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人尸体胰腺尾部血供状态的研究,探讨交通支血管对移植胰腺的影响.方法:按供体胰腺的切取方法切取40例新鲜尸,然后用墨汁灌注法和动脉造影法对脾动脉在的分布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统计分析其染色和造影分布特点以及造影剂含量等.结果:每例均存在有部分浅染现象,与深染区比较,浅染区组织中墨汁颗粒计数和造影含量明显减少,P<0.01,并通过X线摄片证实,其中8例有明显的造影剂缺失区.结论:胰腺尾部血供有所减少,部分影响严重,可能参与术后急慢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影响了供体胰腺的长期存活.

  • 标签: 离体胰尾 血供状态 胰腺 排斥反应
  • 简介:摘要在医学史上,有许多的不可能都已经被现代医学变为可能。传统的医学观点认为,在切除保留脾脏及其血运功能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向前发展,随着解剖学研究的日益深入,人们发现,脾脏原来竟然存在着双重的血液循环系统。其中一重是脾动静脉系统;另一重是连接于脾门及胃网膜左血管侧的胃短血管侧枝血液循环系统,这个侧枝血液循环系统在脾脏静脉结扎以后仍然能够为脾脏维持正常的供血,以保证脾脏功能的正常。正是这一神奇的发现,导致了自上个世纪40年代以来,保脾切除术的出现。现在,我国的许多医院都已经能够通过腹腔镜施保脾切除术。医学的发展给更多的患者们带来了福音。

  • 标签: 脾脏 保脾 胰腺 胰体 尾切除术 良性病变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占位病变切除的手术路径。方法采用最先探查横断颈的方法,对5例占位患者实施切除。其中2例癌及1例实性假乳头瘤患者实施联合脾脏切除,1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患者接受保留脾脏及脾动静脉的切除,1例潴留性囊肿患者实施保留脾脏、联合睥动静脉切除的切除。结果手术用时2.0~5.5h,术中出血200~1000ml。术后均恢复顺利,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从探查横断颈开始的切除术,综合满足了疗效、安全与保脾的需要,具有优势。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腺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除术后瘘发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术后瘘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8年4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切除术的2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9例,女性192例,年龄(51.01±13.65)岁。对可能影响术后瘘发生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肿瘤特点、术前空腹血糖、血生化、肝功能和手术指标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81例行切除的患者中无瘘/生化漏245例(87.2%),有临床意义的瘘(B/C级)36例(12.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术后瘘发生的因素有BMI、术前空腹血糖、是否结扎主管(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术后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BMI≥25 kg/m2(OR=2.354,95%CI:1.137~4.873,P<0.05)、未结扎主管(OR=4.067,95%CI:1.191~13.885,P<0.05)。结论BMI较高者可增加术后瘘发生的风险,手术过程中结扎主管可减少术后瘘的发生。

  • 标签: 胰腺瘘 胰体尾切除术 影响因素
  • 简介:1.探查;2.切开胃结肠韧带;3.游离结肠脾曲;4.游离胰腺下缘;5.断脾结肠韧带;6.游离胰腺背面间隙;7.断睥肾、脾膈韧带;8.游离胰腺上缘;9.断胃网膜左血管和胃短血管;10.断胃后血管;11.断脾动脉;12.断脾静脉;13.充分贯通胰腺背面间隙;14.悬吊;15.切断;16.标本装袋取出;17.胰腺断缘彻底止血;18.放置引流。

