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9 个结果
  • 简介:1.核磁共振驰豫时间(T1,T2)当氢原子核被置于固定的强磁场中时,会分成顺磁场和逆磁场两种方向排列,而形成两种能级状态。这时若用无线电波来照射这些氢原子核,各氢原子核会因周围环境的差异而吸收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的能量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这种现象称核磁共振(NMR)。使氢原子核发生核磁共振的条件是:ω=26753H0式中H0表示氢原子核周围磁场的强度,ω表示使该氢原子核产生共振跃迁的无线电波的频率,比例常数26753,是氢原子核的旋磁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氢原子 纵向弛豫时间 横向弛豫时间 无线电波 驰豫时间
  • 简介:MRI是确定心脏容积和心肌质量的金标准MRI正发展成为一种吸引人的、可不使用电离射线而进行心肌灌注显像的方法MRI是到目前为止最准确的评估心肌存活的影像学方法心脏CT是冠状动脉非侵入性显像的最好的方法,其分辨率目前已达到400×400μm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心肌灌注显像 心脏容积 影像学方法 MRI
  • 简介:磁共振功能成像(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是一种崭新的成像方法,近来被广泛地用于脑功能研究,特别是大脑功能区的划分,开辟了脑功能研究的新领域。现将有关问题综述如下。1MR脑功能成像原理磁共振功能成像并不能直接检测神经元活动,而是通过MR信号反映脑血氧饱和度及血流量的变化,从而间接反映神经元的能量消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神经元的活动情况,达到脑功能成像的目的。神经元活动增强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功能 医学影像学
  • 简介: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无创伤、无X线辐射、软组织对比分辨率高,可作多方位、多参数成像,如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T1WI、T2WI、脂肪抑制等。近年来,随着磁共振(magneticresonance,MR)检查扫描和重建速度的加快和图像质量的日益提高,其在胰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日趋增多。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胰腺肿瘤 检测 X线辐射 分辨率高 参数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移植肾的MRI表现、材料与方法:对35例移植肾进行MRI检查,根据临床症状及生化资料将其分成三组,即非排斥组22例;排斥组(急性、慢性)5例;少尿、无尿组8例。MRI观察项目:(1)移植肾大小,(2)移植肾皮髓质分辨率(四级),(3)移植肾血管能见度(四度)。结果:非排斥组,肾脏外形无增大,皮髓质分辨率Ⅱ级以上达95%,血管能见度Ⅱ度以上达95%,排斥组,急性:肾脏外形均增大,皮髓质分辩模糊均在Ⅱ级以下,血管能见度在1~0度范围;慢性:肾脏稍偏小,皮髓质分辨率及血管能见度均在Ⅱ~Ⅰ级(度)范围。少尿、无尿组,早期肾脏无增大,皮髓质分辨清楚,Ⅱ级达75%,而血管能见度差,Ⅰ度达75%。本文重点讨论少尿、无尿组的病因,MRI特征及血管能见度改变的临床意义。结论:MRI能较好地显示移植肾的变化,并对其CMD和PVV级别进行判断。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移植肾 排斥 非排斥
  • 简介:2003年的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由保罗·C·劳特伯和彼得·曼斯菲尔德爵士分享以表彰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这项技术的发明使得人类能够清清楚楚地看到自己或其他生物体内器官的图像,为医疗诊断和科学研究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手段.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医学 生物体内 彼得·曼斯菲尔德 生理学奖 医疗诊断
  • 简介:目的外周脉管系统的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病,用于本病的导管技术,曾被看作是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它们的侵入本性,生来就有产生并发病的可能。无创的诊断技术,由于准确性低和依赖于高手的操作,其作用历来是有限的。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是一个新途径,其诊断的准确性,能与侵入性血管造影术相比。

  • 标签: 脉管系统 磁共振成像 外周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动脉粥样硬化 导管技术
  • 简介:目的:评价腹部冠状血管成像的临床实用价值。材料和方法:临床随机选择检查27例。正常表现8例,动、静脉血管病变17例,非血管病变2例。依病变需要确定MR轴位像扫描范围,用二维TOF法间断闭气扫描,用最大强度投影显示。结果:可宏观显示腹部大血管。腹主动脉及病变显示良好,人造血管的通畅情况显示良好,血管原始图象显示腹部脏器对比好,下腔静脉显示差。结论:腹部血管成像能显示腹部血管的全貌,动、静脉同时显示,扫描范围明显大于传统的轴位血管成像。在临床应用中需将血管原始像和投影像结合运用,才能作出准确判断。

  • 标签: 腹部磁共振血管成像 血管原始像 血管投影像 综合分析
  • 简介:目的:总结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胰腺分裂的诊断价值和影像表现.方法:回顾108例行MRCP病例,分析总结胰腺分裂MRCP的表现.结果:108例中12例(11.1%)诊断为胰腺分裂,包括5例不完全性胰腺分裂.其中1例因胰腺分裂合并有反复发作性腹痛,1例合并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结论:作为一种无创伤性检查,MRCP对胰腺分裂可作出明确诊断,对胰腺分裂合并不明原因反复发作性腹痛或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病例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胰腺分裂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影像表现 诊断 临床症状
  • 简介: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血氧水平依赖法(b1oodoxygenationleveldependent,BOLD)对比技术的发现和利用,BOLD磁共振功能成像(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已广泛应用于脑功能的研究,且由于其具较高的空间、时间分辨率、无辐射损伤以及可在活体上重复进行检测等优势,成为当今脑功能研究的热点.

