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兴国县广泛分布着红层地层 , 红层区的城镇和农业人口集中区存在供水与缺水问题,长期没有根本解决,威胁到缺水区农民的生存环境,制约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的实现。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引起湖沼消失、植被枯亡等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加剧。如何合理开发利用红层区地下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睡眠脑电慢波活动(SWA)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睡眠中心以打鼾为主诉并完成整夜多导睡眠图(PSG)监测的7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46例,年龄(55.3±5.2)岁;依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4组:单纯打鼾组(AHI<5次/h)、轻度OSA组(5次/h≤AHI<15次/h)、中度OSA组(15次/h≤AHI<30次/h)、重度OSA组(AHI≥30次/h),分别在整夜睡眠期、非快速眼动(NREM)期和快速眼动(REM)期中,先比较各组间5个频带的绝对脑电能量;然后比较4组SWA的相对值在NREM周期的分布;并进一步分析所有受试者中SWA与AHI及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在整夜睡眠期、NREM期和REM期,中度和重度OSA组的SWA均低于轻度OSA和单纯打鼾组[整夜睡眠期:(120.3±49.4)、(125.6±65.5)比(147.1±68.3)、(163.1±66.7)μV2,NREM期:(143.9±60.0)、(146.6±77.1)比(173.6±79.8)、(193.7±82.4)μV2,REM期:(39.9±14.7)、(41.4±13.1)比(48.4±20.8)、(52.6±21.7)μV2],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从第1个NREM周期到第4个NREM周期,各组的SWA相对值均呈减小趋势。单纯打鼾组、轻度及中度OSA组4个NREM周期间的相对SW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重度OSA组在4个NREM周期的相对SWA分别为(156.5±0.5)%、(149.6±±0.4)%、(135.1±0.4)%、(121.7±0.4)%(P=0.053);在第4个NREM周期,重度OSA组的相对SWA高于轻度OSA组[(85.5±0.3)%比(121.7±0.4)%](P=0.004);第1个NREM周期SWA与ESS评分负相关(r=-0.239,P=0.043),整夜SWA、NREM期SWA、REM期SWA及4个NREM周期SWA与AHI均无相关性(r=-0.095、-0.092、-0.174、-0.161、-0.089、-0.024、-0.115,均P>0.05)。结论OSA患者的SWA有内在稳定性,且与患者的日间嗜睡程度有关,是评估OSA患者日间嗜睡程度的潜在指标;SWA作为睡眠质量评价指标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动态分析,关注其周期性变化。
简介:电磁法是识别四川盆地优质页岩储层的有效手段,而岩石电阻率是其进行“甜点”预测的重基础之一.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孔渗测试、电阻率测量等手段确定龙马溪组页岩在不同沉积环境下的成岩过程,并讨论成岩作用对岩石电性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川南龙马溪组页岩处于晚期成岩阶段,成岩作用通过控制页岩孔隙发育特征,进而控制岩石的电性特征.龙马溪组上段浅水陆棚主受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的影响,造成样品呈高电阻率、低孔隙度和低TOC含量的特征,龙马溪组下段深水陆棚主受生烃作用和溶蚀作用的影响,造成样品呈低电阻率、高孔隙度和高TOC含量的特征.研究结果为川南龙马溪组海相页岩电性特征变化规律提供了地质意义,也为川南龙马溪页气储层的测井解释和电法“甜点”预测提供了有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AZOOR)患者的全视野ERG (ff-ERG)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观察性研究。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确诊为AZOOR的42例患者62只眼(AZOOR组)纳入研究。所有患者眼底均无明显局限病灶。62只眼中,BCVA<0.1者16只眼,0.1≤ BCVA≤0.5者27只眼,BCVA>0.5者19只眼。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门诊就诊并通过眼科详细检查排除包括屈光不正在内的所有眼部病变的正常志愿者40名80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检眼均采用德国Roland视觉电生理检查系统行ff-ERG检测。分别记录暗适应0.01 ERG、暗适应3.0 ERG、暗适应3.0振荡电位、明适应3.0 ERG及明适应30 Hz闪烁ERG各反应诱发出的波形峰时及振幅。