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根据不同的检验目的为0-3岁婴幼儿进行周围静脉采血。方法使用真空负压储血管,一次性采血针,选择合适的周围静脉(头皮静脉、大隐静脉、肘静脉、手背静脉),常规皮肤消毒后进行采血。结果300例需要采血的婴幼儿中,一次成功率98%,均能成功采集血标本。结论本方法较易选择静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及家长的心理负担,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护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剖析可行的防范对策。方法:随机筛选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的静脉采血的患者共计100例展开研究,将以上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采血,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施以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在采血过程中的疼痛感VAS评分3.2±1.0分,而对照组患者的疼痛感VAS评分4.8±1.2分。经过比较,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相比疼痛评分更低;此外,实验组患者在采血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6.00%。而对照组患者在采血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22.00%,显然,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更低,两组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空负压静脉采血中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性真空采血内负压不足的护理对策。方法将2009年8月—2010年7月发生真空采血管内负压不足情况作为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注射器接采血针头抽取不足血量的补救方法,补充缺少的标本血量;以2010年8月—2011年7月发生真空采血管内负压不足的情况作为观察组,采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真空管内相应空气量的方法,补足缺少的负压。结果2种方法均能使标本血量达标,比较两组标本质量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真空管内相应空气量的方法合格率为92%;采用一次性注射器接采血针头合格率为85%。采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真空管内空气的方法合格率高。结论真空管内负压不足时,抽取真空管内相应空气量的方法可以提高标本合格率,保持采血系统密闭性,防止标本医源性污染,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患者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真空负压静脉采血在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并讨论其改进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采用真空负压静脉采血的患者63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315例)和对照组(3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采血,而观察组则采取干预性护理措施,加强管理。比较两组皮下瘀血、溶血、采血量不准确、穿刺针头脱出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干预性护理措施的方法,有助于减少真空负压采血的并发症发生,患者对效果满意,是值得临床推广的采血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Ⅰ期临床试验药代动力学血标本采集中,采用负压真空采血联合免封管技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0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Ⅰ期临床试验采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改进组,其中2017年11月—2018年10月收集的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注射器在开放式留置针中进行采血,收集血标本390管;2018年11月—2019年10月收集的29例患者作为改进组,采用负压真空采血联合免封管技术在开放式留置针中采血,收集血标本388管。比较两组患者留置针堵管发生率、血标本溶血发生率及单次采血时长。结果在留置针堵管发生率上,改进组为3.09%(12/388),对照组为2.05%(8/39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0,P>0.05);在血标本溶血发生率上,改进组为2.66%(10/376),对照组为7.33%(28/38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57,P<0.01);改进组单次采血时长为(29.40±1.99)s,对照组为(40.74±0.88)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15,P<0.01)。结论新药Ⅰ期临床试验药代动力学血标本采集中,采用负压真空采血联合免封管技术在保护受试者血管的同时,可以实现12 h内密集采血时间的精确控制,节省采血操作时间,保障血样质量,保证试验科学规范进行,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