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SA接入治疗晚期肿瘤病人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接诊的晚期肿瘤病人40例,对其进行DSA介入治疗,包括24例肝癌患者,有22例使用多种不同化疗药物治疗。总结治疗效果。结果本次研究中有24例肝癌病人,10例胃癌病人,6例直肠癌病人治疗总有效率为90%,本次治疗中有2例弥漫性肝癌病人和2例胃癌病人治疗无效死亡。结论对于无法手术的晚期肿瘤病人使用就DSA介入治疗能够明显控制肿瘤生长,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对于手术后的晚期肿瘤病人进行DSA辅助治疗,能够在减少化疗药物副反应的情况下,提高治疗效果,因此,DSA治疗晚期肿瘤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DSA介入治疗 晚期肿瘤 效果
  • 简介:近年来心脏介入治疗,包括心脏起博器安置术、射频消融、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等,已成为一种较成熟的新的心脏病治疗方法,因其痛苦小、恢复快、疗效好,为临床广泛应用.但作为新的治疗手段,有关的医学知识还未能在广大患者及健康人群中普及.对于这种新技术、新疗法一部分人可能会产生许多疑虑,甚至恐惧心理.患者术前的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状况与术后恢复、疗效及预后密切相关.本文总结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自1995年开展介入治疗以来,对患者术前进行心理干预的一些经验.

  • 标签: 心脏介入治疗 心理干预 治疗手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护理方法。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病情变化,对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护理、心理、饮食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方法。结论有效的术前及术后护理,对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原发性肝癌 护理
  • 简介:  2.2术后并发症及护理@pagebreak@  2.2.1穿刺局部出血及血肿  患者术后穿刺部位沙袋应加压12小时,我们采用患者在术中注入化疗药物前肌注胃复安10毫克,本组16例发热病人

  • 标签: 介入治疗护理 护理体会 病人介入治疗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孙美冬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17
  • 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广东省广州市  510120
  • 简介:摘要: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目前国内外治疗中晚期肝癌首选的介入治疗手段。TACE术后会产生发热、疼痛、恶心呕吐等一系列并发症。合理的临床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生活品质。本文旨在探讨TACE术后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为相关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肝癌介入治疗 病人护理干预 护理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总结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病人的整体护理对策。方法对本院自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经脑血管造影,发现脑动脉瘤或动脉瘤破裂出血83例病人,并行脑动脉瘤栓塞治疗,在术前、术中、术后运用整体护理做好护理,及时查出和预防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及不可逆的神经功能障碍。手术成功率达96.58%,其中67例为完全栓塞,占80.72%,栓塞>90%占13例,占15.66%,出现过度灌注2例,占2.40%,剧烈头痛1例,占1.20%,术后74例病人阳性体征完全消失,9例病人其中并发动脉瘤破裂出血7例部分功能未恢复。结论运用整体护理对正确评估病人,及时采对有效护理对策是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成功保证上。

  • 标签: 脑动脉瘤 介入栓塞治疗 整体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51例原发性肝癌病人接受TACE治疗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51例中,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28例,轻度缓解(MR)16例,未缓解(NR)2例,总有效率64.71%。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发热和胃肠道反应等,大多为轻度,经过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毒副反应明显减轻,未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结论: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有利于治疗的顺利完成。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疗效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图片指导手册在咯血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急诊行介入手术的咯血病人140例随机分为图片组和对照纽各70例,图片组在介入手术前应用自制图片指导手册进行健康宣教,对照组术前按护理常规内容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前、中、后生理指标,介入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医生对病人配合的满意度。[结果]两组病人生理指标、介入手术时间、病人对护士健康宣教满意度及医生对病人配合满意度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图片指导手册进行健康宣教,能够减少病人在应激状态下的不良反应,稳定病人的情绪,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 标签: 咯血 介入治疗 健康教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介入治疗病人不良反应的“联合预防”模式的切实有效合理性。方法介入治疗病人联合性用药、预防、干预,效果明显,总结分析。结果防止不良反应,稳定情绪,思想放松,舒适度得以提高。结论依托有价值的医学信息与临床实证相结合,解决病人的实际问题,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 标签: 不良反应 联合预防 循证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的发展与进步,介入技术已经在临床工作中得到广泛的普及与应用,不同类型的该病患者都从中受益,为了临床工作的便捷,医学从业者提供决策与研究的方向和依据,笔者特综述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介入术治疗 冠心病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病人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80例,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后其心律失常发病率为5.0%、穿刺点出血发生率2.5%、排尿困难发生率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12.5%、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临床治疗中,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速度,以及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意义,值得我们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119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进行问卷调查,并与普通人群参考值比较。[结果]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病人SF-36各维度评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生理机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生理职能、精力、一般健康状况,除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维度外,其他维度与普通人群SF-36参考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加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病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有效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冠心病 介入治疗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信息支持对减轻冠脉介入治疗病人焦虑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86例,便利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实施医院常规护理,干预组43例在接受医院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从入院第一天开始接受研究者提供的信息支持。使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比较两组入院后1天、术后1天、术前1天状态焦虑评分。结果干预组状态焦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信息支持可有效减轻冠脉介入治疗病人的焦虑。

  • 标签: 信息获取 焦虑 冠状动脉心脏病 介入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术后活动的最佳时间。方法60例行PTCA或PTCA+支架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拔除动脉鞘管后6h开始床上活动和24h开始床上活动两组,两组病人分别在拔管前后不同时间,在室温下测定下肢皮肤温度(术侧、健侧)。结果拔管后6h开始活动的病人,术侧皮温在拔管后12h明显恢复(P<0.05或P<0.01),健侧则在6h开始明显恢复(P<0.05或P<0.01);而拔管后24h开始活动的病人,术侧皮温在拔管后48h才开始明显恢复(P<0.05),健侧则在12h才开始明显恢复(P<0.05或P<0.01)。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拔管后6h开始活动较24h开始活动恢复的要好,表明提前活动有助于病人下肢血液循环,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术后活动 最佳时间 下肢皮肤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