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临床用药中,心脑血管药物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其应对方法的合理应用。方法:整理2019年6月———2021年8月本社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时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482例,对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如导致不良反应的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以及患者的整体用药情况,总结哪些因素导致了患者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并制定改善心脑血管药物使用的方案。结果:心脏血管类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有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呼吸困难、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其中肝功能异常的发生频率最高。辛伐他汀、尼莫地平、特拉唑嗪、曲缬沙坦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频率较高。随着患者使用药物的增多,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和种类也随之增多。结论:心脏血管类药物使用不当会引发多种不良反应,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用药中,应提倡合理用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用药,增加药物治疗的靶向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频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社区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作者选择的100例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17年7月-2019年7月期间辖区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由50例患者组成,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通过社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收缩压、舒张压);自我管理能力(自我药疗管理、饮食管理、运动管理);生活质量评分(精神健康、社会功能、一般健康、生理职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观察组患者的自我药疗管理、饮食管理、运动管理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精神健康、社会功能、一般健康、生理职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通过社区护理,能够有效血压,改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通过对医院学习型组织理论体系的系统阐述、学习、研究和实践理解,紧密结合现代医院管理及其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本文拟以某街道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某院)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全过程为理论模板,系统分析和阐述了街道医院作为“学习型组织”主要运作的能力模式和关键影响因素。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医院-家庭-社区为一体的护理模式在糖尿病足患者干预效果,方法 利用便利抽样法从2019年10月-2021年10月选出40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观察。使用随机双盲法分组讨论,包括参照组、一体组,各组例数20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一体组实施医院-家庭-社区为一体的护理模式。比较和观察2组患者足部认知水平及自护能力与足部功能。结果 一体组患者糖尿病足部知识掌握程度评分高于参照组(t=2.986,P<0.05);一体组自护能力评分低于参照组(t=2.955,P<0.05)。一体组足背疼痛、足背动脉搏动下肢麻木评分均低于参照组(t=14.115,t=4.817,t=2.559,P<0.05)。结论 在糖尿病足患者干预采取医院-家庭-社区为一体的护理模式,能够提升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及自护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足部疼痛、麻木等症状,临床应用价值高。
简介:摘要:我园在行知统一的教育理念下,基于幼儿的兴趣,以周边的社区资源作为“研学”基地,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践操作中积累生活经验,以此逐步构建以幼儿为主体的 “微型社区”游戏,对比传统的角色游戏更具生活性和延续性,更能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和多方面的发展。本文以大班“社区小医院”为例,介绍游戏的缘起、创设过程、优化发展等真实历程,展现幼儿在此过程中的学习与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社区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抽选本社区医院在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计89例,按照计算机乱序的方式进行分组,将所有被选定的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即实验A组(n=44,常规护理干预)和实验B组(n=45,社区护理干预),在整个观察期间,医务人员要准确和详细记录下需要进行观察的指标,以确保护理的实际效果。结果:经研究数据可知,实验B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以及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实验A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中,需要采用社区护理干预来展开具体的护理工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缓解患者病症,并极大提升护理满意度,有利于建立和谐良好的护患关系。各项数据对比发现,采用该护理方式比之于实施常规护理具有明显的优势,因而,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