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十年来,(bortezomib,BTZ)在血液恶性肿瘤尤其是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和套细胞淋巴瘤(mantlecelllymphoma,MCL)的治疗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如此,继发性耐药的出现为该药物的临床使用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本文根据近年来对耐药机制的研究现状,从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system,UPS)的作用、内质网应激通路、自噬作用、细胞促存活信号通路和骨髓微环境等方面作一综述,并探讨耐药机制中可能存在的新的治疗策略。近年来随着对耐药机制的不断研究,新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deacetylaseinhibitors,HDACi)已经被用于MM的治疗,AKT抑制剂也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这些新的联合治疗方法有望增强的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耐药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 自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后出现严重肺损伤的诊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1例MM患者接受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过程中发生严重肺损伤的诊治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58岁,在明确诊断为MM(λ轻链型)治疗后出现相关肺损伤,表现为胸闷、气促、呼吸衰竭,胸部CT提示双肺广泛斑片状改变,经糖皮质激素、高通量吸氧治疗后好转。结论相关肺损伤发生率低,但病情进展快,如处理不及时,病死率极高。疑诊患者应尽早停用,并给予糖皮质激素、高通量吸氧治疗。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肺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细胞分裂周期蛋白37(Cdc37)通过调控细胞自噬参与多发性骨髓瘤(MM)对(BTZ)耐药的机制,为MM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WB)技术测定BTZ耐药细胞株ANBL-6.BR中Cdc37及自噬相关基因LC3b的表达水平。采用慢病毒转染技术上调ANBL-6.BR细胞中Cdc37的表达水平,WB技术检测LC3b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BTZ诱导的细胞凋亡。采用shRNA干扰技术下调MM细胞株NCI-H929中Cdc37的表达水平,CCK-8法进一步验证Cdc37低表达与BTZ耐药相关,WB技术检测AKT/mTOR信号通路及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自噬抑制剂氯喹(CQ)是否可以增加耐药MM细胞对BTZ的敏感性。结果Cdc37在BTZ耐药细胞株ANBL-6.BR中低表达,而自噬相关基因LC3b在耐药株中高表达。上调ANBL-6.BR细胞中Cdc37的表达水平可抑制LC3b的表达,且增加了MM细胞对BTZ的敏感性。在MM细胞系NCI-H929中抑制Cdc37的表达导致BTZ耐药,同时引起自噬水平升高。而自噬抑制剂CQ可逆转Cdc37下调所引起的BTZ耐药。结论Cdc37可能通过调控细胞自噬参与MM细胞对BTZ的耐药过程。

  • 标签: Cdc37 自噬 硼替佐米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OEMS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收治的1例POEM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疗经过,总结疗效,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66岁女性,因四肢麻木20个月入院,结合实验室检查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特异性增高、胸腰椎及双侧骶髂关节退行性改变等结果,诊断为POEMS综合征。于外院接受RD(来那度胺+地塞米松)方案治疗1个周期后症状无明显改善;2020年7月、2020年12月、2021年2月、2021年3月接受BD(+地塞米松)方案化疗4个周期,过程顺利,无不良反应。截至2022年5月末次随访结束,患者四肢麻木较前缓解,病情稳定。结论BD方案治疗初次化疗失败的POEMS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显著,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手段。

  • 标签: POEMS综合征 硼替佐米 22ps增加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治疗难治性浆细胞疾病引发肺损伤情况。方法回顾分析3例难治性浆细胞疾病患者应用后出现肺损伤临床资料。结果3例难治性浆细胞疾病患者均在应用4~12小时后出现严重低氧血症,呼吸功能衰竭,细菌培养阴性,经验性抗细菌治疗无效,大剂量激素治疗可挽救部分患者。结论疾病晚期、高肿瘤负荷可能是难治性浆细胞疾病患者应用后引发肺损伤的部分原因。

  • 标签: 硼替佐米 肺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滤泡性淋巴瘤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和分析应用联合化疗的有效性及毒副反应情况。方法按照随机双盲对照原则抽取于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肿瘤科实施治疗的106例滤泡性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单药利妥昔单抗方案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对照组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观察两组患者采取不同化疗方案临床总有效率和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对比发现,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滤泡性淋巴瘤在给予利妥昔单抗单药方案化疗的同时辅以治疗,除了提高治疗效果外还能够显著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荐。

  • 标签: 滤泡性淋巴瘤 硼替佐米 利妥昔单抗 疗效 毒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挑选我院于2017年10月~2020年5月接诊治疗的66例的多发性骨髓瘤病患,应用双盲均等法则平均设定33例的参照组和33例的实验组,参照组应用常规的化疗药物治疗模式,实验组应用以为主的治疗模式,通过比照两组的治疗数据及相关指标,分析应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相比于参照组病患要显然更加优异,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中,应用以为主的治疗模式,可以获取更佳的疗效,不良反应显然降低,病患的日常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均有所提升。

  • 标签: 硼替佐米 多发性骨髓瘤 静脉注射
  • 简介:摘要浆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髓外浆细胞瘤中结肠浆细胞瘤的发生率更低。本文报告了一例67岁女性患者,以腹痛起病,肠镜提示降结肠病变,病理提示浆细胞瘤,其余血清M蛋白、肝肾功能、骨髓、骨影像学检查均阴性,诊断原发性结肠髓外浆细胞瘤,应用联合地塞米松、环磷酰胺治疗,化疗后死于感染并发症。本文总结讨论了文献报道的31例患者,多以腹痛、血便起病,其中原发性髓外浆细胞瘤对手术、放疗疗效佳,预后好;而继发于多发性骨髓瘤的结肠浆细胞瘤则预后差。文献报道治疗髓外浆细胞瘤疗效佳,还有待积累更多的临床研究。

