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目的:进一步研究耳鼻喉手术后疼痛的临床治疗方式效果。方法:选择 2018 年 1月 -2019 年 1月间我院收治的耳鼻喉术后患者 100例,将 100例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 50例,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疼痛程度明显降低 (P<0.05),治疗组患者镇痛有效率 (96. 0%)显著高于对照组镇痛有效率 (84.0%),有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药物镇痛治疗对耳鼻喉手术后患者的疼痛治疗效果明显,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镇痛效果,有效促进疾病恢复。 【关键词】耳鼻喉手术;术后疼痛;临床分析
简介:摘要 : 目的:分析耳鼻喉手术后疼痛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 40 名耳鼻喉科手术入院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20 例。观察组采用双氯芬酸钠片治疗术后疼痛,对照组采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疼痛程度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7.4 %,对照组为 84.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临床治疗后,观察组疼痛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在临床上与统计学相符,具有可比性。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双氯芬酸钠片在耳鼻喉手术术后疼痛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这是一种相对先进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外科患者手术后疼痛的护理管理方法。方法:选取重庆市巴南区一品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在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收治的 48例外科手术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应用综合性术后疼痛护理管理方法)和对照组(应用常规术后疼痛护理管理方法),每组均为 24例。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外科手术患者对护士的总满意率、护理结束后不同时间点( 24h、 48h、 72h)的平均 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结果:实验组外科手术患者对护士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护理结束后不同时间点( 24h、 48h、 72h)的平均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外科患者手术后进行综合性的术后疼痛护理管理可显著提高总满意率,降低 VAS评分。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耳鼻喉科手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该院耳鼻喉科收治的患者 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65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毕、术后第 3天、第 7天的疼痛程度、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第 3天、第 7天的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健康教育、技术水平、沟通交流、服务态度、心理支持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 96.9%高于对照组的 8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耳鼻喉科手术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减阈疼痛护理对痔疮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该院接受痔疮手术治疗的患者96例,随机等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于常规组的基础上增用减阈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疼痛情况,创面愈合情况,术后1 d、2 d水肿情况,住院时间、医疗费用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术后1 d、2 d以及术后最高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出院前创面评分、创面愈合时间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术后1 d、2 d水肿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均低于常规组,而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减阈疼痛护理可显著减轻痔疮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同时促进创面的愈合,改善水肿状况,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手术路径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疼痛比较及慢性疼痛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150例,根据单双数字法将患者分为无张力组和腹腔镜组,每组75例。无张力组采用无张力修补术,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急性和慢性疼痛情况,并采用Logistic模型探讨影响慢性疼痛的因素。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无张力组,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无张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状态、躯体疼痛和精力得分均高于无张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1、3、5 d的疼痛评分均低于无张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和12个月,腹腔镜组慢性疼痛率为4.00%和2.67%,无张力组为3.33%和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5岁、性别为女、有吸烟史、疝环直径>3.0 cm和切口感染是术后6个月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腹腔镜手术是保护因素。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能显著降低术后早期疼痛,是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保护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 疼痛护理模式对心脏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护理满意度的临床影响。 方法: 选取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2 月我院收治的心脏手术患者 58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 28 例)和对照组( 3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 疼痛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状况及对护理的满意度。 结果: 术后半小时,两组疼痛评分相近,术后 1h 、 2h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 96.43% ,高于对照组 73.33% ;组间差异均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心脏手术采用 疼痛护理模式能减少患者术后疼痛,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胸腹部肿瘤手术患者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本院无线镇痛管理系统数据库内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0月22日行胸腹部肿瘤手术患者资料,均采用术后智能化PCA管理,年龄≥18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Ⅳ级。麻醉方法为静吸复合麻醉。根据术后72 h内静态或动态疼痛数字评分(NRS)分为中重度疼痛(中度疼痛:静态或动态NRS评分4~6分,重度疼痛:静态或动态NRS评分≥7分)组和非中重度疼痛组。收集患者一般情况指标、镇痛方式、手术方式及手术类型等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 394例患者,中重度疼痛组1 194例,非中重度疼痛组3 200例,中重度疼痛发生率27.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46~69岁、饮酒史、开放手术、胸部及胸腹部联合手术是肿瘤手术患者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男性、年龄46~69岁、饮酒史、开放手术、胸部及胸腹部联合手术是胸腹部肿瘤手术患者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