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多光谱视网膜屈光地形图(MRT)测量4~12岁儿童不同区域周边视网膜的离焦量(RPRE),探讨RPRE与近视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病例对照研究。连续性纳入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在长沙湘江爱尔眼科医院门诊就诊的4~12岁儿童170例,根据屈光状态分为轻度近视组78例,轻度远视组49例,正视组43例。所有儿童在充分散瞳后,运用带状检影镜检测屈光度数,并以等效球镜度(SE)记录;运用Lenstar LS900光学生物测量仪检测生物学参数,包括眼轴长度(AL)、中央角膜厚度(CCT)、前房深度(AD)、晶状体厚度(LT)、角膜曲率度数(K1、K2)和散光(AST=K2-K1);采用MRT测量儿童不同区域的RPRE并汇总得出其平均值,记录如下:周边视网膜总RPRE的平均值(TRVD)、0°~15°周边视网膜的离焦量平均值(RDV-15°)、周边视网膜15°~30°方向的RPRE平均值(RDV-30°)、周边视网膜30°~45°方向的RPRE平均值(RDV-45°),所有检测结果均取右眼。通过非参数检验分析不同偏心度RPRE的差异;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不同屈光度与RPRE的关系、多元线性回归检验不同偏心度RPRE与眼球生物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偏心度15°~45°范围,低度近视儿童RPRE为远视性离焦,且RPRE随着偏心度增大而增加;相反,低度远视儿童RPRE为近视性离焦,且RPRE随着偏心度增大而减少;正视儿童偏心度30°以内的屈光状态与黄斑中心凹处的屈光状态基本相同,而偏心度30°~45°时,RPRE随着离黄斑中心凹距离增大而增加,且为远视性离焦;偏心度0°~15°时,RPRE与AL均无相关性(P>0.05)。偏心度15°~30°和30°~45°时,RPRE与AL呈正相关(r=0.33、0.40,均P<0.001)。偏心度0°~15°时,RPRE与眼生物学参数无相关性(P>0.05);偏心度15°~30°和30°~45°时,AL是RPRE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01)。结论:4~12岁低度近视和正视儿童RPRE为远视性离焦,低度远视儿童RPRE为近视性离焦,且在偏心度15°~45°范围内RPRE可能与儿童轴性近视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近视是现代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而且随着近视程度的增加还可能引起视神经和视网膜病变,严重者甚至致盲。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预防近视的广泛宣传以及家长对儿童近视预防工作的重视,使得近视儿童防控工作成为社会和医疗机构共同关注的热点。虽然利用手术方式来治疗近视在当前获得了一定的应用,但近视手术均有严格的适应症,且长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的观察,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通过佩戴眼镜来治疗近视仍然是首选。随着近视眼镜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利用周边离焦框架眼镜对近视进行防控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其有效性在临床上已取得一定认可,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为进一步探讨周边离焦眼镜对近视防控的作用,特开展此次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近视儿童配戴多区正向光学离焦镜片后的主观视觉质量,并与角膜塑形镜、单焦点镜片相比较。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20年7—10月在南宁爱尔眼科医院视光中心配戴多区正向光学离焦镜片31例(31眼) (DIMS组)、OK镜32例(32眼) (OK镜组)、单焦点镜片30例(30眼) (SV组)共93例(93眼)近视患者。配戴矫正镜片1个月后,采用Oculus视功能检查仪对3组进行全程视力、对比敏感度、中间视觉、眩光、立体视等主观视觉质量检查。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秩和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组患儿戴镜后近、远视力相对于基线期变化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近、远立体视锐度当中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在600″~200″立体视视锐度的人数分别都是最少的。3组之间的对比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96, P<0.001),合格例数最多的DIMS组有20例(65%)被检者对比敏感度≤15%。DIMS组在有无眩光情况下,对比度等级(1:2.7、1:2.0)的通过率均高于OK镜组、SV组,且1:2.0对比度等级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立体视锐度与年龄呈负相关(r=-0.30, P=0.008),与屈光度数无相关性。眩光与对比敏感度间呈正相关(r=0.64, P<0.001),与性别、年龄、屈光度分析均无相关性。结论:多区正向光学离焦镜片相对于角膜塑形镜及单焦点镜片而言,可提供更好的主观视觉质量,有好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PDSCLs)与单焦框架眼镜、单焦角膜接触镜(SVCLs)对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的控制效果。