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胃痛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瘀血型胃痛是其中较常见的证型之一,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医对该疾病的辩证论治有深入的研究,并具有一定的疗效。文章从发病机制与治疗两个方面论述瘀血型胃痛的心得体会,以期对临床治疗瘀血型胃痛有理论指导作用。
简介:[摘要] 消化性溃疡属中医“胃痛”、“胃脘痛”、“吞酸”等范畴,具有疗程长、反复发作等特点。祖国医学认为“久病必瘀”。《医学心悟》说:“痛有定处而不散者,血也”。叶天士云:“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因此瘀血是胃痛久发的主要病机。失笑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蒲黄、五灵脂组成。丹参饮出自清代名医陈修园的《时方歌括》,由丹参、檀香、砂仁三味药组成。两方合用能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气滞血瘀、心胃诸痛。本研究以丹参、五灵脂活血化瘀,辅以蒲黄活血止血,檀香、砂仁理气,加黄芩、大黄、木香、乌梅、黄连等抗幽门螺杆菌,从而得以治疗消化性溃疡。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热针治疗瘀血型无先兆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于2021年8月~2022年2月收治的患者,并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60例瘀血型无先兆型偏头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内热针针刺患侧率谷(患侧)、完骨(患侧)、风池(双侧)、阿是穴(治疗点)治疗无先兆型偏头痛,采用普通针刺作为对照组。临床观察病人的治疗过程及疗效,采用头痛症状及功能积分、VAS评分量表进行评分,重点观察头痛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同时观察伴随症状并记录内热针治疗瘀血型无先兆性偏头痛者功能评分的影响。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和头痛积分值均有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头痛积分下降更明显,且治疗组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63.34%),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内热针治疗瘀血型无先兆型偏头痛的总有效率较普通针刺高,该方法能明显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和疼痛程度,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参芪汤联合他克莫司治疗Ⅰ-Ⅱ期膜性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针对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Ⅰ-Ⅱ期膜性肾病脾肾两虚兼瘀血型患者,治疗组在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参芪汤治疗,对照单独应用他克莫司治疗,观察患者24小时蛋白尿、血常规、血清白蛋白、肾功能、肝功能、血脂,并监测他克莫司浓度的变化等,观察免疫抑制剂联合参芪汤治疗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2.70%,对照组74.10%,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有明显差异;中医症候积分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5),而治疗组的症候积分改善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4小时尿蛋白定量降低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他克莫司血药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肝功能、肾功能、白细胞的异常(P>0.05)。结论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中医症候好转明显,安全性可靠;同时提示中药健脾补肾、活血化瘀是结合免疫抑制剂治疗膜性肾病的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加味参芪地黄汤在慢性肾功能不全脾肾两虚湿浊瘀血型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30例脾肾两虚湿浊瘀血型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以随机分组形式,将上述患者分成对照组(常规针对治疗)和观察组(加味参芪地黄汤治疗),每组患者均是15例。结果:两组治疗前肾功能指标比较无统计差异(P>0.05);两组组内治疗后与治疗前、组间治疗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慢性肾功能不全脾肾两虚湿浊瘀血型患者实施加味参芪地黄汤,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可于临床中推广。
简介:摘 要 阐述了ABO血型与Rh血型在分型,血型抗原的化学本质、产生方式、种类数量及分布,控制抗原合成的基因座位数量和位置,血型抗体种类,血型鉴定方法,血型不合所导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发生时机等方面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