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采用天麻素联合眩晕停治疗眩晕综合症的临床效果,继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98例眩晕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将本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眩晕停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天麻素联合眩晕停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9.59%,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92%,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37%,实验组不良反应率为4.08%,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眩晕综合症患者,临床给予天麻素联合眩晕停的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情况,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眩晕评定分级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在本院住院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68例,随机分2组。实验组34例,给予手法复位,并且在复位前后根据眩晕评定分级进行针对性护理,对照组34例,予手法复位前后常规护理,观察2组所需手法首次复位成功率及平均住院日。结果实验组患者中经过首次手法复位后症状消失的有31例,平均住院日为3日;对照组患者中一次手法复位症状消失的21例,平均住院日为7日。2组比较首次复位有效率及平均住院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眩晕评定分级对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护理具有积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神经内科患者眩晕症状进行临床观察,分析其病因。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本院自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90例眩晕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并对眩晕患者病因予以确诊。结果本院收治的患者中有47例患者为壶腹嵴顶结石病、4例为梅尼埃病、2例为前庭神经元炎、2例为突发性耳聋、35例为PCI患者。结论对神经内科患者眩晕病因予以了解,能够提高患者病症确诊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治疗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门诊眩晕患者的病因及其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择在2010年3月-2014年3月间来我院就诊的180例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8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了解并掌握不同眩晕诊断所占的比重及导致头痛的因素。结果在18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为56名,女性患者为124名,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患者,平均年龄为(45.87±15.92)岁。眩晕病因居于首位的是偏眩晕(29.5%),其次是紧张型眩晕(23.1%),由于学生和职员等人的社会压力较大,所以这样的群体成为眩晕的主要患者。结论眩晕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职业与眩晕类型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所以提高治疗水平的关键是重视眩晕患者的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