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青壮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临床特点及其神经电生理变化。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2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接收的186例青壮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对这些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分析,同期选择前来我院体检的1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神经电生理进行分析。结果青壮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感觉异常、四肢无力,自发疼痛等,在在远端潜伏期以及远端波幅方面神经传导速度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青壮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其临床表现以及神经电生理异常可在该病的诊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神经病学教学因其特殊性而使学生学习及教师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既往传统教学方法尽管较为系统,但存在很大弊端,而PBL结合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为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学习兴趣,提高主观能动性,加深对神经系统疾病的理解.PBL结合多媒体的教学方式终将改变中国医学生惯用的思维方式,更好的服务于医学尤其是神经病学的教育.关键词PBL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神经病学;医学教学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209-02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11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并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甲钴胺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用药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7.8%),P<0.05;观察组治疗后改善效果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用药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周围神经减压术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痛性糖尿病性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痛性糖尿病性下肢周围神经病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均行腓总神经、腓深神经、胫后神经主干及其分支显微减压术,术后分别应用丹红注射液和甲钴胺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差异。结果对照组获得50%以上和30%以上疼痛缓解率者分别占47.0%和64.7%,实验组为72.2%和94.4%;实验组腓、胫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改善5m/s以上的比例为72.2%和83.3%,优于对照组47.1%和70.6%;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改善,实验组为(6.71±1.98)分同样优于对照组(4.93±2.50)分。结论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术是治疗痛性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术后辅以丹红注射液可获得更佳疗效。
简介:目的分析听神经病谱系障碍(Auditoryneuropathyspectrumdisorder,ANSD)患者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方法利用普通话版噪声下听力测试(MandarinHearingInNoiseTest,MHINT),分别测试30例ANSD患者,16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sensorineuralhearingloss,SNHL)患者和12例听力正常者在安静情况下和信噪比分别为15,10,5,0dB的噪声条件下的言语识别能力。结果ANSD组在噪声条件下的言语识别率显著低于SNHL组和听力正常组(P〈0.05);ANSD组在安静条件下与信噪比为15dB条件下的言语识别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与信噪比为10、5和0dB条件下言语识别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静情况下及噪声条件下,SNHL组和ANSD组言语识别能力与其听力损失程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ANSD患者的言语识别能力较SNHL患者显著降低,大多数ANSD患者安静条件下言语识别尚可,但噪声情况下言语识别能力显著下降;噪声条件下言语测试对ANSD的诊断具有潜在的重要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听神经病谱系障碍(auditoryneuropathyspectrumdisorder,ANSD)的临床和听力学特征。方法分析14例(22耳)ANSD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听力学检查结果,14例均行声导抗测试、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ABR)测试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productotoacousticemission,DPOAE)测试,9例行纯音听阈测试,6例行听性稳态反应(auditorysteady-stateresponse,ASSR)测试。5例行颞骨薄层CT检查,9例行MRI检查。结果14例(22耳)患者中,双侧ANSD8例,单侧ANSD6例。9例(14耳)行纯音测听的患者听力图以低频损失为主呈上升型7耳(占50%),覆盆型2耳(占14.29%),平坦型1耳(占7.14%),下降型1耳(占7.14%),全聋型3耳(占21.43%)。低频组(250Hz、500Hz)的平均阈值较中(1kHz、2kHz)、高频组(4kHz、8kHz)明显升高。声导抗鼓室图均为A型,镫骨肌反射消失。11例(6例单侧ANSD,共16耳)ABR未引出;其余3例(共6耳)ABR严重异常。14例DPOAE均正常引出。6例(9耳)ASSR结果均为极重度聋。结论ANSD的临床表现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这种个体差异产生的原因目前尚无法确定。对疑似ANSD的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应行全面的听力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对确诊的患者应定期随访。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减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痛苦以及各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和探讨实施中医综合护理干预的价值和意义。方法依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选取100例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入组的所有患者在用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而试验组患者同时给予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疗效差异。结果经过研究发现,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取得一定护理疗效,但是试验组患者各指标评分更占优势,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中医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局部的血液供应以及足底神经传导功能,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单纤维肌电图在糖尿病亚临床周围神经病诊断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KEYPOINT4GH型肌电图仪对指总伸肌的纤维密度和颤抖进行测定,并按照常规方法给予患者神经传导检测,并对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进行测量。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相关检查,普通肌电图的检测率为47.5(19/40),而单纤维肌电图的检出率为62.5(25/40),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测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纤维肌电图是早期诊断糖尿病亚临床周围神经病的一个重要指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助于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出更适合诊断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78例患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单一性的神经传导检测技术,观察组使用皮肤交感反应技术联合神经传导检测技术,将两组患者的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并录入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使用皮肤交感反应技术联合神经传导检测技术的诊断方式,确诊率较单一神经传导检测技术的确诊率有显著性的优势,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皮肤交感反应技术联合神经传导检测技术的诊断方式,是较为适合诊断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由于其起病隐匿,进程缓慢,给治疗造成一定的困难,正确、及时、有效的进行预防、治疗、护理对该病起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方法通过搜集、查阅大量国内外的文献和有关资料,对于DPN现状与护理的发展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归纳。结果通过中医的辩证施膳给予患者饮食治疗,能从根本控制血糖稳定,同时指导患者的非药物和药物治疗,并且辅助疏导患者的各种心理问题,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对治疗疾病具有重要作用。结论对于糖尿病这种终身伴随性疾病,DPN发生率很高,一旦发生将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在血糖得到控制的基础上,加强其他方面的护理,如心理护理、运动指导等,给予患者全面、正确的护理对DPN是极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