进 国际合作 生态文明建设
  • 简介:摘要: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气候变化会导致自然灾害,进而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生产资料安全和生活质量产生消极影响,据研究,气候变化甚至会引发全人类的灭亡,所以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迫在眉睫,保护生态环境是应对气候变化的良方,所以要协同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环境两项工作。本文将阐述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分析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

  • 标签: 气候变化 生态环境 协同推进 国际合作 生态文明建设
  • 简介:摘要:生态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应对是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本论文以生态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应对的关系为重点,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机制。同时,研究了碳达峰和碳中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和科技创新措施。通过本研究,我们将更好地了解生态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应对之间的关系,为推动碳达峰和碳中和提供有效的政策和科技支持。

  • 标签: 生态环境保护 气候变化应对 碳达峰 碳中和
  • 简介:文章针对岱海湖水恶化、湖盆萎缩,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湿地面积锐减、功能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着重在气候条件方面对岱海湿地变化产生的一些可能影响作了详细分析与说明,并提出相应防治对策.

  • 标签: 岱海湿地 生态问题 气候因素 防治对策
  • 简介:气候变化常伴随着区域气温及降雨条件等发生变化,对湿地水文、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水质与水循环、湿地能量平衡与湿地生态功能等产生较大的影响.湿地水文条件是决定湿地生态过程的关键因子,气候变化引起的地表积水水位变化直接影响湿地植物优势种群结构的演替及氧化-还原环境条件的变化,导致湿地生态过程的变化及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和时空分布特征等的变化.气候对湿地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还包括营养物质和矿物质的循环及食物链的动态变化等.

  • 标签: 湿地 全球气候变化 水文条件 生态功能
  • 简介:摘要适应地方生态气候建筑设计主要是指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充分的考虑气候因素,如日照、温度、遮阳等等,其主要目的是让建筑充分的利用气候资源,以此实现节能。生态气候建筑设计是一种环保建筑设计,其发展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模式,值得我们推崇。本文对生态气候的分类进行分析,并提出其相应的建筑设计,同时阐述当前使用较为广泛的生态气候建筑设计,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地方生态气候 建筑设计 节能
  • 简介:气象是天气、气候气候变化概念的集合。昭苏的气象特征是由其特定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形、辽阔的地域、多样的自然环境等因素所决定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要想促进"气候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准确把握其气候特点,合理开发利用其气象资源,使气象资源真正成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和公共性的社会资源。

  • 标签: 气象资源 生态县 建设
  • 简介:摘要 :通过对我国 7个典型地区和国外著名酿酒葡萄产区的温度、光照、降水等气候因子的对比分析,以及葡萄栽培调查表明,温度和光照不是我国酿酒葡萄栽培的限制性因子,而年降雨量特别是6-9月的降雨量则是影响我国酿酒葡萄栽培和葡萄酒质的重要因素。因而,我国在区划酿酒葡萄栽培区及选择品种时,应重点考虑各地区的降雨量。

  • 标签: 酿酒葡萄 适应性 气候因素 气候区
  • 简介:利用共和盆地共和、贵南2个气象站1961~2006年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年和四季的气候特征及气候变化趋势,并对气候突变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近50年来共和盆地表现出气温升高、降水量呈微弱增加、地表蒸发量增大的变化趋势,并且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变化趋势更加明显。这种气候变化趋势加速了共和盆地草地退化和沙化,同时人类活动又加剧了共和盆地草地的退化和沙化趋势。

  • 标签: 共和盆地 草地 气候暖干化 草地沙化
  • 简介:摘要建筑回应自然的主要方式之一是结合地方气候。只有积极回应地方气候条件,建筑才能从基本上最大程度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的利用,天然冷源的利用,自然采光、通风、降温等,才能尽可能多地降低能耗、提高效率,从而达成“生态建筑”这一使命。不同的国家地域,不同的气候环境特征对各自地区的建筑设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今天,这种对“生物气候地方主义”类型的生态建筑的研究,对使建筑与环境达到和谐共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地方气候 生态建筑 技术研究
  • 简介:摘要:目前,在我国可持续性战略发展的推动之下,正处于发展格局变动的新时期。光伏电站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由于目前人们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在发展过程中,对于工程设备和周边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而目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部分问题严重的阻碍了周边环境的健康发展对于气候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太阳能光伏电站对于生态环境气候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 标签: 太阳能 光伏电站 环境保护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