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源性眩晕病人眩晕分级护理方法及其干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耳源性眩晕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眩晕护理,试验组病人给予眩晕分级护理,病人出院时比较护士及病人对分级护理的满意度、干预期间病人对防跌倒护理措施的依从情况和病人跌倒的发生情况以及病人入院时和干预1周后眩晕残障评定量表(DHI)的情绪性得分(DHIE)。结果出院时试验组护士及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防跌倒护理措施的依从率(91.7%)高于对照组(68.3%),病人跌倒发生率(0.0%)低于对照组(10.0%),干预1周后DHIE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眩晕分级护理有助于对耳源性眩晕病人实施精准护理,降低病人跌倒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眩晕分级护理方案在耳源性眩晕病人中的应用及其干预效果。 方法 :按照随机数表模式对 2018 年 5 月 -2020 年 5 月本医院收诊的 84 例耳源性眩晕病人进行设组研究,对照组( n=42 )接受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 n=42 )基于其条件开展眩晕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方案的跌倒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眩晕残障程度。 结果 :观察组发生跌倒事件的病人占比少于对照组( P < 0.05 ),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 < 0.05 )。干预后,观察组 眩晕残障测评量表( DHI )测评结果低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眩晕分级护理方案应用于耳源性眩晕病人的临床干预,对减少跌倒事件发生、提升病人满意度均有明显作用,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对耳源性眩晕患者开展眩晕分级护理,探究其所产生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以2020年4月-2021年4月为时间段,从我院病例信息管理系统中选取出72例耳源性眩晕患者,将其纳入实验研究范围,所有患者对半划分,其中36例归为A组(观察组),另外36例归为B组(对照组)。对B组患者实行一般护理,对A组患者则实行眩晕分级护理,后就两组患者护理模式的看法进行对比。结果:从两组患者对护理模式的态度来看,A组中多数患者均对护理模式持满意态度,其总满意率高达97.2%,而B组中满意人数相对而言较少,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眩晕分级护理方法对耳源性眩晕患者而言大有裨益,益处颇多,一方面能够有效抑制病情的发展,促使护理效果大大提升,另一方面还能够加快患者康复的速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眩晕评定分级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在本院住院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68例,随机分2组。实验组34例,给予手法复位,并且在复位前后根据眩晕评定分级进行针对性护理,对照组34例,予手法复位前后常规护理,观察2组所需手法首次复位成功率及平均住院日。结果实验组患者中经过首次手法复位后症状消失的有31例,平均住院日为3日;对照组患者中一次手法复位症状消失的21例,平均住院日为7日。2组比较首次复位有效率及平均住院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眩晕评定分级对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护理具有积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耳源性眩晕症患者实施分级式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耳源性眩晕症患者7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总计39例;实验组接受分级式护理干预,总计39例。对比指标:眩晕障碍(DHI)评分、跌倒功效(MFES)评分以及跌倒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DHI评分、MFES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评分均有所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DHI评分更低,MFES评分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跌倒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耳源性眩晕症患者中应用分级式护理干预效果良好,能明显改善患者肢体活动情况,减轻耳源性眩晕症不适症状,降低眩晕跌倒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对分级式护理在耳源性眩晕症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0年8月间在我院治疗耳源性眩晕的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采用基础护理方式的同时采用分级式护理方式。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护理一周后的眩晕筛查量表评分、中文版跌倒功效量表评分、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评分、跌倒发生率等进行对比。结果:采用分级式护理方式后两组患者评分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分级式护理方式后各项评分观察组均比对照组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耳源性眩晕症的患者在健康教育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分层护理措施产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围绕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患者作为本次临床实验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中的47例纳入在参照组当中,给予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剩余47例纳入观察组当中,在健康教育护理的基础上,联合采用分级护理干预措施,对比的数据内容包括护理满意度评分、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眩晕主观症状恢复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快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眩晕主观症状恢复程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耳源性眩晕症的患者在健康教育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分层护理措施产生的临床应用价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