  • 标签: 髓外浆细胞瘤 结肠 硼替佐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国产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接受国产治疗的28例MM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为14例,女性为14例,平均年龄为60岁(46~75岁)。对MM患者采取PCD(+环磷酰胺+地塞米松)或者PAD(+多柔比星+地塞米松)方案治疗,28 d为1个疗程,治疗2~8个疗程。其中,均为国产。回顾性分析MM患者的临床特征、疗效及不良反应。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本研究28例MM患者接受治疗后,16例获得不同程度的缓解,10例疾病稳定(SD),2例疾病进展(PD),客观缓解率(ORR)为57.1%(16/28),有效率为92.8%(26/28)。28例MM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21.4%(6/28),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率为14.3%(4/28),部分缓解(PR)率为21.4%(6/28)。② MM患者接受国产治疗后,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为四肢末梢感觉异常,发生率为35.7%(10/28),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计数减少、乏力、便秘、腹泻发生率均为14.3%(4/28),肺部感染、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头晕、肾功能异常、皮疹发生率均为7.1%(2/28),经对症处理后获得缓解。1例(3.5%)患者因出现反复心悸而终止治疗。除2例患者发生3~4级白细胞计数减少外,其他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为1~2级。结论国产治疗MM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结果良好。但是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有一定局限性。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药物,仿制 药物疗法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初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症状缓解率为87.5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满意度为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初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硼替佐米 治疗 初发性多发性骨髓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2015年1月至2022年7月,将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收治的65例确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开展一项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过诱导治疗,比较该诱导治疗方案的合理性。结果 (1)6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接受诱导治疗,其中sCR患者1例,CR患者19例,VGPR患者16例,PR患者13例,MR患者1例,诱导治疗取得疗效者50例,治疗有效率76.92%。(2)全体治疗有效者的最佳疗效疗程平均为3.36个疗程,总疗程数平均为9.5个疗程。(3)65例患者中,一年期死亡者6例,死亡率9.23%,其中死于其他疾病者3例。所有患者的总生存时间为4-66个月,平均24.89±6.87个月;一年期疾病进展者17例,进展率为26.15%;无进展生存期3-47个月,平均15.30±4.91个月。(4)患者在用药3个疗程后,33.85%的患者出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周围神经炎、贫血、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疲劳和食欲不振,其中周围神经炎发生率最高(9.23%);所有患者均为2级及以下的毒性反应,对症干预后均得到缓解。结论 诱导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延长患者生存期,建议用药4个疗程及以上,期间要加强对患者的用药安全性监测。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诱导化疗 安全性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地塞米松结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7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环磷酰胺及沙利度胺进行治疗,试验组给予地塞米松结合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4.29%;且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85%,远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8.57%,以上数据经由统计学检验得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地塞米松结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系数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地塞米松 硼替佐米 多发性骨髓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结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最近时间于我院就诊的 100例此病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患者是用结合地塞米松治疗,实验组患者在联合用药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措施。经过系统的临床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不良反应的情况和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 8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结合地塞米松对于临床上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少,更能使患者满意。因此,我们认为联合用药方法可以在治疗该病时得到广泛应用,值得在临床上大范围推广。

  • 标签: 地塞米松 硼替佐米 多发性骨髓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多发性骨髓瘤病人应用出现不良反应的临床护理。方法对20例多发性骨髓瘤病人应用出现不良反应者进行对症护理。结果不良反应主要有疲乏、胃肠道反应、周围神经病变、骨髓抑制、带状疱疹等;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5例,因病人不良反应剧烈退出观察2例。结论对症护理能辅助部分多发性骨髓瘤行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人完成治疗。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临床探讨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护理体会。方法 以“数字表”随机方式,对本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开展治疗的支气管哮喘病例62例:31例对照组与31例研究组,处于治疗阶段,所有患者均给予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而研究组予以优质护理,在临床结束治疗和护理后,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以及综合分析肺功能改善状况。结果 在开展治疗后,针对应用效果方面,研究组的机体功能改善效果,比对照组显著更为优越,在数据对比中,P

  • 标签: 硼替佐米 地塞米松 多发性骨髓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滤泡性淋巴瘤的不良反应和护理策略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4月到2015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共48例,分为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给对照组患者采用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长春新碱+波尼松龙化疗的方法进行治疗;给观察组患者采用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长春新碱+波尼松龙+化疗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情况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达到83.33%,而对照组仅为54.17%,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评价发现,观察组患者各个级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各项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滤泡性淋巴癌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疗效。

  • 标签: 硼替佐米 滤泡性淋巴瘤 不良反应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CNS)毒性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报道5例由引起的CNS毒性患者并结合现有文献探讨其临床特点。结果5例患者中有4例在应用后出现了中枢性发热,主要表现为持续性高热、周身无汗、未能找到感染病灶、对退热药不敏感,停用后症状好转。4例患者中有3例伴随顽固性低钠血症,1例明确诊断为抗利尿不当综合征(SIAD),可能是同时影响了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和抗利尿激素神经分泌细胞所致。1例患者诊断为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表现为应用后出现意识障碍,头CT示双侧半卵圆中心白质密度减低,停用后患者症状消失且未再复发。此外,我们还发现血小板计数可能与CNS毒性的严重程度相关。结论的CNS毒性非常罕见,表现为3种形式:SIAD、PRES和中枢性发热,及时识别和治疗对于预防不可逆的神经并发症非常重要。

  • 标签: 硼替佐米 中枢神经系统 抗利尿不当综合征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中枢性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