  • 标签: 胰腺肿瘤 腹腔镜检查 胰腺切除术 脾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切除术(LDP)与开腹切除术(ODP)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胃外科行切除术的161例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LDP组(43例)和ODP组(118例)。对比LDP组和ODP组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术中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指标、术前和术后炎症指标,分析短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LDP组和ODP组患者的术前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DP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94.19±241.83)ml,明显少于ODP组[(315.17±295.94)ml,P<0.05];LDP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为(3.00±0.72)d,明显短于OPD组[(4.05±0.97)d,P<0.001];LDP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为(3.14±1.01)d,明显短于OPD组[(3.55±1.05)d,P<0.05];LDP组患者的术后进食时间为(3.88±1.61)d,明显短于OPD组[(5.11±1.56)d,P<0.001];LDP组患者的拔除引流管时间为(8.44±1.93)d,明显短于ODP组[(9.82±3.70)d,P<0.05];LDP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为(9.65±3.57)d,明显短于ODP组[(11.99±6.57)d,P<0.05];LD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68.65±55.45)min,虽短于ODP组[(171.23±65.61)m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P组患者非瘘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3%,与ODP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0%, P>0.05);LDP组患者瘘的发生率为16.3%,与ODP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5%,P>0.05);LDP组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2.6%,与ODP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5%,P>0.05)。LDP组和ODP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相关炎症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ODP手术比较,LDP手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并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延长手术时间。LDP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其短期临床效果优于ODP。

  • 标签: 胰体尾肿瘤 腹腔镜 远端胰体尾切除术 短期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腹腔镜外科手术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些年来这一手术方法在切除上也获得了重大突破。与开放式手术相比较,腹腔镜在切除手术中具有诸多优点。但是由于医务人员操作水平的限制和并发症的干扰,腹腔镜切除手术在临床实践中的比例并不高,总体上处于探索阶段,无论在临床还是在理论研究中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事实上,近些年来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在腹腔镜切除手术的临床应用上做出了十分有价值的经验性探索,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手术方法,同时对手术并发症的处理和克服方面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胰体尾切除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切除术(laparoscopic distal pancreatectomy,LDP)的手术体会,探讨其治疗肿物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沧州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诊断为尾部占位性病变,行LDP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13~75岁,平均(41.3±3.7)岁;术中根据肿物性质、肿物与脾血管解剖关系以及术中脾脏具体的损伤程度决定是否保留脾脏。结果本研究纳入的32例尾部占位性病变的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因肿瘤较晚侵犯了部分横结肠所以选择了中转开腹行胰腺尾部肿瘤+部分横结肠切除术,其余31例患者均顺利在腹腔镜下完成肿瘤切除术。其中行保留脾脏的腹腔镜切除术(spleen preserving laparoscopic distal pancreatectomy,SPLDP)12例[其中应用Kimura法(脾血管保留) 8例、应用Warshaw法(脾血管切除)4例],腹腔镜联合脾脏切除术20例。平均手术时间(252 ±7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62±51)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1.6±3.2)d。32例占位性病变患者的术后病理分别为:实性假乳头状瘤10例、浆液性囊腺瘤6例、黏液性囊腺瘤4例、神经内分泌肿瘤4例、腺癌3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3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尾部外伤性损伤1例。术后并发症:瘘10例,该10例患者通过保证创面通畅引流,同时给予抗感染、抑制胰液分泌等对症治疗后好转痊愈出院;乳糜漏1例,术后通畅引流,逐渐退管、闭管后好转痊愈出院;腹腔出血1例,通过给予生长抑素、止血药等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术后新发糖尿病5例,术后内分泌科随诊控制血糖。结论LDP治疗肿瘤是安全有效的,但是需要具有丰富腹腔镜手术经验的术者实施,术前综合精准评估制订良好的手术策略,术中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是提高LDP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胰体尾切除 胰腺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切除术(LSPDP)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9年4月行腹腔镜下切除术83例局部病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将行腹腔镜保留脾脏切除术的35例患者设为LSPDP组,腹腔镜联合脾脏切除术(LDPS)48例患者为LDPS组。数据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分析,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术中术后各项指标用(±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LSPDP组在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优于LDPS组(P<0.05),其余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3~65个月,成功随访的80例患者均无肿瘤复发或转移或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切除术与腹腔镜联合脾脏切除术同样安全可行,且其具有保全脾脏功能的优势。