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使用中文检索关键词近视、角膜接触镜、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眼轴、屈光不正和相关自由术语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和维普网(VIP)等数据库,使用英文检索关键词myopia、contact lens、children、adolescents、myopia progression、axial length、refractive error和相关英文自由术语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收集数据,纳入将佩戴PDSCLs者作为试验组、佩戴单焦框架眼镜或SVCLs者作为对照组来控制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文献。采用RCTs的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估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本研究的评级指标为2个组间屈光度变化和眼轴长度变化的差异,合并效应量以加权均数差(WMD)和95%置信区间(CI)表示。采用I2检验评估各研究的异质性。试验组与对照组间的屈光度及眼轴长度的比较采用Z检验。将附加度数≤+2.00 D、低像差、低焦深量的试验数据分配至低中附加组,附加度数>+2.00 D、高像差、高焦深量的试验数据分配至高附加组,采用亚组分析的方法探讨不同附加值PDSCLs对近视的控制效果。结果共检索到378项研究,最终纳入10项高质量的RCT研究,共14组数据纳入Meta分析。纳入文献中受试者年龄6~18岁,随访时间10~36个月,包括试验组808例和对照组837例。其中有2项交叉试验研究未设置洗脱期,故仅纳入其首次干预后的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屈光度变化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0.22 D,95%CI:0.15~0.30,Z=5.65;P<0.05);试验组眼轴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0.10 mm,95%CI:-0.12~-0.09,Z=12.28;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低中附加亚组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屈光度变化和眼轴长度变化的WMD分别为0.21 D(95%CI:0.10~0.31)和-0.10 mm(95%CI:-0.13~-0.08)。高附加值亚组中,试验组与对照组屈光度变化和眼轴长度变化的WMD分别为0.26 D(95%CI:0.13~0.38)和-0.13 mm(95%CI:-0.15~-0.10)。结论与单焦框架眼镜或SVCLs相比,PDSCLs可更有效地减缓儿童的近视进展,且PDSCLs附加度数较高时,减缓近视进展的效果更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离焦识别的分子机制。方法:实验研究。将30只7 d龄白来航鸡随机分为负镜组、正镜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雏鸡右眼-10 D/+10 D/0 D透镜诱导,干预时间为6 d。所有动物均在光学干预前后测量屈光度、眼轴和后极部各组织厚度等生物学参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眼球生物学参数测量完毕后分离眼后极部组织,提取RNA,应用RNA-seq技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进行GO功能注释、KEGG通路分析及PPI网络分析,观察离焦干预对雏鸡后极部各组织转录组的影响。结果:负镜组、正镜组雏鸡的屈光度、眼轴长度以及脉络膜厚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P<0.05和|log2FC|>1为筛选标准,负镜组与对照组相比,视网膜有203个差异表达基因,脉络膜有757个差异表达基因,巩膜有1 509个差异表达基因;正镜组与对照组相比,视网膜有191个差异表达基因,脉络膜有378个差异表达基因,巩膜有1 918个差异表达基因。与对照组比,负镜组与正镜组的重叠基因除LOC121112941外均表现出相同的差异表达趋势,GO分析通路存在50%以上重合,KEGG分析视网膜水平的重叠通路是花生四烯酸代谢、酪氨酸代谢和视黄醇代谢;脉络膜水平的重叠通路是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加工,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和视黄醇代谢;巩膜水平的重叠通路则为细胞粘附分子、ECM-受体相互作用、粘着斑、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硫代谢、糖胺聚糖生物合成-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GF-β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通过PPI蛋白互作网络分析鉴定出离焦识别过程中各组织的关键基因。结论:本研究在转录组水平上筛选出晚期离焦识别过程的绝大多数重叠基因保持着相同的上调或下调表达趋势,不同方向的离焦信号可能诱导部分通路的相似变化。
简介:【摘要】全世界目前近视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如不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到2050年将增至49亿人。儿童有早发性近视的倾向;超过一半的学龄儿童在毕业时近视率约为80%。近视发生年龄是近视类型变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儿童近视发生越早,近视加深速度越快,加深时间越长,变成高度近视的可能性越大;高度近视并发症大多与其眼轴的病理性增长有关。因为眼轴变长,视网膜变薄,其下面附着的血管变细变少,血供及氧气减少,从而导致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脱离等眼底病变;所以延缓儿童时期近视的发展意义重大。在临床工作中控制近视有效方法是离焦设计框架镜(peripheral myopia defocus de- sign spectacle lenses,PMDSL),产品光学设计遵循近视防控基本原理,在产品品质上以及近视控制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临床试验的证据证明、长期配戴可以持续有效的对近视发生和发展予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