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对椎管内麻醉后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疗效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 2009 年 3 月至 2012 年 3 月这段时间里我院收治的行椎管内麻醉后发生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的临床患者病例 36 例,将其分成治疗组和非治疗组两组,在一段时间后对这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的 36 例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患者有 21 例患者是在蛛网膜下腔麻醉后发生 ;有 7 例患者是在硬膜外麻醉后发生 ;还有 8 例患者是在蛛网膜下腔 -硬膜外联合麻醉后发生 ;治疗组患者经合理的用药治疗后在 3 ~ 5 d 后症状消失,非治疗组患者在 7 ~ 9 d 后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结论 椎管内麻醉方法应用广泛,但是容易导致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的发生,该病症在合理的治疗后症状均能得到良好的缓解,临床应引起注意。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干燥综合征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干燥综合征性周围神经病患者5例,主要探讨其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等的特点及相关性。结果 5例患者均为干燥综合征,均伴发周围神经病,全部为多发性神经病,以感觉神经纤维受累为主,提示干燥综合征并发周围神经损害以感觉神经受损多见,其中1例患者以周围神经病为首诊症状。5例患者经过对症处理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结论 本组5例患者均为干燥综合征性周围神经病,临床分析显示干燥综合征造成的周围神经病,可为首诊症状,多伴随该病发生,表现复杂多样。针对本组患者未发现特异性标志,但抗核抗体水平可能与周围神经病变有一定关联。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8岁,因四肢末端麻木乏力5个月,于2006年5月入院。入院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缓慢进展性四肢末端麻木,伴乏力、肿胀,僵硬(晨起时明显,持续1h以上),最初为双手指末端麻木,渐进性出现全手、腕部、双足麻木及四肢末端怕凉、双手指及足趾皮肤变黑(以右端为重),伴有全身大关节疼痛及多个指(趾)关节疼痛肿胀,曾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经治疗(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后,病情无明显好转。既往史:有“淋巴结结核”史,已行手术切除;有“美尼埃氏病”史;1982年曾因左肩关节外伤于当地医院手术治疗,术中有输血史;平素全身皮肤易出现瘀斑。入院查体:神志清,四肢末端皮肤稍黑、发凉,四肢肌力稍低于5级,双侧肱二头肌反射、双膝反射活跃,双侧桡骨膜反射、双侧踝反射减弱,双侧病理征阴性。
简介:摘要小脑性共济失调伴神经病和前庭反射消失综合征(CANVAS)是一种以小脑性共济失调、感觉神经病和双侧前庭病变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最近研究证实复制因子C亚单位1(RFC1)基因内含子区的AAGGG双等位重复扩增是该病的致病原因。近2年研究者通过对基因确诊的CANVAS进行临床研究,显著扩展了该病的临床表型并提出了RFC1基因相关疾病这一概念。文中对CANVAS的临床表现、特征性辅助检查和遗传学改变作一系统综述并对其诊断标准进行讨论,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简介:异己手综合征(alienhandsyndrome)为临床少见的特殊类型的不自主运动.最初由Goldstein在1908年进行描述,报告1例57岁的女性患者,存在左手失去主观控制的现象.死后尸体解剖证实为右侧大脑前动脉供血区梗死。1945年,Akelaitis又报告了1例癫疴患者,在行胼胝体完全切除手术后非优势手出现短暂性的、不自主的拮抗运动,明显干扰了优势手的自主运动.他将这种现象称为“对抗性失用(diagonisticdyspraxia)”。1972年.Brion等报告3例脑肿瘤和1例脑血管畸形患者.因病变累及胼胝体均表现出一种特殊类型的不自主运动.
简介:摘要帕金森病患者在长期多巴胺替代治疗(DRT)基础上,发生的一种强迫性地使用药物称作多巴胺失调综合征(DDS)。然而,若ICDs伴有强迫性的多巴胺类药物使用.则就能诊断为DDS。最常见的与多巴胺失调综合征相关的行为障碍是刻板行为(punding)和冲动控制障碍(impulsecontroldisorders,ICDs)。目前关于多巴胺失调综合征的发病率报道不多,不仅是因为患者及医生对此综合征的认识有限,更在于患者对他们症状的隐瞒。帕金森病治疗中心报道的关于多巴胺失调综合征发生率为3-4%。刻板行为为1.4%-14%。而冲动控制障碍介于5.9%—13.7%之间。对于这些数据,目前缺乏大量相关的研究。本文简单阐述目前帕金森病多巴胺失调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及其临床表现。
简介:摘要:慢性炎性脱髓鞘性神经根周围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y,CIDP)是免疫介导的慢性周围神经病,主要累及神经根及周围神经。其患病率为(0.67~10.3)/10万[1]。神经脱髓鞘是CIDP的主要病理改变,主要临床表现为对称性肢体无力、感觉障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2],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后预后良好,少部分严重患者可出现呼吸肌麻痹、肺部并发症或延髓麻痹等,从而导致死亡[3]。妊娠期肾病综合征(NSP)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类型,也称妊娠期高血压症Ⅲ型[4]。目前,NSP合并CIDP国内相关报道甚少。现将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近期收治的一例妊娠期肾病综合征合并CIDP患者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各种影像学检查诊断Mirizzi综合征的准确性。方法对14例经手术证实的Mirizzi综合征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超诊断为胆囊结石11例,诊断为胆总管结石2例,诊断为Mirizzi综合征1例;6例ERCP确诊3例;5例CT检查中2例正常,诊断为胆囊结石及胆总管结石各1例,1例诊断为Mirizzi综合征;7例MRCP检查3例诊为Mirizzi综合征,诊断为胆囊管结石和胆总管结石各2例。B超、ERCP、CT、MRCP诊断Mirizzi综合征的敏感性分别为7.1%(1/14)、50%(3/6)、20%(1/5)、42.9%(3/7)。结论Mirizzi综合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正确的术前诊断需要联合多种影像学检查及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简介:目的了解重庆市渝北区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发病率。方法对2007年来本院健康体检的年龄≥30岁人群调查,采集空腹血化验各项指标: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血压、量身高、称体重。结果共调查1313人,其中男性775人,女性538人。代谢综合征患者(MS)患病率分别是16.15%、19.1%、11.9%。30~60岁男性、女性人群MS的患病率分别为15.1%、4.2%;〉60岁男性、女性MS的患病率分别是27.03%、27.07%;在体重指数〈24,男性、女性人群不同年龄组患病率分别是4.63%、2.58%、21.35%、16.6%;在体重指数2428,男性、女性人群中不同年龄组MS的患病率分别是48.3%(女30~60岁无肥胖者)、40.4%、52.38%。结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总的是男性大于女性,特别是中青年组。但在老年肥胖组却是女性组大于男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