  • 标签: 胰体尾局部病变 腹腔镜 胰腺切除术 安全 可行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远端胰腺切除术后瘘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所有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腹腔镜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发生瘘和未发生瘘患者性别、年龄、术中失血量、胰腺残端处理方法、体质量指数(BMI)、胰腺质地、白蛋白等指标的差异,单因素分析确定其与瘘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93例患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60例,年龄(49.23±15.62)岁,范围16~76岁。术后瘘发生率为34.4%(32/93)。在单因素分析中,BMI(χ2=4.515,P=0.034)、胰腺质地(χ2=3.891,P=0.049)、术前血清白蛋白(t=2.644,P=0.010)以及白蛋白差异(t=-2.293,P=0.024)与术后瘘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前白蛋白低(OR=0.551,P<0.001)、白蛋白差异大(OR=1.542,P<0.001)、BMI≥25 kg/m2(OR=3.303,P=0.035)、胰腺质地软(OR=3.065,P=0.049)是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术前白蛋白较低者应改善其营养状况,BMI≥25 kg/m2、胰腺质地软的患者要警惕术后瘘的发生。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胰腺切除术 胰体尾 胰瘘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3月间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手术切除或内镜超声穿刺活检并经病理证实的64例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合并糖尿病、初诊时血清CEA及CA19-9水平、肿瘤部位、肿瘤最大直径、TNM分期、治疗方式等。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的分析。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分析。结果64例患者中合并糖尿病者24例;血清CEA水平升高36例,CA19-9水平升高46例;TNM ⅠA期8例、ⅠB期4例、ⅡA期4例、ⅡB期4例、Ⅲ期8例、Ⅳ期36例。采用对症治疗18例,化疗联合免疫治疗18例,综合治疗(手术联合化疗和免疫治疗)28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血清CEA及CA19-9水平、TNM分期、治疗方式是影响癌患者预后的因素(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TNM分期(HR=2.536)及综合治疗(HR=0.285)是影响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经综合治疗的TNM Ⅲ+Ⅳ期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5个月(95%CI 21.416~28.584),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95%CI 7.246~14.754),对症治疗的中位生存期为6个月(95%CI 3.819~8.181),综合治疗患者中位生存期较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及对症治疗患者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M分期及综合治疗是影响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手术联合化疗和免疫治疗可能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最佳选择。

  • 标签: 胰腺肿瘤 预后 影响因素分析
  • 简介: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腹腔镜胰腺手术也得到进一步开展,其中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手术是目前开展例数最多,最具有腹腔镜技术优势的手术。目前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手术主要适应证为位于的良性或者低度恶性肿瘤。随着脾脏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保留脾脏功能的手术越来越受到重视。腹腔镜下保留脾脏功能的方法主要有保留脾脏血管和不保留脾脏血管的术式,即Kimura法和Warshaw方法。Kimura方法技术要点是在断胰腺后,将远端胰腺提起,由右向左分离远端胰腺和脾脏血管至脾门,分离钳夹分支血管,切除远端胰腺及肿物。Warshaw方法是在断胰腺后,同时断脾脏血管,连同脾脏血管一起游离远端胰腺至脾门处,分离出脾门血管后断,保留胃短血管及胃网膜左血管,以保证脾脏血液供应。本文对两种方法的技术环节及优缺点进行论述,以其最大程度保留脾脏功能。

  • 标签: 胰腺肿瘤 腹腔镜检查 胰腺切除术 保留脾脏
  • 简介:摘要瘘是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会增加其他术后并发症的风险,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尽管目前术后瘘的分级诊断已得到了普遍认可,但对B级瘘诊断相对宽泛,需要进一步的分层以协助对术后患者的病情评估及诊疗。对于切除术后瘘的预防,目前在术中操作、术后早期营养支持、引流管拔除时机及生长抑素类似物的应用等方面仍有争议。因此本文就切除术后瘘的分级和预防等方面的诸多问题进行讨论,以为临床提供更加有力的依据。

