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肺结核是严重威胁我国的呼吸道疾病,在日常生活中防控肺结核的措施不断普及于大众,但由于其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病变性导致根治困难,在肺结核的临床诊断治疗当中,病患医治过程中对抗肺结核的药物多发耐药性,耐药性肺结核病人在目前临床医学的诊治手段尚未完善,本研究将从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第二人民医院耐药肺结核患者临床诊断展开研究,从耐药肺结核的产生与传播,诊断与治疗方面展开浅析。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晕厥单元对提高疑似晕厥患者诊断效率和治疗预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新乡医学院附属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235例疑似晕厥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晕厥单元建设前)就诊者109例,2019年5—10月(晕厥单元建设后)就诊者128例。参考201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晕厥诊断与管理指南和《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根据《中国晕厥中心建设专家建议》及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进行晕厥单元建设。比较晕厥单元建设前、后患者的检查阳性率、治疗情况、治疗费用;就诊后1年门诊分别随访到67例和104例患者,比较门诊随访率、复发率、再住院率、就诊满意度、生存质量。结果晕厥单元建设后倾斜试验[61.90%(78/126)]、动态心电图监测[64.29%(81/126)]、运动试验[7.14%(9/126)]、有创电生理[40.48%(51/126)]、心脏影像学检查[9.52%(12/126)]、24 h血压监测[55.56%(70/126)]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晕厥单元建设前[44.95%(49/109),36.70%(40/109),5.50%(6/109),10.09%(11/109),2.75%(3/109),40.37%(44/1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19.28、23.11、6.93、28.18、15.85、11.61,均P<0.01)。晕厥单元建设后患者病因诊断率为87.30%(110/126),明显高于晕厥单元建设前的77.06%(84/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21.70,均P<0.01);晕厥单元建设后患者从发病到心脏评估的时间[(3.68±1.93)h]、住院时间[(6.17±1.52)d]均明显短于晕厥单元建设前[(7.31±2.64)h,(10.83±2.09)d],住院率[3.17%(4/126)]、院内病死率[0.79%(1/126)]及治疗花费[(4.91±1.14)千元]均明显低于晕厥单元建设前[8.26%(9/109),2.75%(3/109),(7.05±2.53)千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49,P<0.01;t=8.62,P=0.02;χ²=15.83,P<0.01; χ²=10.03,P<0.01;t=6.17,P=0.03)。晕厥单元建设后门诊随访率[82.54%(104/126)]、就诊满意度[91.35%(95/104)]明显高于晕厥单元建设前[61.47%(67/109),[64.18%(43/67)],复发率[14.42%(15/104)]、再住院率[7.69%(8/104)]明显低于晕厥单元建设前[40.30%(27/67),23.88%(1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17.30、15.08、20.36、18.56,均P<0.01)。晕厥单元建设前患者心理状况、生理状况、环境状况、社会关系、总体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晕厥单元建设后[(43.62±12.84)比(59.13±13.95),(43.10±11.31)比(55.86±12.09),(52.35±12.76)比(63.58±13.05),(54.87±12.08)比(67.91±14.23),(58.42±11.87)比(69.28±13.5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74,P=0.03;t=7.50,P=0.03;t=8.66,P=0.02;t=9.77,P=0.01; t=8.46,P=0.02)。结论建立规范化的晕厥单元有利于提高晕厥的诊断效率,降低诊疗成本,提升患者的预后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晕厥单元对提高疑似晕厥患者诊断效率和治疗预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新乡医学院附属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235例疑似晕厥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晕厥单元建设前)就诊者109例,2019年5—10月(晕厥单元建设后)就诊者128例。参考201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晕厥诊断与管理指南和《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根据《中国晕厥中心建设专家建议》及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进行晕厥单元建设。比较晕厥单元建设前、后患者的检查阳性率、治疗情况、治疗费用;就诊后1年门诊分别随访到67例和104例患者,比较门诊随访率、复发率、再住院率、就诊满意度、生存质量。结果晕厥单元建设后倾斜试验[61.90%(78/126)]、动态心电图监测[64.29%(81/126)]、运动试验[7.14%(9/126)]、有创电生理[40.48%(51/126)]、心脏影像学检查[9.52%(12/126)]、24 h血压监测[55.56%(70/126)]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晕厥单元建设前[44.95%(49/109),36.70%(40/109),5.50%(6/109),10.09%(11/109),2.75%(3/109),40.37%(44/1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19.28、23.11、6.93、28.18、15.85、11.61,均P<0.01)。