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总结Sigma直肠膀胱术尿流改道的临床效果。方法1993年6月-2012年6月行Sigma直肠膀胱术45例,以乙状结肠直肠交界点为中点,纵行剖开肠管20~24cm,折叠缝合成形为储尿囊。输尿管经黏膜下隧道与肠道吻合,肛门括约肌控制排尿。术后随访6个月~19年,平均6年。分析术后控尿情况,储尿囊压力测定,上尿路并发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的生活质量(QualityofLife,QOL)指数问卷表评价患者排尿对生活质量的满意度。结果控尿情况:术后早期控尿40例不同程度尿失禁。术后30d肛门能有效控制排尿,手术后6个月~15年病例均能控尿。储尿囊容量270~600ml,平均375ml。充盈期基础压力6~20cmH2O,最大充盈压力15~30cmH2O,平均26cmH2O。储尿囊顺应性良好。上尿路并发症,单侧肾积水6例,均为轻度。长期效果无代谢性酸中毒、无逆行肾盂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病例。患者QOL评分20例为0~2分,5例3分,2例4分。结论Sigma直肠膀胱术具有手术操作较简单,患者易接受,对同时行尿道切除的患者是一种较理想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在膀胱肿瘤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膀胱肿瘤患者应用经腹部和直肠超声探头进行彩色多普勒成像检查,对比两种方法对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肿瘤内部血流分布情况。肿瘤内血管检出率,比较两种方法对肿瘤分期的诊断符合率。结果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诊断膀胱肿瘤成像清晰,显示肿瘤内部及基底部的血流及分布形态不规则,可引出动脉血流频普,与术后检验符合率为100%;经腹部多普勒较难显示小瘤体和基底部血流信号,多普勒频普参数也难以测量,肿瘤检出率仅65.0%;二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和血流分布方面明显优于经腹部彩超检查,可为临床诊断提供较为准确的信息和依据,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D组,各4O例。A组采用解痉止痛法,B组采用消炎痛栓经直肠给药,C组采用自控镇痛,D组采用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比较四组膀胱痉挛发生次数等。结果C组膀胱痉挛的前48h平均发生次数明显低于A、B、D组,有显著性差异(P<O.001)。结论膀胱、前列腺术后应用PCA泵可明显的防止和减少膀胱痉挛的发生,临床效果好,副作用少,避免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应重视和加强PCA泵的护理,以及减轻膀胱痉挛的护理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浅表膀胱肿瘤电切术的疗效及耻骨上切开辅助下膀胱前壁肿瘤电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7~2012年36例浅表膀胱肿瘤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临床总结。结果27例一次性经尿道电切切除,2例膀胱前壁肿瘤术中改开放膀胱部分切除术,7例术后复发行2次电切术。结论对于浅表膀胱肿瘤及耐受手术能力差的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是最佳选择。耻骨上切开辅助下膀胱前壁肿瘤电切可能成为一个临床可以考虑的选择。
简介:目的分析应用经尿道绿激光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肿瘤的手术方法、安全性与疗效。方法2011年7月至2012年10月在本院应用经尿道绿激光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的24例膀胱肿瘤患者,共切除肿瘤29个。术中以绿激光沿肿瘤周围全层切开并在肌层与外层结缔组织间剥离膀胱壁,将肿瘤及其基底部膀胱壁整块切除。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中术后并发症、肿瘤病理结果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24例患者均可耐受手术,本组患者手术时间10~23分钟,平均(14.2±4.3)分钟;术中出血量极少或几乎不出血,无闭孔神经反射,术后亦无继发出血,术后留置导管1~3天,无需膀胱冲洗。术后病理示T1期18例,T2期6例,随访12个月,复发1例,无原位复发。结论经尿道绿激光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肿瘤,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简介:目的对直肠癌miRNA表达谱进行初步研究,以期发现在直肠癌发生过程中与直肠腺瘤miRNA的差异表达谱,并预测可能受其调控的靶基因。方法选择2011年1~3月于解放军第306医院肠镜检查的直肠癌及直肠腺瘤进行检测,筛选直肠癌、直肠腺瘤组织差异表达的miRNA,并运用生物信息软件分析其靶基因。结果通过miRNAs芯片检测,发现直肠腺癌与直肠腺瘤相比,上调的miRNA34种,下调8种。预测ZFHX4可能为miR-375的靶基因,预测SMAD2等可能为miR-18a的靶基因。结论与直肠腺瘤相比,直肠腺癌有其特异的miRNA表达谱,miRNA在直肠癌的发生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丝裂霉素膀胱灌注预防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0年1月到2011年1月收治的60例表浅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术后的1到2周内进行膀胱灌注化疗,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到3年,观察疗效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2%(18/25),复发率为24%(6/2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3%(26/35),复发率为22.9%(8/3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4/3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丝裂霉素膀胱管灌注疗法对于预防表浅性膀胱癌复发的效果十分理想,该种疗法具有用药方便、费用低廉的特征,患者不会出现全身性的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性高,耐受性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