  • 标签: 胰腺切除术 胰瘘 手术后并发症 营养支持 预防和防护用药
  • 简介:胰腺体尾部癌占胰腺癌的20%-30%,由于尾部癌早期无任何特异性症状,临床诊断往往比头癌更晚,手术切除率更低,特别是侵犯腹腔主要血管的肿瘤。结合现代医学影像学资料对侵犯腹腔主要血管的尾部癌进行可切除性评估,对提高尾部癌的切除率尤为重要。我们治疗了2例,现根据病例资料、术前影像学检查,并结合文献复习,对癌的手术范围和方法进行探讨,与同行商榷。

  • 标签: 手术切除率 胰体尾癌 血管 腹腔 侵犯 胰体尾部癌
  • 简介:目的探讨预防切除术后瘘的胰腺残端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至2008年186例因胰腺或外病变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胰腺残端处理方法分别为:结扎主管、残端结扎、间断缝合、Prolene线连续缝合、胰腺空肠吻合及闭合器钉合六种方式,比较上述六种方式对术后瘘的影响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86例患者中围手术期死亡5例(2.7%),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34.9%(65/186),瘘发生率21.0%(39/186)。8例胰腺残端结扎术后4例发生瘘,11例胰腺空肠吻合患者无瘘发生;17例Endo—GIA关闭胰腺残端者有瘘4例;结扎主管组、连续缝合组、间断缝合组瘘发生率分别为13.9%(5/36)、15.6%(10/64)、32.0%(16/50),前两者与后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除术中残端结扎和间断缝合容易发生瘘,选择性缝扎主管或Prolene线连续缝合能降低瘘发生率,尤其后者更简单易行。近端管梗阻患者可选用肠吻合预防瘘;闭合器钉和胰腺残端要根据胰腺大小和质地选择性使用。

  • 标签: 胰腺切除术 胰腺瘘 残端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手工缝合和闭合器闭合两种胰腺残端处理方式对切除术后瘘的预防效果。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搜索建库至2020年2月29日我国手工缝合和闭合器闭合两种胰腺残端处理方式对切除术后瘘预防效果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中文检索词主要包括:切除术、胰腺远端切除术、瘘、手工缝合、闭合器;英文检索词主要包括:distal pancreatectomy、pancreatic fistula、suture、stapler。对纳入文献提取手工缝合组和闭合器闭合组术后瘘发生率等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研究,1 198例患者;其中手工缝合组652例,闭合器闭合组54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手工缝合组与闭合器闭合组患者术后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3,95%CI:0.66~1.94;P>0.05),但闭合器闭合组术后临床性瘘发生率明显降低(OR=1.48,95%CI:1.00~2.18;P<0.05)。结论相较手工缝合,切除术后行闭合器闭合胰腺残端有利于降低术后临床性瘘发生率。

  • 标签: 胰腺切除术 缝合技术 胰瘘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分析26例良性和交界性肿瘤而行保留脾脏的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行开放性保脾的切除术,8例行腹腔镜下保脾的切除术;15例保留脾动静脉,11例切断脾动静脉。术后7例(26.92%)发生瘘。无围术期死亡。结果表明,对无法行摘除术的良性和交界性肿瘤患者,行开放或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虽然手术难度大,但仍是最佳选择。

  • 标签: 胰体尾肿瘤 胰体尾切除术 脾脏 胰瘘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切除术(laparoscopicdistalpancreatectomy,LDP)中应用Endo-GIA一并闭合、断胰腺及脾血管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2010年3月至2011年11月共为12例患者行LDP,术中应用Endo-GIA一并闭合、断胰腺及脾血管。术前8例诊断囊腺瘤,不排除恶变可能;4例尾部局限性癌变。结果:11例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15~210min,平均153min;术中出血量50~400ml,平均187ml;术后住院6~20天,平均9.6天。术后均未发生脾血管出血,2例发生漏,经充分引流后痊愈。结论:应用Endo-GIA一并闭合、断胰腺及脾血管安全、可靠,LDP是治疗低度恶性肿瘤及局限性癌变的可行术式。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体尾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