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术后肠麻痹(POI)是外科手术后由于非机械原因导致的胃肠道运动功能受到暂时性抑制造成无法经口摄入的临床现象,其发病机制涉及手术创伤、麻醉药物、交感神经系统亢进及肠道炎症反应等多个因素。POI分为早期的神经源性阶段和后期的炎症阶段,炎症阶段对机体和临床转归影响较大。随着加速康复外科和微创技术的出现,在POI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POI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临床问题,需要对其机制和防治措施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锂盐中毒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机制。方法:本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共计90例锂盐中毒患者,并采用对比法进行研究。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史和临床症状等信息。同时,通过实验室检查获取患者的生化指标,如血锂浓度、肾功能、电解质紊乱等。结果:在90例锂盐中毒患者中,男性患者占60%,女性患者占40%。年龄分布范围为18岁至65岁,平均年龄为40岁。临床症状方面,最常见的表现是恶心呕吐(80%)、乏力(70%)和手颤(60%)。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平均血锂浓度为1.5mmol/L,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占40%,电解质紊乱的患者占30%。结论:锂盐中毒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恶心呕吐、乏力和手颤等症状。锂盐中毒可能通过影响肾功能和导致电解质紊乱等机制导致临床症状的发生。本研究结果对于锂盐中毒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简介: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和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以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器官组织灌注不足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按发展过程分为慢性心力衰竭和急性心力衰竭。在我国,34~74岁人群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9%,住院患者病死率为5.3%。控制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病死率仍是一项艰巨任务。运动康复是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通过运动处方、运动指导的方式采用适当的机体运动来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能力、促进身心健康的一种康复手段。西方国家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开展运动康复多年,临床效果已得到公认;但在我国开展较少,认识度不够。为巩固临床医师心脏运动康复理念,现将运动康复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病理生理机制分别从神经、体液、组织、整体4个方面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尘肺病患者心肺功能衰退的病理生理机制,为临床治疗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7月期间收治的66例尘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采用肺功能测试仪检测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包括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和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同时,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尘肺病患者心肺功能衰退的病理生理机制。结果:66例尘肺病患者中,VC、FVC和DLCO均值分别为(62.3±12.4)%、(60.1±11.7)%和(45.2±10.3)%预计值,均显著低于正常范围。LVEF均值为(55.4±7.6)%,LVEDD均值为(52.1±6.3)mm,提示心脏功能受损。分析显示,尘肺病患者的心肺功能衰退与肺部纤维化程度、长期缺氧及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结论:尘肺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心肺功能衰退,其病理生理机制涉及肺部纤维化、长期缺氧及炎症反应等多方面因素。针对这些机制,制定综合治疗方案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尘肺病患者心肺功能衰退的病理生理机制,为临床治疗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7月期间收治的66例尘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采用肺功能测试仪检测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包括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和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同时,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尘肺病患者心肺功能衰退的病理生理机制。结果:66例尘肺病患者中,VC、FVC和DLCO均值分别为(62.3±12.4)%、(60.1±11.7)%和(45.2±10.3)%预计值,均显著低于正常范围。LVEF均值为(55.4±7.6)%,LVEDD均值为(52.1±6.3)mm,提示心脏功能受损。分析显示,尘肺病患者的心肺功能衰退与肺部纤维化程度、长期缺氧及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结论:尘肺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心肺功能衰退,其病理生理机制涉及肺部纤维化、长期缺氧及炎症反应等多方面因素。针对这些机制,制定综合治疗方案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