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凝血酶被认为是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中较为重要的物质[4-6],凝血酶对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和对血脑屏障的破坏可能是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也表明凝血酶是引起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的主要原因

  • 标签: 生理机制研究 病理生理机制 研究新进展
  • 简介:摘要术后肠麻痹(POI)是外科手术后由于非机械原因导致的胃肠道运动功能受到暂时性抑制造成无法经口摄入的临床现象,其发病机制涉及手术创伤、麻醉药物、交感神经系统亢进及肠道炎症反应等多个因素。POI分为早期的神经源性阶段和后期的炎症阶段,炎症阶段对机体和临床转归影响较大。随着加速康复外科和微创技术的出现,在POI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POI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临床问题,需要对其机制和防治措施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心脏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心脏衰竭主要由血流动力学障碍和神经内分泌系统异常激活引起,表现为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减退,心室重塑及免疫炎症反应加剧。药物治疗方面,利尿剂、ACE抑制剂、ARBs和β受体阻滞剂等传统药物被广泛使用,同时ARNI和SGLT2抑制剂等新型药物也为心衰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然而,药物治疗仍面临耐受性和副作用等挑战,未来研究需关注个体化治疗策略及精准医学的应用。

  • 标签: 心脏衰竭 血流动力学障碍 神经内分泌系统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心血管疾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病理学特征与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对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学特征及其病理生理机制,以期为提高疾病的认知水平和治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病理学特征 病理生理机制 预防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心血管疾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病理学特征与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对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学特征及其病理生理机制,以期为提高疾病的认知水平和治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病理学特征 病理生理机制 预防 诊断 治疗
  • 简介:高原脑病主要是急性低压、低氧引发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高原头痛(highaltitudeheadache,HAH)、急性高山病(acutemountainsickness,AMS)和高原脑水肿(highaltitudecerebraledema,HACE)。

  • 标签: 血管源性脑水肿 细胞毒性脑水肿 高原脑水肿 神经保护
  • 简介: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其治疗近年来虽无突破性进展,但对血肿扩大、脑水肿等方面的研究较多。现就脑出血后脑组织的损伤机制、血肿扩大原因及其毒性作用以及出血半暗带、局部脑血流改变、炎症反应等在脑水肿形成中的作用等方面对脑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血肿 脑水肿 局部脑血流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锂盐中毒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机制。方法:本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共计90例锂盐中毒患者,并采用对比法进行研究。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史和临床症状等信息。同时,通过实验室检查获取患者的生化指标,如血锂浓度、肾功能、电解质紊乱等。结果:在90例锂盐中毒患者中,男性患者占60%,女性患者占40%。年龄分布范围为18岁至65岁,平均年龄为40岁。临床症状方面,最常见的表现是恶心呕吐(80%)、乏力(70%)和手颤(60%)。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平均血锂浓度为1.5mmol/L,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占40%,电解质紊乱的患者占30%。结论:锂盐中毒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恶心呕吐、乏力和手颤等症状。锂盐中毒可能通过影响肾功能和导致电解质紊乱等机制导致临床症状的发生。本研究结果对于锂盐中毒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锂盐中毒 临床表现 病理生理机制
  • 简介:摘要:有机磷中毒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中毒事件,其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且临床表现多样。本文旨在梳理有机磷中毒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探讨其影响因素与危险性评估,并提出预防措施与建议。通过对有机磷中毒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对该类中毒事件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 标签: 有机磷中毒 病理生理机制 临床表现
  • 简介:人际信任是人际交往中一种常见、重要的心理现象。但研究者对信任的定义还存在不同观点。在研究方法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据定义,编制题目来测量信任;另一类是行为游戏法,包括囚徒两难游戏、最后通牒游戏和信任游戏。社会神经认知科学家研究发现,人际信任不存在一个特定的中枢,它跟杏仁核,前中间前额皮质,旁扣带回,脑岛,腹侧被盖区,中隔区,梭状回,颞上回,眶额叶皮层等脑区有关,跟催产素、加压素和多巴胺等化学物质有关。同时,该研究指出了信任研究存在的不足。

  • 标签: 人际信任 研究范式 脑区 激素 生理机制
  • 简介:摘要化疗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CINP)是癌症化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具有剂量依赖性,最初表现为急性疼痛综合征,若未能治愈或反复发作,可发展为慢性神经性疼痛。CINP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包括线粒体功能障碍、钙稳态变化、氧化应激、凋亡途径活化、髓鞘和非髓鞘纤维丢失、免疫系统活化以及离子通道表达活性增加等,不同种类化疗药物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有所不同。目前尚缺乏有效的CINP防治措施,有较高认可度的治疗药物为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度洛西汀。

