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按照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n=41)和针灸组(n=45),对照组予以康复训练治疗,针灸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5%低于针灸组的总有效率95.6%,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42.5±3.7)分,高于针灸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4.8±2.4)分,组间比较,P<0.05。结论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被广泛的应用。
简介:【摘 要】目的:探寻在护理老年脑梗塞患者实践中运用个性化心理护理的适用性。方法:本实验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因老年脑梗塞来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患者,实验开始时间为2020年5月,实验结束时间为2021年5月,根据双盲法将患者进行两个组别的划分,甲组与乙组各包含患者47例。在护理乙组患者过程中运用常规护理方式,甲组患者在乙组患者护理基础上运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负面情绪评分进行比较,探究个性化心理护理在护理老年脑梗塞患者过程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分组比较研究发现,甲组患者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负面情绪评分低于乙组患者,以P
简介:一、神经功能网络的组成神经功能网络假说是本人在已知的神经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就某些神经部位及功能表述上存在的混乱,用动态发展的思想和观点提出的。神经功能网络由神经元和与之共生的神经胶质细胞以及细胞外液理化因素共同组成,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三者呈三圆互交的关系(图),既有各自的功能又相互影响;作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以往对神经元功能的研究结果,实际上包含了胶质细胞在其中的作用。没有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作用,神经元传导、传递和整合信息的功能是不可能实现的;没有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作为条件,神经组织的功能活动亦不可能正常的发生和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的应用效果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进行随机分组,每组45例,对照组根据神经内科规范化治疗进行;针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就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分值、FMA分值、BBS分值和脑卒中偏瘫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结果针灸组脑卒中偏瘫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针灸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ADL分值、FMA分值、BBS分值无显著差异,P>0.05。针灸组患者治疗后ADL分值、FMA分值、BBS分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护理对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此次研究对象择取本院收治的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随机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9例,对照组给予患者日常基础护理,观察组则应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症神经功能评分、并发症率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MCV、PI、CVR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2.22%显著低于对照组55.56%,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44.44%,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护理措施,可提升神经功能评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率,值得在临床范围内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辅助溶栓护理干预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的变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60例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溶栓护理干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NIHSS)评分比较两组入院时、溶栓后24h、7d及14d神经功能损伤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溶栓后24h、7d及14dNIHSS评分均较入院时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16.53±1.50)分VS(22.14±2.41)分;(11.73±1.84)分VS(15.70±1.24)分;(8.39±1.44分VS(11.70±0.99)分(P<0.01)。结论施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辅助溶栓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评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实施护理干预对脑栓塞后抑郁患者改善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62例肺心病患者为研究样本,并采用随机数字法将这62例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其中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实验组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并对61例患者进行运动功能评分(FM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A)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的比较。结果经我院研究分析发现,经运用两种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后,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的31例患者的NFA评分更低,除此之外,试验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及FMA指数均高于对照组的31例患者,并且上述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脑栓塞后抑郁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实施优质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与机体神经及神经功能评分,对提升患者生活具有积极的作用,应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级护理模式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手术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NIHSS评分分级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护理干预4 w后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肢体功能各维度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 w后,实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肢体功能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NIHSS评分分级护理模式干预可显著促进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恢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对急诊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筛选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9至2021年4月因神经系统疾病症状至急诊就诊的患者200名。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100名,对照组100名。对所有患者实施STS与NIHSS量表进行评估,观察两种量表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STS、NIHSS量表评分检出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TS量表评分检验出阳性率(95.00%)明显高于NIHSS量表评分检出阳性率(87.00%)(P<0.05)。结论 STS量表与NIHSS量表在急性脑卒中预检分诊当中皆具有应用效果。但STS量表较NIHSS量表的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并发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应用分类心理护理模式的影响。方法:2023年6月-2024年6月,此次研究选择我院神经内科接收的糖尿病并发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方式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常规组40例患者进行普通护理,实验组40例患者应用分类心理护理模式,结合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神经功能情况及6分钟步行距离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神经功能情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实验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数值均比常规组低,神经功能评估得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实验组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比常规组距离远,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并发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应用分类心理护理模式,利于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和神经功能情况,并帮助调节心理状态,增强患者病情的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并发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应用分类心理护理模式的影响。方法:2023年6月-2024年6月,此次研究选择我院神经内科接收的糖尿病并发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方式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常规组40例患者进行普通护理,实验组40例患者应用分类心理护理模式,结合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神经功能情况及6分钟步行距离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神经功能情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实验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数值均比常规组低,神经功能评估得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实验组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比常规组距离远,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并发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应用分类心理护理模式,利于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和神经功能情况,并帮助调节心理状态,增强患者病情的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