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折内固定术后6周内出现骨折相关感染(FRI)后保留内固定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21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1例骨折术后6周内发生FRI并接受保留内固定治疗的患者资料。其中男61例,女20例;年龄11~73岁,平均51岁。患者入院后接受细菌培养、彻底清创、负压吸引、软组织修复重建、局部及静脉使用抗生素等方法治疗。如感染累及关节,行关节腔清理并引流。定期复查所有患者感染控制情况及骨折愈合情况。如将内固定保留至骨折愈合认定为治疗成功,骨折愈合前内固定拆除认定为治疗失败。从性别、年龄、吸烟、糖尿病、骨折类型(开放性、闭合性)、是否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是否为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A)感染、是否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是否为大肠杆菌感染、是否两种细菌感染、是否细菌培养阴性、感染是否为早期(2周内)、是否局部使用抗菌药物中分析治疗失败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30个月(6~84个月)随访。62例(76.5%)患者在控制感染并保留内固定的情况下获得骨折愈合。其中2例患者使用了Masquelet技术处理骨缺损,11例使用了肌瓣或皮瓣技术重建软组织覆盖,2例存在窦道的患者通过抗菌药物和换药达到骨折愈合。19例失败中,有1例因感染无法控制而截肢;剩余18例患者均拆除内固定改外固定,其中有3例患者使用了Masquelet技术获得最终骨愈合,7例患者使用骨搬运技术获得最终骨愈合,3例患者使用皮瓣技术重建软组织覆盖。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开放性骨折以及2周以上的FRI是保留内固定失败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对于骨折内固定术后6周内发生FRI的患者,如内固定仍稳定有效,可首先尝试保留内固定。对于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在彻底有效清除的条件下尽早行肌瓣或皮瓣手术,可有效控制感染并有助于骨折愈合。开放性骨折病史、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和2周以上的FRI是保留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微创经皮穿刺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我院骨外科收治的 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纳入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设为观察组( n=35)及对照组( n=35)。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微创经皮穿刺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情况( VAS评分)以及纠正脊柱后凸畸形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后凸畸形情况比较不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纠正脊柱后凸畸形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研究发现经皮穿刺椎弓根内固定术对于胸腰椎骨折患者而言是一种可行、安全且有效的手术方式,可缓解疼痛、纠正脊柱后凸畸形、改善脊髓神经功能,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安全性高,减少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创经皮穿刺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我院骨外科收治的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纳入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设为观察组(n=35)及对照组(n=35)。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微创经皮穿刺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情况(VAS评分)以及纠正脊柱后凸畸形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后凸畸形情况比较不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脊柱后凸畸形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研究发现经皮穿刺椎弓根内固定术对于胸腰椎骨折患者而言是一种可行、安全且有效的手术方式,可缓解疼痛、纠正脊柱后凸畸形、改善脊髓神经功能,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安全性高,减少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联合穿刺定位内固定治疗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9月— 2018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68例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9例,女19例;年龄25~86岁[(47.3±7.4)岁]。单侧肺挫裂伤55例,双侧肺挫裂伤13例。36例行胸腔镜联合穿刺定位内固定治疗(胸腔镜组),32例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切开复位组)。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管引流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术后1,2,3,7 d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及末次随访时患者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8~34个月[(18.9±4.3)个月]。胸腔镜组切口长度[(4.3±1.3)cm]、手术时间[(66.3±12.1)min]、术中出血量[(86.5±23.4)ml]、胸管引流时间[(5.3±1.1)d]、ICU住院时间[(2.3±0.8)d]、总住院时间[(6.8±1.7)d]及总并发症发生率(8%)均优于切开复位组[分别为(11.6±2.2)cm、(105.9±19.4)min、(191.4±35.6)ml、(8.1±1.6)d、(4.7±1.4)d、(10.6±2.1)d、29%](P<0.05或0.01)。胸腔镜组术后1,2,3,7 d的NRS评分分别为(6.6±1.2)分、(5.9±1.0)分、(4.4±0.9)分、(2.7±0.7)分,显著低于切开复位组的(7.3±1.2)分、(7.0±1.1)分、(5.7±1.0)分、(3.9±0.8)分(P<0.05或0.01)。末次随访时,胸腔镜组SF-36评分为(86.4±12.1)分,显著高于切开复位组的(75.6±11.5)分(P<0.01)。结论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胸腔镜联合穿刺定位内固定治疗多发肋骨骨折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胸管引流时间短、ICU住院时间短、总住院时间短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同时可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胃壁固定技术,再扩大胃造瘘口,置入更大直径胃造瘘管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多中心研究,选择有PEG指征的60例患者,先行胃壁固定术,根据扩大胃造瘘口的术式随机分为A、B、C三组,采用胃造瘘套件穿刺针作造瘘口穿刺20例设为A组,采用5mm的trocar作造瘘口穿刺20例设为B组,采用10mm的trocar作造瘘口穿刺20例设为C组,对比三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胃造瘘操作时间、患者术前1d与术后第1天、第7天及第14天的营养指标。结果A组及B组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C组术后出现造瘘口渗漏及造瘘口周围炎1例;三组实验操作时间比较,A组操作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实验组术后第1天营养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及第14天营养指标均有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营养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施行胃壁固定术,可以根据患者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直径的胃造瘘管经腹壁直接置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经胃造瘘管输注营养物的依从性,有利于患者的康复。A组更安全、操作时间更短,适合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皮椎弓螺钉内固定与常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无神经功能损害的腰胸段骨折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每组40例。开放组患者采用传统后路开放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微创组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果微创组与开放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前与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和矢状面指数恢复及随访矫正度丢失情况相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疼痛缓解3个月内更明显,两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1年后两组趋于一致,相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骨折具有出血少、疼痛缓解快、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两种手术方式的矫形效果和手术时间相当。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医疗纠纷案件中医务人员需要注意的几点内容。方法 结合1例高龄患者肱骨骨折内固定治疗术后罕见内固定物移行入肺的案例,复阅医学影像片,根据《侵权责任法》、教科书、相关诊疗技术指南及规范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综合病历记载、医学影像片,评价医院在替代方案告知、病情观察上存在的不足。讨论 从案例中以司法鉴定角度探讨治疗方案选择、手术操作及术后病情观察相关问题。