晕厥单元建设后患者病因诊断率为87.30%(110/126),明显高于晕厥单元建设前的77.06%(84/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21.70,均P<0.01);晕厥单元建设后患者从发病到心脏评估的时间[(3.68±1.93)h]、住院时间[(6.17±1.52)d]均明显短于晕厥单元建设前[(7.31±2.64)h,(10.83±2.09)d],住院率[3.17%(4/126)]、院内病死率[0.79%(1/126)]及治疗花费[(4.91±1.14)千元]均明显低于晕厥单元建设前[8.26%(9/109),2.75%(3/109),(7.05±2.53)千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49,P<0.01;t=8.62,P=0.02;χ²=15.83,P<0.01; χ²=10.03,P<0.01;t=6.17,P=0.03)。晕厥单元建设后门诊随访率[82.54%(104/126)]、就诊满意度[91.35%(95/104)]明显高于晕厥单元建设前[61.47%(67/109),[64.18%(43/67)],复发率[14.42%(15/104)]、再住院率[7.69%(8/104)]明显低于晕厥单元建设前[40.30%(27/67),23.88%(1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17.30、15.08、20.36、18.56,均P<0.01)。晕厥单元建设前患者心理状况、生理状况、环境状况、社会关系、总体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晕厥单元建设后[(43.62±12.84)比(59.13±13.95),(43.10±11.31)比(55.86±12.09),(52.35±12.76)比(63.58±13.05),(54.87±12.08)比(67.91±14.23),(58.42±11.87)比(69.28±13.5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74,P=0.03;t=7.50,P=0.03;t=8.66,P=0.02;t=9.77,P=0.01; t=8.46,P=0.02)。结论建立规范化的晕厥单元有利于提高晕厥的诊断效率,降低诊疗成本,提升患者的预后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在肺结核早期诊断中予以肺结核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150例肺结核患者为肺结核组,另选取同期接受治疗的50例非结核肺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痰培养、结核菌素皮肤试验、血清结核抗体检测、γ干扰素释放试验及结核分枝杆菌基因检测,比较早期诊断中不同检验方法对肺结核的检出情况。结果:结核分枝杆菌基因检测对肺结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痍培养、结核菌素皮肤试验、血清结核抗体检测及γ干扰素释放试验(均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疑似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希望能为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7月在本院进行直立倾斜试验检查的400例疑似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按照直立倾斜试验结果将患者分为阴性组205例、阳性组195例。阴性组中,男性104例,女性101例,年龄(41.62±8.15)岁;阳性组中,男性102例,女性93例,年龄(40.84±7.63)岁。对两组患者的P波时限、P波电轴、校正QT间期(QTc)进行观察比较。结果阳性组患者晕厥时的P波时限为(95.63±38.47)ms,阴性组为(88.59±17.07)ms(P<0.05);阳性组患者晕厥前的P波电轴为(69.85±18.16)°,阴性组为(65.79±16.48)°,阳性组明显右偏(P<0.05),而阳性组患者晕厥时、晕厥后的P波电轴分别为(62.85±25.37)°、(56.85±22.43)°,阴性组分别为(68.45±15.28)°、(68.46±16.33)°,阳性组则显著左偏(均P<0.05)。阳性组患者晕厥前的QTc为(418.67±92.33)ms,明显短于阴性组的(435.74±59.27)ms(P<0.05)。结论对于直立倾斜试验结果为阳性的疑似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来讲,其心电图特征具有一定的独特性,P波时限、P波电轴以及QTc能为预测血管迷走性晕厥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 目的:莫西沙星联用抗结核药物对耐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因耐药肺结核在本院治疗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结核治疗致肺结核患者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7例抗结核治疗的肺结核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研究。对所选87例患者的一般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饮酒、吸烟等状况)进行认真统计,同时还应明确患者的既往史与治疗情况,然后使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法开展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抗结核治疗期间,艾滋病史、肝病史以及营养不良等因素均与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P均<0.05)。结论:由于受艾滋病史、肝病史以及营养不良等危险因素的影响,肺结核患者容易在抗结核治疗期间出现药物性肝损伤,为了能够有效缓解肝脏损伤程度,临床应在早预防、早发现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对氯法齐明的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结核科1 770例肺结核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1 225例,女545例,年龄8~92(43.2±15.2)岁。采用比例法药物敏感试验(简称药敏试验)对结核菌株进行抗结核药物耐药性检测,计数资料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1 770例结核患者中,对氯法齐明敏感患者1 713例,耐药患者57例,耐药率为3.2%(57/1 770),其中复治患者氯法齐明耐药率明显高于初治患者[5.8%(38/656)比1.7%(19/1 114),χ²=22.129,P=0.000];多耐药、耐多药及广泛耐药患者对氯法齐明耐药率分别为1.0%(17/1 770)、1.2%(21/1 770)、1.1%(19/1 770);有住院史的耐氯法齐明的耐多药及广泛耐药患者耐药率2.4%(14/594)、2.7%(16/594)分别高于无住院史的患者0.6%(7/1 176)、0.3%(3/1 1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10.447、22.099,P=0.001、<0.001)。结论肺结核患者对氯法齐明的耐药率较低,可提高耐药肺结核病患者治疗成功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