  • 标签: 肿瘤 化学疗法,辅助 控制疼痛 神经保护
  • 简介: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和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以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器官组织灌注不足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按发展过程分为慢性心力衰竭和急性心力衰竭。在我国,34~74岁人群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9%,住院患者病死率为5.3%。控制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病死率仍是一项艰巨任务。运动康复是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通过运动处方、运动指导的方式采用适当的机体运动来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能力、促进身心健康的一种康复手段。西方国家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开展运动康复多年,临床效果已得到公认;但在我国开展较少,认识度不够。为巩固临床医师心脏运动康复理念,现将运动康复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病理生理机制分别从神经、体液、组织、整体4个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运动康复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 病理生理机制
  • 简介:摘要脓毒性心肌病是脓毒性休克早期出现的可逆性心肌抑制,主要表现为左心室扩张、射血分数降低,7~10 d可恢复正常。虽然病程可逆,但其在脓毒症中的发生率逐年升高,且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炎症反应、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凋亡等病理生理过程起重要作用。脓毒性心肌病涉及机体与病原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复杂。目前针对脓毒性心肌病的治疗以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指南为基础,以血流动力学指标为依据,以改善组织灌注为导向,同时辅以心脏保护治疗。该文就脓毒性心肌病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两个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脓毒性心肌病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我国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胃肠病,同时伴随著多明显的临床症状,包括腹胀、食欲不振与呕吐等等,一旦发病病程可能持续时间长达六个月,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的不良影响。如何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带给患者的不适感觉,缩短病程至关重要,就需要明确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理生理机制,才能找到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 标签: 功能性 消化不良 病理生理机制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本案报告了一个中年男性患者的临床病例,主要表现为中气亏虚和阴阳不调的症状。患者出现头晕心悸、气怯、手足烦热、精神萎靡、记忆力差、小便不利等症状,同时伴有盗汗、晨泄、便溏等情况。经过中医诊断和治疗,采用小建中汤加减的方剂,患者症状有所改善。在随后的两次诊断中,方剂进行了调整和加减,患者的症状得到进一步改善,包括夜梦减少、大便转实、小便通畅以及阳事转坚等。最终,患者的妻子成功怀孕并顺利分娩。

  • 标签: 中气亏虚 阴阳不调 中医治疗 勃起功能障碍 病理生理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尘肺病患者心肺功能衰退的病理生理机制,为临床治疗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7月期间收治的66例尘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采用肺功能测试仪检测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包括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和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同时,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尘肺病患者心肺功能衰退的病理生理机制。结果:66例尘肺病患者中,VC、FVC和DLCO均值分别为(62.3±12.4)%、(60.1±11.7)%和(45.2±10.3)%预计值,均显著低于正常范围。LVEF均值为(55.4±7.6)%,LVEDD均值为(52.1±6.3)mm,提示心脏功能受损。分析显示,尘肺病患者的心肺功能衰退与肺部纤维化程度、长期缺氧及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结论:尘肺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心肺功能衰退,其病理生理机制涉及肺部纤维化、长期缺氧及炎症反应等多方面因素。针对这些机制,制定综合治疗方案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

  • 标签: 尘肺病 心肺功能衰退 病理生理机制 肺功能测试 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尘肺病患者心肺功能衰退的病理生理机制,为临床治疗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7月期间收治的66例尘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采用肺功能测试仪检测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包括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和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同时,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尘肺病患者心肺功能衰退的病理生理机制。结果:66例尘肺病患者中,VC、FVC和DLCO均值分别为(62.3±12.4)%、(60.1±11.7)%和(45.2±10.3)%预计值,均显著低于正常范围。LVEF均值为(55.4±7.6)%,LVEDD均值为(52.1±6.3)mm,提示心脏功能受损。分析显示,尘肺病患者的心肺功能衰退与肺部纤维化程度、长期缺氧及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结论:尘肺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心肺功能衰退,其病理生理机制涉及肺部纤维化、长期缺氧及炎症反应等多方面因素。针对这些机制,制定综合治疗方案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

  • 标签: 尘肺病 心肺功能衰退 病理生理机制 肺功能测试 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糖尿病足坏死性筋膜炎起病急、发展快,可迅速进展为皮肤、皮下脂肪组织、浅筋膜及深筋膜的广泛坏死,其截肢(趾)风险高,病死率高。糖尿病足坏死性筋膜炎病理生理机制包括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感染等,但具体机制复杂,尚未完全明确,其治疗包括局部清创、抗感染等,但多数糖尿病足坏死性筋膜炎早期易误诊和漏诊,应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就糖尿病足坏死性筋膜炎病理生理机制、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为提高对糖尿病足坏死性筋膜炎的认识和治疗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

  • 标签: 糖尿病足 筋膜炎,坏死性 病理生理机制 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