两组之间ff-ERG各反应峰时及振幅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AZOOR组组内不同BCVA患眼之间ff-ERG各反应峰时和振幅的比较采用方差检验。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ZOOR组暗适应0.01 ERG b波(t=3.601、-6.120)、暗适应3.0 ERG a波和b波(t=2.627、-4.263、3.719、-5.866)、暗适应3.0振荡电位P2波(t=-6.625)、明适应3.0 ERG a波和b波(t=3.762、-3.612、3.648、-3.739)及明适应30 Hz闪烁ERG P波(t=-3.832)峰时均明显延迟,振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ZOOR组组内不同BCVA患眼比较,其暗适应0.01 ERG b波振幅(F=3.950)、暗适应3.0 ERG a波峰时和b波振幅(F=4.408、4.876)、暗适应3.0振荡电位P2波振幅(F=4.295 )、明适应3.0 ERG b波振幅(F=4.344)以及明适应30 Hz闪烁ERG P波振幅(F=4.483)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余各反应波形峰时、振幅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与0.1≤BCVA≤0.5及BCVA>0.5者比较,BCVA<0.1者暗适应0.01 ERG b波、暗适应3.0 ERG b波、暗适应3.0振荡电位P2波、明适应3.0 ERG b波和明适应30 Hz闪烁ERG P波振幅均明显降低,暗适应3.0 ERG a波峰时明显延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AZOOR患者ff-ERG表现为各反应峰时延迟、振幅降低;BCVA越差,ff-ERG各反应振幅降低程度越明显。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力发展风电工程,以中尺度气象模式结合气象站和多个测风塔同步观测资料校准,得到的水平分辨率1km、时间分辨率为10min的精细风场数据为基础,研究了中国大规模风电外送工程之一的某地区的风电容量系数、风电可信容量系数以及风电峰谷系数等关键风电参数的区域同步波动特性,比较了不同大小范围的各项参数指标的差异,发现风电并网区域范围的增大对风电上网的波动性具有明显的平滑效应,表现在风电容量系数、风电峰谷系数的逐时变化和年度变化幅度均显著削减,风电可参加受端电网电力平衡的比例也明显提高;区域风电外送对受端电网有一定的正调峰和反调峰效果,时段差异明显;基于受端电网负荷高峰时段,以85%和95%预定保证率下某地区的风电可信容量分别为9%和5%,采用风电容量系数平均值计算的风电可信容量则可达29%。
简介:目的探讨右房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电生理学特征、靶点标测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方法40例右房房速病人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房速靶点标测采用激动标测方法,用两根大头消融导管在右房内交替移动标测寻找靶点,采用预设60~65℃温控放电消融。结果经电生理检查证实40例房速中10例为自律性房速,30例为非自律房速。36例(90%)射频消融即刻成功,36例有39个房速病灶位,其分布:房间隔21个,右房侧壁15个,希氏束旁(Koch三角尖)2个。4例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改良房室结成功,3例合并心房扑动划线消融成功。有1例希氏束旁房速术后出现Ⅲ°AVB。结论右房房速射频消融成功率较高,其病灶部位以房间隔或右房侧壁为多见,希氏束旁房速消融应注意防止出现AVB并发症。
简介:摘要:为了解龙门山断裂带东侧彭州地区深部电性及地质结构特征,本文基于“大陆电磁参数标准网实验研究”项目在该地区31°N104°E建立的大地电磁标准点实测资料。采用OCCAM二维反演对测站南北、东西向剖面的宽频数据进行二维反演,从电性结构推断该地区的莫霍面深度在45km左右。结合地质资料得出:该地区由滨太平洋板块向北西向推挤,产生一系列收敛于壳内的北西向高导电性层裂带和北东向的断裂带,加之多个时期的地壳运动,从而形成了该地区构造带上部及下部高导电性、中间低导电性夹高导电性的独特电性结构框架。
简介:运用专家访谈、肌电测量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12名体育教育、运动系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单杠屈伸上动作技术的训练学与肌电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屈伸上整个动作的完成与股直肌、腹直肌的肌肉力量关系很大,对动作技术的完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群体学生在动作完成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用力状态,顺利完成动作的群体肌肉用力相对更为集中、经济,节省体力,而勉强完成动作的群体所表现的用力却是杂乱无章,竖脊肌的用力过多等状态,对动作的完成有阻碍;因个体和技术特点的不同,在完成动作时各肌群的用力有一定的差异。建议在重视各阶段主要肌肉用力的同时,不能忽视相关肌群对动作完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