  • 标签: 磁共振脑功能成像 原理 应用
  • 简介:功能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新的影像学检查方式,主要包括弥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及血氧水平依赖成像三种成像方法。同以往影像学检查只能依赖于被检查组织形态学的改变不同,弥散加权成像主要研究脑组织内水分子的弥散情况,灌注加权成像主要研究脑组织血液动力学的情况,而血氧水平依赖成像则可对脑内的重要功能区进行准确定位。所以,功能磁共振成像可对人脑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脑功能活动进行有效的评价,可准确地对肿瘤进行早期诊断、区别肿瘤组织成分、预测肿瘤恶性程度及为临床提供治疗方案。本文主要综述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方式的基本原理及主要临床应用,以提高临床工作者对此项检查技术的认识。

  • 标签: 脑功能 磁共振成像 脑肿瘤 诊断 影像学检查 弥散加权成像
  • 简介:脑梗死是中老年致死及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超急性期溶栓是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但超急性期溶栓治疗的重要前提是必须在脑梗死发作后6h内对梗死的部位、大小、组织代谢、血流灌注等情况有一个可靠的认识,即提供超急性脑梗死的形态及功能的影像学证据,来指导溶栓治疗的准确进行,避免仅依据梗死发生的时间和临床表现决定是否溶栓及判断溶栓效果的主观性及盲目性.

  • 标签: 功能磁共振成像 超急性脑梗死 应用 磁共振波谱
  • 简介:ObjectiveTostudythediagnosticvalueofMRIinacute70patientssufferedfromacutetraumaofthespineandspinalcord,andcomparedthemanifestationsindifferentimagingtechniques.ResultsMRIissuperiortoCTandplainfilmindetectingacutespinalcordinjury,slightvertebralbodyfracture,intraspinalandsofttissueinjuriesadjacenttovertebralbody.ConclusionMRIisindispensableinthediaghosisofacutetraumaofthespineandspinalcord.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脊髓创伤 脊柱 急性
  • 简介: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diffusiontensormagneticresonanceimaging,DTI)是一种新的磁共振成像(MRI)技术。DTI通过测定水的弥散,提供脑组织的微细结构和生理学信息,尤其对脑白质有很高的敏感性,可在体显示脑内的白质纤维束。因此,DTI为脑发育和脑认知功能的研究、脑疾病的病理变化,以及脑部手术的术前计划和术后评估,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客观的、非侵袭性的检测方法。1DTI应用中的一些概念和技术弥散张量的定量参数用D来表示,是由每一个体元(voxel)计算得来的。弥散张量迹[traceofdiffusiontensor,Trace(D)]是通过在x、y和z轴方向测量的表面弥散系数平均计算得出的,用来测量水的定向平均弥散率(meandiffusivity,),即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 神经疾病 精神疾病 DTI
  • 简介:  近年来,脑卒中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而在引起脑卒中的众多原因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已成为影像学关注的热点.临床研究发现,颈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同侧大脑半球卒中率相对较低,这提示临床不能单凭颈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来评价脑卒中的危险性.因此,国内外学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希望找到一种能更精确测量斑块大小、识别易产生临床症状的不稳定斑块的非侵袭性成像方法.研究证明,高分辨率磁共振(MR)可达到此目的.本文就当前MR对不稳定的高危颈动脉斑块的影像学特征研究综述如下.……

  • 标签: 磁共振 粥样硬化斑块 颈动脉
  • 简介: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治突发性聋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5年21例、21耳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术检查无异常、经系统综合治疗1周后无好转,再行MRI检查的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特点、听力学及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1例患者中,5例经MRI检查发现有病理性改变。结论:对于经系统治疗1周左右、效果欠佳的突发性聋患者,建议加做MRI。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突发性聋 诊治 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术 MRI检查 系统治疗
  • 简介:我院神经内科120绿色急救通道(患者发病-120出诊-检查:CT、MRDWI-治疗)早已开通,其目的是:尽早明确诊断,界定缺血半影区,确定治疗时间窗,通过溶栓或支持治疗,使梗塞区尽快恢复血供。而磁共振弥散加权在这通道中可发挥致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超急性脑梗塞 脑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